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96800000031

第31章 快看“独白下的传统” (2)

中国千年的文字障中,没有大气魄的诗、没有大气魄的剧、没有大气魄的小说,也没有大气魄的作品;没有好的表达法、没有像样的结构、没有不贫乏的新境界,也没有震撼世界的文艺思潮。表达的方式,至多只在一首小诗、一阕小词、一段小令、一篇小品、一个小故事里打滚。足以自豪的任何作品,在新世界的文学尺度下,都要打回票。以中国知识分子的表达能力,至多只是表达一点粗浅的浮情,忧国也好、非战也好、田园也好、香奁也好、铁板高唱也好、儿女私情也好……除了在最低浅的层面上,吟咏低唱一阵或乘兴挥毫一笔外,便不能再深入,或因深入而浅出。中国知识分子是集体失败的,集体铸造了历史的纵线失败。我常常想:一部《儒林外史》的部分好题材,在任何二流三流的西方文人手里,都不会有吴敬梓那样糟糕的处理、那样可怕的结构,而吴敬梓已算得上是我们中国文学史上的特级文豪了。——中国摇笔杆的真失败!

在这种纵线的失败中,中国人了解中国,已经很难从知识分子的文字障中得到满足了。知识分子败北之日,就是愚夫愚妇“罗通扫北”之时。当愚夫愚妇装了满脑袋的孟姜女、包龙图、木兰从军、三娘教子、游龙戏凤、九命奇冤的时候,他们对中国的了解,也就真够瞧的了!

中国知识分子文章不行的背景是他们读书不化、头脑不清。在知识分子中很难找到明白人。偶尔也有清光一闪,留下一句,可是你刚要鼓掌,下面一句就冒出混话,立刻把你的兴致扫光。

因为读书不化、头脑不清,常常发现他们争不该争的,又不争该争的。以宋朝的一场闹剧为例。八百年前,宋仁宗没有儿子,绝了后,新皇帝宋英宗做了皇上。英宗是仁宗堂兄濮王的儿子,他接了仁宗的香火,关于该怎么叫他亲生爸爸这一问题,竟引起天下大乱。首先,骑墙派知识分子王珪不敢发表意见。右派知识分子司马光表示,根据传统文化,该叫亲生爸爸为伯父,原因是,英宗由宗法制度的老二一支,入继老大一支,必然不能叫亲生爸爸为爸爸,而该叫法定爸爸即仁宗为爸爸。这种见解,左派知识分子欧阳修反对,他也根据传统文化,认为没有消灭父母之名的道理,所以,仁宗不是爸爸,而濮王(原来的爸爸)才是爸爸。于是展开混战,从皇帝妈妈以下,全部引用传统文化,打起来了。严重到司马光派的知识分子贾黯留下遗嘱,要求皇上一定得叫原来的爸爸为伯父,不然他死不瞑目。另一个知识分子蔡伉,也向皇上大声疾呼,声泪俱下地表示,天下兴亡,就在这一叫。后来司马光派请求皇上杀欧阳修派,皇上不肯杀,并且违反了司马光派的传统文化,仍叫原来的爸爸为爸爸。司马光派吵着,并且宣布“理难并立”、“家居待罪”。最后闹得双方都赌气要求皇上贬自己,满朝乌烟瘴气。

第一流的知识分子不把精神用来解决小人、解救小民、解放小脚,却用来争不该争的,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浑、糊涂、笨。

别以为上面举的叫爸爸的例子只是一时一地的现象,才不是呢!明朝世宗时候的“大礼议”、神宗时候的“梃击案”、光宗时候的“红丸案”、熹宗时候的“移宫案”,以至汉学宋学之争、今文古文之争、孔庙配享之争、保教尊孔之争……没有一件不是认错目标浪费口舌小题大做,没有一件不是暴殄文字丧心病狂。

在这些无聊的纠缠以外,中国知识分子把多余的精神用来逃避现实,他们美其名曰研究学术,其实只是另一种玩物丧志。十七八世纪的大思想家李塨,早就为这种现象做了归纳和预言:

(知识分子)于扶危定倾,大经大法,则拱手张目授其柄于武人俗士,当明季世,朝庙无一可倚之人,(知识分子)坐大司马堂,批点《左传》。敌兵临城,赋诗进讲。……日夜喘息著书,曰:“此传世业也!”卒至天下鱼烂河决,生民涂炭。

这种现象的结果是,思想上的失败,导致了他们品格上的失败,他们一方面诸善莫做;一方面扶同为恶而不自知。于是,“天下鱼烂河决,生民涂炭”的时候,再做什么,都太晚了!

中国知识分子缺乏一种重要的品质,就是特立独行。缺乏特立独行,自然就生出知识分子的两大方面的失败。结果变得甲跟乙没有什么不同,丙和丁没有什么两样,大家说一样的话、写一样的狗屁文章、拍一样的马屁。甲乙丙丁之间,至多只在面目上有点小异,在个性与特性上,却根本大同。

表面上看,司马光型和欧阳修型不同,其实从基本模式上看,两个小老头完全一样。他们争的都是传统文化的解释权,看谁解释得好,使孔夫子和当今圣上高兴。打开《司马文正集》和《欧阳文忠集》,一对照,就看出他们竟那么像,像得你可以叫司马“修”,叫欧阳“光”,他们都是传统板眼里一板一眼的顺民,他们两眼毕恭毕敬地向上看,一点也不敢荒腔走板。

中国传统最不允许荒腔走板。中国社会虽然没效率,但对收拾板眼不合的天才与志士,却奇效如神,很会封杀。这种封杀,先天就致特立独行的人于死命。

这种人,绝大多数都要早夭;侥幸不早夭的,最后也难逃浩劫。伟大的明朝先知李卓吾(贽),七十六岁还要死在牢里,就是最杀气腾腾的例证——他们走的路,都是烈士之路。

所以,理论上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很难存在,存在也很难长大,长大也很难茁壮,茁壮也很难持久,持久也很难善终。那么,这些人怎么办呢?

这些人想出一个办法,就是隐居。中国第一部正史《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这个特立独行的人,在牢里有一段悲惨生涯——被割掉生殖器;中国第二部正史《汉书》的作者班固,这个特立独行的人,曾两次入狱,第一次靠他弟弟班超的面子脱罪,第二次以涉嫌叛乱死在牢里;中国第三部正史《后汉书》的作者范晔,这个特立独行的人,也以叛乱罪下狱,同他的一个弟弟四个儿子,一起横尸法场。

范晔看出了特立独行的下场,在他的书里,他特别为特立独行的人列了专传,就是《后汉书》里的“独行传”和“逸民传”。这种传记,变成传统,到《晋书》中变成“隐逸传”,《齐书》中变成“高逸传”,《梁书》中变成“处士传”,《魏书》中变成“逸士传”,《南史》以后都叫“隐逸传”。但这种形式的特立独行者,他们只是山林人物、只是不合作主义者,至多只能在品格上特立独行,在思想上还大有问题。换句话说,可惜他们都很笨。他们可能是特立独行的愚者、特立独行的贤者、特立独行的行者、特立独行的勇者、特立独行的作怪者,但很少是特立独行的智者。这些人在中国传统里的比例极少,可说只有千万分之一。中国正史里为他们立专传,并不表示他们人多势众,只表示对他们致敬。当然,他们是消极的,消极得高蹈;消极得洁身自好;消极得不能做示众的烈士,只能做示范的隐士。但是,在乱世里,他们能自苦如此,能视富贵如浮云,能坚持信仰、坚持不同流合污,就是天大的不容易了!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有了剧变,群体的趋向愈来愈明显,效率也愈来愈“科学”,古代人至多“天网恢恢”,现代人却会“法网恢恢”。古代人要表现特立独行,归去来兮以后,回家有将芜之田园,有欢迎之童仆,有寄傲之南窗,有盈樽之酒。现代人呢?什么都没有,只有管区警察。

但现代人中有一个例外,有一个“今之古人”,那就是李敖。很多伪善的读者吃不消李敖喜欢捧李敖,所以李敖谦虚一次,用一段海外学人捧场的话,来描写这个例外。《大学杂志》登过这么一段——至于攻击传统文化的智识之士当中,倒有不少来自中国内地,足迹从未到过“西洋”,对于中国文史典章之通晓远在他们那一点点“西学”之上。主张“打倒孔家店”的四川吴虞便是一个典型。台北的李敖,主张“全盘西化”,那么坚决、那么彻底,然而他也从未出过洋,他对西方任何一国的语文未必娴熟流利,而他的中文已经卓然成家。最基本的,他那种指责当道(包括学术界的当道)、横睨一世的精神,完全不是“西方式”的,完全出自一种高贵的中国“书生传统”。近代愤激的中国智识之士以及若干受他们影响的外国学者,爱讲中国历史上的“文字狱”与思想钳制,却忽视了中国传统书生另有一种孤傲决绝的精神。

在《时与潮》上发表的那篇李敖之文,便表现了这股精神。

这是很叫人赶快鼓掌的话。鼓掌以后,再看一遍,再鼓一次掌。

海外学人捧我有“一种高贵的中国‘书生传统’”,他说对了。我是喜欢搬弄传统的。从十四年前出版《传统下的独白》开始,到十四年后出版这本《独白下的传统》,就证明我对传统有传统。为什么要这么传统呢?因为要了解中国,就不能不弄清传统。

美国人向法国人开玩笑,说你们法国人老是自豪,可是,一数到你们爸爸的爸爸,就数不下去了,为什么?法国人的私生子太多,一溯源,就找不到老爸爸了;法国人也向美国人回敬,说你们美国人也老是自豪,可是一数到你们爸爸的爸爸,也数不下去了,为什么?美国人历史太短,一溯源,也找不到老爸爸了。

这个笑话,说明了解历史太短的国家,就不必受传统的罪,直接了解,就可一览无余。了解只有两百年历史的美国,固然要了解英国;但了解英国,只要精通北欧海盗史,就可以完工,绝不像了解中国这么麻烦。

精神分析学家看病的时候,必须使病人回忆过去;思想家、批评家、哲学家、历史学家面对中国这个庞然大物,也必须如此。中国是一个充满了万年、千年、百年、几十年和十几年传统的民族,寿比南山。南山本是传统细壤所积,不了解钙层土(pedocals)和淋余土(pedalfers)的人,不了解土壤;不了解中国“钙层传统”和“淋余传统”的人,又怎么了解中国?

中国人不了解中国,中国人了解的中国只是“中国口号”;非中国人不了解中国,非中国人了解的中国只是“中国杂碎”。他们都没工夫了解中国,也没有了解中国的功夫。在这种情形下,一个有着“高贵的中国‘书生传统’”的人,以“种豆南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情,写下这本中国入门书,它的意义——不论是说出来的还是没说出来的——自然就非比寻常。

这是真正的“中国功夫”,这是李敖的“中国功夫”。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不喜欢知识分子,他的方法是“溺儒冠”—— 一把将知识分子的帽子抓下来,当众朝帽子里撒尿;明朝的孤臣孽子郑成功,不要做知识分子,他的方法是“焚儒巾”——跑到孔庙向孔夫子说:“各行其是!”当众把书生装烧了。这一溺一焚之间,真有学问。《旧唐书》里有“救焚拯溺”的话,借用来写中国知识分子的惶恐心情,倒也好玩。中国知识分子最缺乏“溺儒冠”、“焚儒巾”的气魄,读书不化、头脑不清,到处叫爸爸。这本《独白下的传统》,是一本“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奇书,它像“溺儒冠”、“焚儒巾”一样唾儒面。有了这样的奇书,中国受苦受难的人才会气象万千、才会光芒万丈。

这不是写给脸上有口水的人看的书。它的写法,打破了所有的格局与成例。

我希望,所有受苦受难的人能看得懂又看不困;我希望,他们通过这本书来了解中国,也通过这本书来了解自己。不论是贩夫走卒、不论是孤儿神女、不论是白日苦工或黑狱亡魂,他们都是受苦受难的中国人,他们是中国的生命,他们是真的中国。

同类推荐
  • 布罗茨基诗歌全集(第一卷·上)

    布罗茨基诗歌全集(第一卷·上)

    本套书收录了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布罗茨基用英语写作以及由他本人或在他本人的帮助下由俄语译为英语的全部诗篇,囊括了诗人一生中最重要、最著名的诗歌作品。本次出版这套书的第一卷的上册,主要内容为《佩尔修斯之盾——约瑟夫·布罗茨基的文学传记》及诗集《在旷野扎营》中的大部分诗歌。布罗茨基的文学传记,是洛谢夫结合自己与布罗茨基的交往和对他的研究所做,对布罗茨基的人物生平、文学创作、思想变化都介绍得非常详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在旷野扎营》是布罗茨基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内容均为他的早期作品,本卷中收录了七十首短诗和叙事诗《伊撒和亚伯拉罕》。对于布罗茨基来说,这些作品在其诗歌的道路上则标志着其风格的形成和确立:结构手法、词语的形象体系(象征性词汇)、独创性的诗律。
  • 唐诗三百首全解

    唐诗三百首全解

    唐朝承接隋朝,历经将近三百年,无论文治武功,还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可以说是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的顶峰,曾出现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封建社会最鼎盛时期,也曾有“安史之乱”“泾原兵变”等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单从文学而言,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顶峰,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亮丽的风景线。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奇迹,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都奉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
  • 茴香

    茴香

    茴,草头底下一个“回”。孔乙己说“回字有四样写法”,小凌由此联想开去,把《茴香》分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风和日丽聚集“凌”家,和风习习,温温暖暖。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可在小凌那里,她总能排除负面信息负面影响,像一棵向日葵,向着光明,要么在风和日丽中,要么等待日丽风和,显示着正能量。但这一部分,不仅仅是正能量,还有趣味,还有生活的味道。孩子小时,趣味在夫妻的争执上,《孩子像谁》,孩子哪点好,夫妻各说孩子继承的是自己的基因。到了《女儿的作家梦》《想当小队长》,再到《给90后的小棉袄@正能量》,无疑,女儿是小凌心中的宝。
  • 杨朔散文集

    杨朔散文集

    本书是杨朔的散文精选集,收录杨朔颇具代表性的散文五十余篇,按不同内容分为四辑,包括《荔枝蜜》《雪浪花》《香山红叶》等名篇。杨朔创造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结构精巧,结尾多寓意,耐人寻味;语言具有苦心锤炼后的魅力,精确、凝炼、含意丰富又富音乐感,具有清新俊朗、婉转蕴藉的风格。杨朔散文语言具有苦心锤炼后的魅力,像诗一般精确、凝炼、含意丰富又富音乐感,具有清新俊朗、婉转蕴藉的风格。
  • 天堂的诱惑

    天堂的诱惑

    自从地球上有了能使用工具的人类,传奇就在不间断地上演。就像本书中的故事一样,其中的人物或许是帝王将相,或许是隐士奇人,或许是海外土著……不一样的生活环境,演绎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走近他们,你得到的不仅是阅读的愉悦,还有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索。
热门推荐
  • 邪魅阎后

    邪魅阎后

    在上古期间,仙,妖,魔,人四界共处,人人安居乐业。俊美阎王师银馗与倾世美人蛇妖王林柒儿相恋,羡煞众人,而魔族想称霸世界,魔少君李枫霖挑拨离间,使二人产生间隙,魔少君乘隙而入,爱上魔少,却不曾想被利用灭了全族,差点魂飞烟灭,几经波折失忆重生,而这正是魔族阴谋的开始,蛇妖王林柒儿蕴含绝世功力,看与阎王师银馗如何扭转乾坤,吊打魔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真是个和尚

    我真是个和尚

    一个拥有双重人格的小和尚拾竹,跟着个老不羞无恼老和尚在……
  • 有个小天道下山了

    有个小天道下山了

    “听说这个山林里有个野人,谁也没见过”路人甲“快住嘴吧,我们惹不起”路人乙“莫怪莫怪,当心犯了忌讳”路人丙有一天,野人现世众人“说好的丑八怪呢,这美人是谁”“我要窒息了,太美了,想拐回家”吃瓜群众“莫要胡说,当心她爹爹打死你”鼻青脸肿的太子提示到。女主虽然涉世未深,是个生活白痴,男主化身奶爸全权负责,女主爹发现自己位置被抢了,把男主打了一顿,“我不是当她爹爹,是当她夫君的”女主爹听到气的又把某人打了一顿。。。后来得知女婿身份,“好吧,算你身份勉强配我女儿好了,”傲娇爹冷哼(男女身份都贼强,女主善良,男主温柔,试了这么多霸道腹黑的男主,试试我的男二型男主吧)
  • 按制度管事全集

    按制度管事全集

    本书主要内容有:战略企划管理制度,企业物资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市场营销管理制度等。
  • 神医弃妃:殿下请自重

    神医弃妃:殿下请自重

    她,是帝都第一花痴草包,丑颜无能,人人避如蛇蝎。他,是当朝七皇子,百年来天赋最高,奈何不学无术,十足的纨绔子弟。当她碰上他。她:“长得不错,比太子顺眼。”他:“帝都一次丑女果然名不虚传。”
  • TFBOYS之魔法城堡

    TFBOYS之魔法城堡

    TFBOYS的血泪爱情。。。。。。。。。。。。。。。。。。。。。。。。。。。。。。。。。。。。。。。。。。。。。。。四叶草见证
  • 想过离开以这种方式存在

    想过离开以这种方式存在

    是否和我一样绝大多数都是自己一个人,孤独存在,也曾向往,期待,热爱,却被现实无情冲刷,我们是这个世界上可有可无的人,任无比依赖这个世界,用微笑掩盖伤痕,全身心投入太多,换来的到底是什么?
  • 女配今天丧了吗

    女配今天丧了吗

    玄门第一派的天之骄子,褚家大小姐褚千初,因故能力全失,被叔父一家送进入精神病院……意外穿书,除了大致知晓小说情节,金手指加成全没有。作为一个大女主文的路人女三配,周围变态环绕,生存成为褚渣渣最大的问题,又遇到了原身的大克星——病娇反派!褚千初:“反派要宝器,我帮他得!反派要弄人,我给他递刀!反派要追师姐,我帮她送花,反派要我……拜拜……”这是一个反派徒弟每天都想着怎么整死我,我却要研究如何如何抱上他的大腿的悲伤故事。反派境知弦:“有一女子,得之则生,不得则死。”褚千初看向女主师姐:“我再努努力……”天旋地转,褚千初已被反派扛上了肩头。境知弦:“吾已得,良待之……”
  • 金蟒匕

    金蟒匕

    原本在连云山中生活的齐云川,却因为妹妹落入敌人手中导致其身患怪病,从而必须与敌人作对,而当齐云川随着事情的发展一层一层的揭开敌人的神秘面纱的时候,他才发现一切远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而陪伴了他许久的金匕首也有一个他不知道的名字---金蟒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