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96800000034

第34章 谏诤——“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中国古代的政府是专制政府,专制政府的代表人是皇帝。

皇帝是被尊为“天子”的人,“天子”是上天的、老天爷的儿子,来头极大,大家都怕他。

皇帝的权力很大,大到有时候连他自己也弄不清有多大。因为连他自己也弄不清,所以,他常常要试试看,看自己的权力到底有多大。所以,他要做很多事,要对付很多人,甚至要代表老百姓,跟“鬼神”和“自然”打交道。关于最后一项,皇帝的权力就显得很小很小,因为“鬼神”和“自然”并不买他的账。

比如说,天不下雨了,皇帝的表现就是向“鬼神”和“自然”求雨,求呀求的,若运气好,雨来了,于是老百姓就说皇帝很行;若运气不好,任凭他怎么求,雨还是不来,皇帝也无所谓,他还是照样做他的皇帝——绝不让你做。

所以,在历史上,很多人做了皇帝,很多人想做皇帝。因为做皇帝太过瘾了,做皇帝权力很大。

皇帝由于权力很大,当他做一件对的事的时候,会把这件事做得很好很好;

当他做一件错的事的时候,会把这件事做得很坏很坏。

一般傻头傻脑的小百姓都以为:皇帝的身份,既是上天的儿子,一定有一种“天纵之圣”,有一种天才与聪明,可以把一切事都做得很对。

对这种情形,不但傻头傻脑的小百姓以为如此,就连一些皇帝自己也以为如此。他们真的以为他们是天才的化身,他们不会做错事。

于是,做呀做的,结果许多错事竟做出来了!

于是,为了使皇帝少做一点错事,一种制度便慢慢冒出来了,这种制度叫做“谏官”制度。

“谏”,是一种劝告,“谏官”,是一种专门劝告皇帝的官。这种官劝告皇帝不要做错事,劝告皇帝在做一件事前多想想、再想想。他们整天跟在皇帝身边,到处找皇帝的错。找到错以后,便提醒皇帝。

这种谏官,有许多种。有的叫“拾遗”,意思是把皇帝“遗”忘的东西“拾”起来,免得因遗忘而做错了事。

唐朝有一个大诗人叫杜甫,他就做过这种“拾遗”的小官。

“拾遗”真是小官。为什么要把“拾遗”设计成小官呢?因为“拾遗”要给青年人做,青年人有火气,比较不老油条,看不惯的,就会说出来。一说出来,“谏官”的目的就达到了。因为谏官一类的职务,本来就是有话就要说的官,本来就是张开嘴巴哇哇说话的官。为了使谏官肯说话、敢说话,不怕一切后果和损失,所以给他们的职位愈小愈好,一个人做了小官,便不在乎得失,大不了不干,不干就不干,一点也不会有恋栈惋惜的心情。官愈小,便愈敢说话,所以谏官都是小官。

除了“拾遗”以外,还有一种小官叫“补阙”,表示要替皇帝弥补过失;还有一种小官叫“司谏”,表示专门管谏诤的事;还有一种小官叫“正言”,表示向皇帝说正确的话。总之,这一类的小官,名目很多。不管什么名目,他们的使命,统统都是向皇帝进忠告;他们的做法,统统都是挑皇帝的错。

当然,古代傻瓜们挑皇帝的错,并不止于“谏官”、“拾遗”、“补阙”、“司谏”、“正言”这一类小官,一般大臣也可以劝皇帝。劝得成功,大家都高兴;劝得不成功,他一个人倒霉。

就人之常情而论,没有人喜欢在他做一件事的时候,旁边有个多嘴的人来捣蛋,何况这个多嘴的人还是要你给他薪水的。做皇帝的也不例外。做皇帝的有大权力,他本可以把多嘴的人杀掉或赶跑,或者按在地上打屁股,但他要忍耐着不这样做,这种忍耐,的确需要一点功夫。

古代皇帝中愈有忍耐功夫的,愈会被人称赞。他们接受臣子们的劝告,或者虽不接受,但有耐心听听,就会被称为是好皇帝。他们的这种作风,就被称为“纳谏”,翻译成白话,是接“纳”“谏”言;如果皇帝不接受臣子们的劝告,也有一个名词,叫做“拒谏”,翻成白话,是“拒”绝“谏”言。谏言拒绝多了,或者因为谏言而发脾气、赶人、打人、杀人,这种皇帝,历史上就叫做“昏君”,是坏皇帝。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拒谏”传说,是殷朝比干的故事。比干劝皇帝,皇帝气起来了,下命令挖掉他的心。当时的皇帝叫商纣,所以以后一提到“拒谏”的坏皇帝,大家就说商纣考第一(有一次,汉朝的高祖被大臣周昌骂做商纣,可是他没生气,他没生气,就表示他不是商纣)。

中国最有名的“纳谏”例子,是皇帝唐太宗和谏官魏徵。魏徵在唐太宗生气的时候,也不怕,也要劝他,在这种“紧要关头”(紧要关头是指有的皇帝会因忍耐不住而赶人、打人、杀人的关头),唐太宗却常常把气按住,不生气了。

唐太宗和魏徵之间,常常有一些有味儿的故事:

有一次,唐太宗要到南山去,都准备好了,刚要出发,魏徵来了,唐太宗立刻装作没事的样子,因为他知道魏徵是反对他去南山的。但是魏徵很直爽,他问:“听说皇上要去南山,怎么没走呢?”唐太宗说:“本来是要走的,因为怕你生气,所以决定不走了。”又有一次,唐太宗正在玩一只鸟,正好魏徵进来了,唐太宗怕魏徵看到他在玩,不好意思,赶忙把鸟藏在胸前的衣服里。魏徵说了一大堆话才走,唐太宗赶紧把衣服解开,可是鸟已经闷死了。

关于魏徵的故事,后代的人都很向往。有一天,元朝的英宗跟大臣拜住说:

“我们这个时代,可还有像唐朝魏徵那样敢说话的人吗?”拜住回答说:“有什么样的皇帝,才有什么样的大臣。一个圆的盘子,水放进去,是圆的;一个方的杯子,水放进去,是方的。因为唐太宗有度量肯‘纳谏’,所以魏徵才敢说真话、才肯说真话。”元英宗听了,很以为然。

所以,还是皇帝重要,碰到一个坏皇帝,你乱多嘴,脖子不挨刀,那才怪!

有一部古书,它是中国的“十三经”之一,叫《礼记》,里面有一段话,是说做臣子的该如何劝皇帝。《礼记》说:

对皇帝,你要劝他;他不听,再劝他;再劝不听,第三次劝他。第三次劝他他还不听,你就逃掉算了。但是对你的爸爸妈妈,你的态度就要不同了。对父母,你要劝他们;他们不听,再劝他们;再劝不听,第三次劝他们。第三次劝他们他们还不听,你不能逃掉,你要哭哭啼啼地跟着他们,到他们听了你的话为止。

《礼记》这一段指示,其实许多古人都没听。古人中有的劝皇帝,劝一次皇帝不听,就吓得不敢再劝了;有的劝三次不听,他还是要劝,甚至会哭哭啼啼起来。

宋朝光宗的时候,他忽然不想上朝了。大臣们去请他,请得没法了,他只好出来,走到门口,忽然皇后把他拦住,说:“天好冷啊!我们喝酒去嘛!”皇帝一听,就又不朝前走了。这时候,有一个大臣叫傅良,立刻跑上前去,不管三七二十一,伸手拉住皇帝的衣服,不让他回去喝酒。皇后气起来了,大骂说:

“你是不是要找死?”傅良听了,立刻哭哭啼啼地说:“君臣如同父子,儿子劝父亲父亲不听,一定要哭哭啼啼地跟着他!”这个故事,说明了古代劝皇帝的人,并没有一定的“中央标准局”劝法,并不如《礼记》所要求的,劝三次不听,就逃掉。

有些古代的臣子,他们劝皇帝,常常采取激烈的法子。有的拉皇帝衣服;有的拉皇帝的马;有的表演自杀;有的拼命磕头,磕得满脸是血。有的皇帝对劝他的人很讨厌,为了怕人劝他做某件事,干脆在做某件事之前,先来个声明,声明的文字常常是——有谏即死,无赦!(翻译成白话是:不要劝我呀!谁劝我我就宰谁,绝不饶他!)敢有谏者,斩!(翻译成白话是:谁敢劝我,就砍谁的脑袋!)做皇帝的,本以为这样“有言在先”,应该不再有人多嘴了,应该把那些长舌头的男士吓唬住了,这样一来,应该少去不少麻烦了。可是呀,没用,还是没用,还是有一些敢死队前来冲锋,把脖子朝皇帝的刀下塞。例如楚国的庄王,说了谁谏就杀谁,可是苏纵还是要去劝他;又如晋国的灵公,也说了谁谏就杀谁,可是孙息还是要去劝他。做皇帝的,简直气得没法了。

有些大臣看到皇帝做错事,劝他不听,常常会用无赖的方法去阻止。汉朝光武帝本来要出去玩玩的,刚上车,大臣申屠刚劝他不要去,申屠刚的理由是:

天下还没平定,你皇帝大人怎么好去玩?光武帝不听,下令开车,申屠刚见皇帝不听,立刻趴在地上,把头塞在车轮子里,意思是说:你要不听我的,我就不活了!你干脆用车把我轧死算了!你轧呀!你轧呀!这么一来,光武皇帝服了,只好不去玩了。

宋朝徽宗的时候,有一次大臣陈禾跟皇帝说话,皇帝听得不耐烦,气得站起来了,陈禾立刻跑过去,拉住皇帝的衣服,说:“请听我讲完。”皇帝不听,硬是要走,陈禾非要他听,硬是拉住不放,结果裂帛一声,皇帝的衣服被撕破了,皇帝大骂:“你看,你把我衣服弄破了!”陈禾说:“你为了不听我的话,不在乎衣服;我为了使你听我的话,也不在乎脑袋!”皇帝很感动,特别叫人把被撕破的衣服保存起来,当做纪念品,当做一种鼓励和象征。

像这类当做纪念品、当做一种鼓励和象征的事,宋徽宗是有根据的。汉朝成帝的时候,一个叫朱云的,本是陕西的一个地方小官,但他要求见皇帝。在大庭广众下,皇帝接见了他。朱云说:“现在朝廷的大臣,都是占着职位吃白饭、不管事,都不能帮皇帝的忙,我请求皇帝给我一把剑,杀个坏大臣,好给这些人一点警告。”皇帝一听,气起来了,说:“这个小官,居然在朝廷上侮辱大臣,杀掉他!”于是左右的人跑来抓朱云,朱云用手攀住宫殿的栏杆,死不肯放,别人用力一拉,结果连坚固的栏杆都给弄断了。

朱云大叫说:“我这回可跟比干等忠臣一起到地下去云游了,只是不知道你们该怎么办!”这时候,有个将军叫辛庆忌,立刻跑到皇帝前面,磕起头来,他说:“这个小官太直爽了,如果他的话说得对,不该杀他;如果说得不对,我们应该包容他。我愿意以一条老命,来为朱云争取他的命!”话说完了,辛庆忌就“ ”地磕起头来,磕个没完,磕得满头是血。于是,皇帝气消了,说算了。后来木匠要来换栏杆,皇帝说:“不要换了,补一补就好了!就让它那个样子,作为一种鼓励、一种象征。”还有一种情形,表面上,皇帝准许臣子可以有话直说,不是由于皇帝度量大,而是怕外国人知道了,不好看。明朝仁宗时候,大臣戈谦劝他不听,旁边有人拍皇帝马屁,知道皇帝讨厌戈谦,特拍马屁要求把戈谦赶走,皇帝同意了。这时候,一个叫杨士奇的,立刻劝皇帝说:“现在外国人来朝见皇帝的很多,这件事若传到外国去,洋鬼子们就会说我们没有度量、没有自由了,这是不好的。”于是皇帝就说算了。

另外一种情形,皇帝宽大是因为怕历史,怕历史学家记他的不好。宋朝的太祖赵匡胤,喜欢打鸟(那时候没有猎枪,用的是弹弓)。有一天,玩得正高兴,左右报告说,有大臣为了急事来求见,皇帝叫人把这个大臣叫进来听报告,听了半天,只是普通的事情。宋太祖生气了,他问:“为什么这种普通的事现在来报告?”那大臣答说:“我认为这种事并不普通,至少比打鸟还重要!”皇帝更气了,立刻拿家伙打这大臣的嘴,结果两颗门牙被打掉在地上。那个大臣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弯下腰来,把门牙捡起,往口袋里一放。皇帝奇怪了,问他说:“你捡门牙,是不是要到法院告我?”那大臣说:“我怎么敢告皇帝?这件事,自然会有历史学家去写!”皇帝一听,笑起来了,下令送这大臣许多钱,表示抱歉。

历史上关于臣子劝皇帝的故事很多很多,为劝皇帝而挨刀流血的也很多很多。可是一些不要命的臣子,还是要一个接一个,劝个没完。宋朝一个做过谏官的,叫做范仲淹,他曾有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还做过一篇《灵乌赋》,高叫作为知识分子的人,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表示一个人只有为“鸣”不计一切,才算是个人。一个人要宁肯为“鸣”而死,也不要因沉默而活。在中国历史上,向皇帝谏诤的人,理由并不见得正确,目标也不见得远大,但是他们的基本精神则是一致的,那基本精神就是:

看到坏的,我要说;

不让我说,不可以!

[附记]有人拿谏诤事实与制度,来比拟言论自由的事实与制度,这是比拟不伦的。

谏诤与言论自由是两回事,甚至谏诤的精神和争取言论自由的精神比起来,也不相类。言论自由的本质是:我有权利说我高兴说的,说的内容也许是骂你、也许是挖苦你、也许是寻你开心、也许是劝你,随我高兴,我的地位和你是平等的。

谏诤就不一样,谏诤是我低一级、低好几级,以这种不平等的身份,小心翼翼地劝你。

同类推荐
  • 诗经全鉴

    诗经全鉴

    在我国的文学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它的名字就叫《诗经》。《诗经》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绽放于世界文学舞台的艺术奇葩。各个时代的文人墨客,无不从《诗经》中汲取营养,并渗透在他们自己的作品当中。《诗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拥有如此令人着魔的魅力?阅读本书,你将找到答案。
  • 破冰之旅

    破冰之旅

    曾几何时,在发展的道路上,每走一步都要如履薄冰……然而,人类自从步入文明时代的第一天起,就共同执着地追求昌盛、繁荣、民主、自由、发达、富强,从不会因外部的原因而放弃。于是,在经历了“历史沉思”之后,才有了“命运狂想”,有了“历史的抉择”;在经历了发展的“十年潮”之后,我们可以骄傲地说:“让浦东告诉世界”……
  • 所欲心迹

    所欲心迹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创作之诗文70余篇,并配以相应诗文之书法,书法作品为“毛体”,亦诗亦书,有一定的鉴赏价值。
  • 无限江山,一晌贪欢:词帝李煜的悲情人生

    无限江山,一晌贪欢:词帝李煜的悲情人生

    本书为散文体传记,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背景,以李煜的词为脉络,运用散文化笔法点评、赏析,进行个性化、情感化解读, 展开李煜悲情的传奇人生。
  • 历史的真相

    历史的真相

    《历史的真相》是“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之一,这套丛书共收入了8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8部散文集,包括李国文的《历史的真相》、陈忠实的《俯仰关中》、刘心武的《人情似纸》、宗璞的《二十四番花信》、迟子建的《我对黑暗的柔情》、周大新的《我们会遇到什么》、熊召政的《醉里挑灯看剑》和刘玉民的《爱你生命的每一天》。这套丛书是国内第一次将多位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的散文以丛书的形式集中呈现,反映了他们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和独特风格。书中不仅包括他们过去的散文佳作,也酌选了每人最新的散文名篇。
热门推荐
  • 三国之战神崛起

    三国之战神崛起

    在家玩着网游吃着泡面喝着汽水一块隐石被带到三国乱世
  • 青春荒唐我不知

    青春荒唐我不知

    世界对人从来都是公平的,想要的东西就要自己去争………此时的天空是灰色的,我的世界是黑色的,我的双手沾满了献血,但是我的心呢?我的心是否还是干净的!?且看都市小白韩寒如何一步一步玩转都市………。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我韩寒只想醉卧美人膝、安稳过余生
  • 师弟太笨怎么办

    师弟太笨怎么办

    唔……作为修真界的一位大能……清心尊者可谓是仙风道骨,英姿飒爽,冰冻十里,咳咳,跑题了……可惜的是……这位冰美人什么都不懂……是的,什么都不懂,这个时候,就需要来个小徒弟,好好调教调教啦????
  • 朗日晴空淘沙金

    朗日晴空淘沙金

    女主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在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男主,两个人互相探讨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什么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事,什么是应该珍惜的,两个人互相斗智斗勇,女主努力谋划让男主爱上自己的故事。相信每个人在自己的青春过程里都做过一些特别疯狂特别勇敢的事儿,可能长大了就没有勇气做一些事儿了,但是还是希望能够有一些勇气,做一些快乐就开心的事儿,不用追求这个事情是不是有什么意义之类的。如果你在这个作品里看到了你自己的样子,那我真的是太开心了
  • 一去不复返的那些青春

    一去不复返的那些青春

    17岁的他们,深陷其中,却不知情,离开后,才知心已碎!逝去的青春,无懊悔!
  • 机械之魔兽技能

    机械之魔兽技能

    重生在科技发达的星际时代,还带着魔兽争霸中的技能。幸运的主角会给这个科幻中的时代带来怎样的冲击,值得期待……疾风步、闪烁、光环……天神下凡、符咒、重生……没有玩过魔兽争霸的读者同样能在书中找到乐趣!
  • 斩月星决

    斩月星决

    他、意外穿越、获得绝世法术、可却不敢滥用、每一次的释放都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他、奇遇连连、却每一次都是生死一线。他、身世平凡、却背负着不平凡的债务。从而成为了一个背黑锅之人、遭受众人四处追杀、他、究竟有着怎样的命运、最终能否摆脱一切世俗……
  • 这个巨星九千岁

    这个巨星九千岁

    非系统平行时空华娱文,偏日常。相对节奏没那么快,主要是怕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那啥,但也不会太慢,该爽的地方还是要爽的嘛。话不多说,看就完事了!!!
  • 邪帝的落跑娇妻

    邪帝的落跑娇妻

    她深爱的他,深爱着另一个人,而他深爱的另一个人,也深爱着一个人。她想,他们的缘份还是挺巧的,同时爱上了不爱自己的人。就这样,她爱着他,爱到了天翻地覆,爱到了心碎成海洋。可她也是个人啊,也是会累的啊!有一天,她离开了他,而他,却像疯了一般找她,他想,他是爱她的,只是,发现得太晚了!多年以后,他们再次重逢,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花镜如烟:浮云烟尘亦不染

    花镜如烟:浮云烟尘亦不染

    正要起身离去,却被一红衣男子拦住了脚步,只见男子夹起一块青菜送到她的嘴边,笑眯眯的说道,“弟子相助,师尊应当领情的吧!”你这是搬我的石头砸我的脚了?她挑挑眉,“你不是说一日为师,终身为母吗?我吃一口自家儿子的饭菜又能如何?”说完她就把那青菜吃入嘴中。眼见她吃了,男子忽然狡诘一笑,一把将她揽入怀中,“我一生只为我唯一的娘子如此,你吃了,现在,你摒弃不了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