登陆注册
8696800000059

第59章 《周越墨迹研究》序 (2)

这封长信,寄给东吴大学历史系系定必修、必选修及选修课老师,封封相同,打字印出。由于无法一一手写,自觉不够礼貌,先请原谅。

我应素昧平生之章孝慈校长登门邀请,“寒雨连江夜入吴”,得随各位老师之后,转眼已经一年半载。初来之日,自幸东吴历史系早已沦为联考排名倒数第二,当无台大等校学阀积习残存,故本乐与人处心态,每逢系方有以例行通知,无不参加。历史系学报创刊伊始,循例邀请每一位老师投稿,我亦不自量力,除依约定先以题目《中国艺术史一个断层的重建——周越墨迹研究》告知系方外,另于去年12月13日专函王庆琳主任,表示:

外审方式固有其优点在,但以我之孤傲结怨,自无在此岛有被公正对待之 可能。我举目所及,亦不信外面有审我此一论文之学术水平存在。因此,除非外审者同意公开具名发表其审查意见于后(纵不同意我文发表于学报,亦请同意我发表他处时发表其审查意见),否则我不愿接受外审。我此一要求,虽不合乎“审稿人以不公开为原则”规定,但合乎“以公开为例外”规定(大法官解释同时发表不同意见文,由不同意见者公开署名负责,以示光明磊落,其方式似甚可取),敬请吾兄鉴谅。至于本月29日系上学术讨论会约我主讲此一论文,则乐于应命,并欣然愿受同仁“公审”,以示真金不怕火炼也。

王主任收信后跟我说,他盼望我的论文发表在学报上,并已取得系上专任教授的一致同意,照我的意愿,不经外审,以特约稿件在学报发表。同时我在去年12月29日系上学术讨论会主讲此一论文并分发初稿时,在座的翁同文老师、蔡玫芬老师都发了言,当众有以肯定在案。

因为豁免了外审,我转请黄昭明助教,问他扣除了外审时间,也许我可以晚一点交定稿,俾便多一点时间补充初稿。黄助教说可延至今年1月30日前交稿,我就同他约定了1月30日。

不期1月11日,我忽接王主任电话,委婉商请我全删初稿中批评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那一段,并提到系中教授等话,似谓此议不是他一人所为。我当时告诉王主任,我的定稿还没写好呢,怎么初稿就给删起来了?他表示抱歉,并请我“帮帮忙”。我似有所悟,乃在第二天寄他一信,表示:

昨日吾兄赐电,委婉建言,拟请我删去文中批秦之事。我在日记中自嘲:

“‘秦公公’势力无所不在也!”我自知文中批秦之事,直笔过甚,与此岛之学报规格不合。但我实不愿委屈自己。并且事实上,我又查出故宫博物院院长在序文中捏造黄山谷的话,更要加强批秦,并于月底定稿时送达黄助教。——我还要加呢,怎么能删哪?(吾兄是美国史专家,1779年John Paul Jones之言“I have not yet begun to fight”,恰似我要说的“我还没开始打呢”,又何能言删啊?)虽然如此,我决定不再为难别人、连累学报,承蒙邀稿之事,就此作罢;我决定撤回此文,连同其他批秦之文,另出一书(书名《秦孝仪捏造历史败坏学风的秘密》,发表个痛快!

王主任收信当晚即电告我,他尊重我撤回的决定,并再次向我道歉。

在使王主任如释重负之后,我回头仔细看看我的“系争之作”,查初稿中,正文有“秦孝仪发行、笑料迭出的《中华五千年文物集刊·法书篇》”二十二个字。下有注一则,注中全文如下:

以《中华五千年文物集刊·法书篇二》第221页,上栏说宋代“帝王的提倡,终于助长了此一朝之书风。当时由于蔡、苏、黄、米四大家的卓然鹤立,以及徐铉、徐锴、郭忠恕、周越、范仲淹、苏舜元、苏舜钦、杜衍、王安石、薛绍彭、陈搏、林逋、李建中、宋绶、石延年、韩琦、欧阳修等文人的锦上添花,使得我国书法之薪传再续、光华再射,与唐代足堪前后辉映……”——试看这种人名次序的排列,是什么学术标准?945年出生的李建中,怎么排在小他四十四岁的范仲淹之后?而1007年出生的欧阳修,又怎么排在小他十四岁的王安石之后?

这不是笑料吗?“国家”文物出版品交到秦孝仪这种“文化水平”的人手里,可真腾笑国际、唐突学术了。

这段注解,在“文”(行文)方面,对刻板的台湾史学工作者或有碍眼之处;但在“质”(史实)方面,纵使刻板,恐怕也难做违心之论。——孔子主张“文胜质则史”、伏尔泰主张文质动人方足为史,只要稍用东西哲人的标准衡量一下,就知道对这种“国家”文物出版品的胡来,是不可以护航的,整天以“直笔”教学生且以“直笔”自勉的历史系老师,若刻意板起脸孔,为国民党大官人护航,到头来“腾笑国际、唐突学术”的,恐怕不止秦孝仪之流而已。

或许有人说,秦孝仪之流的一次错误,不值得如此重视。但事实上,错误绝非一次。我在初稿中的上述文字,只不过是秦孝仪发行“国家”文物出版品笑料迭出的一角而已,在定稿中,我还有这样的揭发:

秦孝仪发行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品《宋黄庭坚书发愿文》,前有该院院长《序》,说黄庭坚“其学书也,自云:‘学书三十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于僰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拨棹,乃觉少进。意之所到,辄能用笔。’”其实这段话是故宫博物院院长胡乱抄袭陶宗仪《书史会要》卷六而编造的,根本没有去复按黄庭坚原文。一核《山谷题跋》原文,即知“于僰道舟中”以下,根本不是《书草老杜诗后与黄斌老》一文的原文,而是另一文《跋唐道人编余草藁》的后半段。这一牛头硬接马嘴,然后以一组引证号前后硬扣在一起的编造文字,其离奇程度,又岂仅是笑料而已。《书草老杜诗后与黄斌老》原文见于《山谷题跋》卷七,全文是:“予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

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今来年老懒,作此书如老病人扶杖随意倾倒,不复能工,顾异于今人书者,不纽提容止、强作态度耳。”可见故宫博物院院长“学书三十年”乃“学草书三十余年”之误引,而“笔法之妙”以后,“今来年老懒”以下原文,悉被硬删而无删节号。另一文《跋唐道人编余草藁》见于《山谷题跋》卷九,全文是:“此皆山谷老人弃纸,连山唐坦之编缀为藏书,可谓嗜学。然山谷在黔中时,字多随意曲折,意到笔不到;及来僰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拨棹,乃觉少进,意之所到,辄能用笔。然比之古人入则重规叠矩、出则奔轶绝尘,安能得其仿佛耶?此书他日或可与或可作安石碎金,见爱者,或谓不然;不见爱者,或比余为钟离景伯耶?”可见故宫博物院院长“于僰道舟中”乃是“及来僰道舟中”之误引,而“辄能用笔”以后,“然比之古人”以下原文,也悉被硬删而无删节号。

两相对照,笑料自出……以上所举秦孝仪之流在国家文物出版品上“腾笑国际、唐突学术”,并非偶发事件,实乃是秦孝仪的惯技。秦孝仪自蒋介石文学侍从以至李登辉侍从文学后,历来所造笑料,史不绝书。以祸延古人为例:他写“毋忘在莒本义”,竟不读《管子》《新序》《泽雅堂全集》等古书,而把田单复国故事用在鲍叔牙头上,把相差四百零七年的历史张冠李戴,“腾笑国际、唐突学术”,此其一;以祸延近人为例:他编《总统蒋公年表初稿》,把吴敬恒《蒋总统年表》中“陶成章谋刺陈其美,破坏革命,公(指蒋介石)怒杀之”窜改为“陶成章谋刺陈其美,破坏革命,公怒之”,删掉蒋介石暗杀革命先烈陶成章的历史,“腾笑国际、唐突学术”,此其二;以祸延外人为例:他编《蒋夫人语粹》,收宋美龄“不朽之格言”二百余则,但其中有的根本不是蒋婆的话,而是英语中流传千百年的格言,像“及时的一针可省九针”“做错事是人之常情”“唯信仰可以移山”等,都不过是西方普通的、日用的话。但秦孝仪既不通英文,也没有常识,竟谄情大发,一概辑入,“腾笑国际、唐突学术”,此其三;以祸延主人为例:

他奉蒋介石为主人,却在《蒋总统年表》中,将兴宁做松口、将广州做黄埔、将佚文做实有、将一文做两篇等,笑料百起;又在《总统蒋公遗嘱》中,把“束发”“自居”等中文与史实全部弄错,“腾笑国际、唐突学术”,此其四;以上还仅限文字范围,至于他编《中华民国史画》,竟将革命先烈徐锡麟的辫子照相给改成剪辫分头发型,则属捏造图片范围,更是离奇。徐锡麟一辈子没留过分头,死后在台湾却遭秦氏之子强行理发。吾人但闻亨利八世时外科医生兼理发匠,未闻20世纪时理发匠兼历史学家,如今台湾中国历史学会前龙头让我们大开眼界如此,此徐氏之不幸而吾人之幸也!

回想六十六年前,胡适写《〈人权论集〉序》,说:“上帝我们尚且可以批评,何况国民党与孙中山?”胡适死后二十多年,有李敖出来,除批评上帝外,写《国民党研究》《国民党研究续集》二书批评国民党;写《孙中山研究》一书批评孙中山,甚至写《蒋介石研究》《蒋介石研究续集》《蒋介石研究三集》《蒋介石研究四集》《蒋介石研究五集》《蒋介石研究六集》六书批评孙中山的徒子徒孙,还与美国汪荣祖教授合写《蒋介石评传》,于今年4月5日出版。足证我们已经争取到批评国民党与孙中山的自由。上帝、国民党、孙中山尚且可以批评,何况秦孝仪?秦孝仪又算什么?这种货色又算老几?堂堂东吴大学、堂堂东吴大学历史系、堂堂东吴大学历史系老师,值得牺牲原则为这种货色护航吗?

东吴大学本有它声援言论自由的历史学风,这个“《苏报》案”前国学大师章太炎能被东吴请来讲学可以为证。虽然这一学风,几十年来被国民党消灭已尽。章校长请李敖来东吴,从不讳言以李敖为样板,用心至明。如今竟发生因为蒋介石徒子徒孙,秦孝仪大布禁网,钳制“宪法”第十一条言论、讲学、著作及出版之自由的事情,这真是东吴大学的耻辱、东吴大学历史系的耻辱,也是整天以“直笔”教学生且以“直笔”自勉的历史系老师的耻辱!

为免系中老师同受不白,我特写此信,挂号寄上,请求就是否介入“删除李敖批评秦孝仪一段”之事惠赐回件,以便统计,公布大名。届时介入者可显其光明正大、敢作敢当;未介入者可证其事不关己,一清二白,这样问卷,谅蒙首肯。

附告两点:一、我这篇论文,另在其他学术刊物上发表,全文一字不改。

二、我不考虑辞去东吴历史系教职,也不会停止批评东吴历史系和任何大学历史系的错误。——解聘李敖可也,要封他的笔是不成的。此请大安问卷于2月底截止,结果如下:蒋武雄、林慈淑、何宛倩、黄兆强、关玲玲、刘静贞、李念萱、王芝芝、廖伯源、周健、张炎宪、詹素娟、张中训十三位皆勇于签名表示“并未介入”或“反对删除”,而蔡学海、俞雨娣、甘怀真、胡菱兰、何永成、刘家驹、蔡玫芬、翁同文、陈清香九位直到截止后二日犹未回件。回件中只王庆琳一人赞成删除。是谁目无“宪法”第十一条言论、讲学、著作、出版之自由,自毁立场,甘心护航秦孝仪,自此呼之欲出。

附录二 你不知道的故宫博物院(王裕民):透过“立法委员”谢聪敏的书面质询,台北“故宫博物院”曾针对《周越跋文》进行过三次鉴定报告或书面答复(第三次仅短短数十字,实为搪塞之作)。

我在李敖老师的指示下,曾分别撰文以反驳之,然后再由谢“委员”交付“故宫”,并要求提出答复。在你来我往的过程中,“故宫专家”不断出现令人难以置信的谬误,原本以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外行领导内行”的官僚机构,但如今才惊觉它根本就是“外行领导外行”!

打笔仗的好处便是彼此能激发出新灵感,不过“很遗憾”的是似乎只有从中获利,“故宫”专家对“忠孝之家”印的怀疑使我写成了《〈谿山行旅图〉钤印的新发现》一文;对“中书省印”的怀疑则使我写成了《〈快雪时晴帖〉钤印的新发现》等一系列有关宋代官印的论文。而本书所有文章也几乎都是和“故宫”打笔仗的“战利品”,所以这本论文集的完成,实应感谢“故宫”专家,感谢他们的纰漏百出,感谢他们的颟顸无能。

因我在回应“故宫”专家的两篇反驳文章中,几乎所有论点都已个别写成论文深论之,故不再详载。“故宫”之质疑可分为几个部分,在此分别作一简略说明,详细内容请见本书相关论文。

同类推荐
  • 哈罗德·品特的戏剧艺术

    哈罗德·品特的戏剧艺术

    哈罗德·品特为当代英国戏剧的旗帜性人物,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戏剧家。他的作品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热演于英国戏剧舞台之上,直至今日。同时,这些作品也成为了许多其他国家、地区剧院的经典演出剧目。品特的独特魅力在于他作品的丰富性和隐晦性。该书探讨了哈罗德·品特戏剧的艺术特点,主要侧重以下几方面:品特戏剧的结构,语言,人物设置以及作品的思想内涵。无论是涉及的主题,人物的类型,或是语言的风格等,都有独到新奇的一面。通过阅读此书,希望品特在国内能被更多人了解,有更多品特作品在中国的舞台上被演绎。
  • 理论的幽灵:文学与常识

    理论的幽灵:文学与常识

    本书回顾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法国风靡学界的种种文学理论,从结构主义到阐释理论到接受美学,从雅各布森到罗兰·巴特到姚斯,以及文学理论与常识间所发生的种种冲突。理论拒斥常识所包含的成见:“文学”即本质,“作者”乃文本意义之权威,作品以“世界”为主题,“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对话,“风格”是选择写作方式,“文学史”是逐一列举大作家,“价值”是文学经典的客观属性。理论动摇了常识,但常识也抗住了攻击。理论为了灭掉对手常有过激言论,结果有可能使自己陷入悖论。因此,我们今天有必要重新审视文学理论在法国国内外风靡一时的那个时代,并对其做个总结。
  • 李致文存:我与出版

    李致文存:我与出版

    本书详细回顾了四川出版业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上世纪70、80年代,四川出版异军突起,时任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的李致,带领四川出版积极“创业”,率先突破“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方针的束缚,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推出了一系列品牌丛书,在全国有极大影响。
  • 故乡的野菜:周作人

    故乡的野菜:周作人

    周作人素以平淡冲和的闲适散文著称,但正如他在《两个鬼的文章》中所述:“我的确写了些闲适文章,但同时也写正经文章,而这正经文章里面更多的含有我的思想和意见,在自己更觉得有意义。”本精选集以《周作人自编集》为底本,并参阅周作人研究专家钟叔河所编《周作人散文全集》,遴选作者各时期散文代表作79篇,不仅有《故乡的野菜》《乌篷船》《北平的春天》等闲适文章,更有《苦口甘口》《平民文学》《思想革命》《国粹与欧化》等思想锋芒毕露的“正经文章”,阅读本书,你可以完全了解作者散文风格、生平思想,乃至时代风貌。
  • 红楼管窥:张锦池论红楼梦

    红楼管窥:张锦池论红楼梦

    本书内容包括:《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与戴不凡同志商榷;论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论林黛玉的性格及其爱情悲剧;论薛宝钗的性格及其时代烙印;论元春的加封及其人生悲剧等。
热门推荐
  • 真世之争

    真世之争

    我们的世界真的是真实的吗?哪些常理无法解释的现象真的只是科学还没有到位,而无法分析的吗?那些人们看到的犹如幻想的真的只是巧合吗?不,这只是因为我们的世界并不真实,“真世”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相信“真世”的存在,它就一直都在,踏入“真世”,你将看到不可思议的一面。
  • 快穿计划,请继续

    快穿计划,请继续

    初始,她是一国公主,他是江湖浪儿。后来,她是卑贱戏子,他是尊贵王爷。最后,她是冰冷无情的任务者。而他,又会是谁?
  • 悄悄注视你:寒假

    悄悄注视你:寒假

    我知道暗恋很傻,就像自己做的白日梦一样、自己幻想、自己傻笑、自己假设。这一切都是不真实的、明明知道很假、我还是那么的不顾一切的去想的TA.看的他的背影/会期待他回眸的那一幕微笑,甚至开心的对我招招手只是这是我虚幻。甚至很童话,就算他是白马王子,我又不可能就是他的公主,就算他是黑骑士,那我就一定是他要保护的对象吗,我更不可能做他的灰姑娘。虽然说只要能悄悄看的他就好了,悄悄的注视的,可这样真的可行吗..。
  • 尘世倾

    尘世倾

    他是名门之后,清贵无双的世家公子;她是狡黠如狐,亦正亦邪的魔教首徒;恰逢尘世倾覆,朝堂,江湖,无一不风起云涌,狼烟四起。他问:“难道你不怕死吗?”她笑:“若你不怕,我就不怕。”森严礼教下紧紧相拥的异数,阴差阳错后交织纠缠的命运,只因宿命将他们推到风口浪尖家国倾覆,狂澜力挽,誓将降服众生,重新主宰一切。ps:女主天性飞扬,淡漠,聪睿,无视礼教,目中无人。男主忠犬一枚,坚贞不移。江湖情仇,朝代更迭,非白,不苏,小甜。—————不喜勿入,欢迎搬砖。
  • 三界遗仙

    三界遗仙

    一段曲折离奇的旅游,未曾想到却是来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一段不为人的的仙侠之旅,未曾想到这是命运的初始,是否因此而一飞冲天位列绝巅。一路的悲欢离合,是寻找着古人的足迹,还是需要心灵上的那一点点的寄托。一段旷古的绝恋,是否能够感到苍天。茫茫的宇宙,何处去寻找一片那似曾相识的树叶,脚有多长,路有多宽。命运的枷锁,无形中紧紧的相连........
  • 炮灰救赎日记

    炮灰救赎日记

    【无男主】一个连续搞垮自个儿面位三位男主的炮灰(?难道这就是运气)被坑货系统坑上了一条贼麻烦的不归路厄温表示这些小麻烦精到底有什么好拯救的亏他们还是面为男主活着不好吗非要作死一手拍死一个得了而且我明明只是个炮灰,炮灰!拯救男主这种伟大的事情不应该去交给女主吗找我这个炮灰算什么事而且我总感觉你吞我东西九清:......进了系统空间的东西都是我的何况我们签的是主仆契约在你没有脱离之前就连你都是我所以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厄温:我当初怎么没察觉你这么不要脸呢
  • 上古纪灵

    上古纪灵

    公元前2000年,所有种族曾在光辉的源大陆共同生活,随着神与英雄们掀起战乱,源大陆被毁灭,种族们分别迁徙到了诺伊亚大陆和哈里拉大陆。那些承载着源大陆记忆的碎片散布在世界各地,记录着源大陆曾经的辉煌。若是追寻着这些记忆回到故乡,或许将会揭开战争的秘密与众神的真相。迁徙到新大陆安居的人们渐渐遗忘了源大陆的辉煌,在领土扩张与信仰冲突的矛盾下,两片大陆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在得知源大陆拥有神秘力量后,两片大陆的人们纷纷踏上了回归源大陆的旅程。
  • 你是我手心的奶茶

    你是我手心的奶茶

    程子辰从来没想到会栽到赵易易手里。。“老程,当初我赵爷可是沉迷于你的美色中才选中了你,那你呢?”赵易易满脸期待“因为我接受了上天的旨意,要保护你这个笨蛋”程子辰笑着说。“你!有胆子再说一遍!今晚你就睡书房吧你!”赵易易气急败坏,转身便走,程子辰勾唇一笑,将赵易易拦腰抱起,说“走,我好好跟你说。”“程子辰,你混蛋”。。。。
  • 爱情的面孔

    爱情的面孔

    《爱情的面孔》,由当代先锋小说家墨白创作的中篇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一位成名作家在寻找爱情的途中所经历的种种诱惑,从而作者侧面的通过这样的故事来引领人们去思考,去反思,道德与欲望,爱情与性几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 月之耀光

    月之耀光

    在这个宛如游戏般世界中,一个很普通的月耀公会的成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