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选择题怎么做?选择不能建立在“我想要什么”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的基础上。要懂得取舍,抓住最核心的东西,且不能脱离现实因缘。
——学诚法师
网友:顶礼法师!请问,如果我的身体、我的感受、我的认知都是因缘和合,那在生生世世中,不变的是什么?业是怎么找到我的,怎么确认是我而不是别人?因为我自己都不认得我自己了啊!
学诚法师
人造过的业,都存在“藏识”里,这个识就像一个仓库,不断有东西存进来,也不断有东西取出去;它又像一块田地,善或恶的种子埋藏在其中,只要因缘成熟,这些种子就会开花结果,不管“自己”是否记得。
网友:师父,什么叫“一门深入”?一门深入是否就不需要广学多闻了?比如我想往生阿弥陀佛的世界,但是我每天还念《楞严咒》和《大随求心咒》,每天还花两个小时来念《药师经》《药师佛》,还看其他的经书,这样算是杂修么?还是我要把所有法门都放下来,只念阿弥陀佛,这样才算专注念佛,不杂修?
学诚法师
不管哪个法门、哪本经论,都是在解决内心的问题,用心对了,都是“专”;心里的问题没解决,反而增长种种烦恼、分别,哪怕只做一件事,也是“杂”。一门深入,如何深入?大部分人都执著在“一门”上了,却“深入”不下去。修行要找到师法友团队,不要随自己的理解去做。
网友:师父,学佛要抛弃“情”吗?
学诚法师
不是抛弃,是升华。这也不是入门要求,而是修行目标。
网友:阿弥陀佛,顶礼师父!有人觉得佛讲的经,有些经与经之间有矛盾的地方。是佛陀对不同根基的人作的善巧方便吗?
学诚法师
盲人摸象,觉得象鼻与象牙互相矛盾,如果看到整体,就不成为矛盾了。理解吗?佛陀讲经,针对不同的听众、不同的因缘,有不同的用意、不同的答案。有时需要破,有时需要立,分别针对不同的问题,但都是整体佛法的一部分。能够融会贯通,就不会觉得矛盾,而是相辅相成。
网友:顶礼师父!弟子今天在看印度佛教史时,里面介绍了佛教的兴起与发展,还有大乘佛教思想的形成。我的问题是,佛法既然是佛陀发现的,那为什么还要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呢?为什么会分小乘与大乘呢?佛法是本然存在的,还是某类事物发展的产物呢?打扰您了,还请师父开示。
学诚法师
佛法是常在的,不生不灭的,但是它在世间的显现与兴衰,是随着众生的业力变化的。众生对佛法有希求,佛法就兴盛;众生对佛法不希求,佛法就会隐没。佛教中的各种流派,都是顺应众生根基和时空因缘而产生的。
网友:师父,中午我目睹了打狗队用铁棒活活“赐死”几只狗狗,它们叫得很凄惨!到现在我还头晕目眩,很难受!这个世界也许就是地狱,那些能笑着观看的人类,我想从此以后很难微笑面对她们了!师父,我该怎么做才能消除阴影?
学诚法师
发愿让自己有越来越多的福慧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众生,用愿力转化痛苦。
网友:师父,每当面临选择,尤其是重大选择的时候,我总是久久难以做出决定,怕自己选择了会后悔,感觉怎么选都有些不甘心。一旦做了选择我也的确常常后悔,我该怎么办?请师父开示!
学诚法师
这是因为太贪心,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什么都想得到。对现有的因缘不珍惜,总是觉得离得远的比较好,舍近求远。选择不能建立在“我想要什么”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的基础上。要懂得取舍,抓住最核心的东西,且不能脱离现实因缘。
网友:您好法师!学佛从哪里开始呢?谢谢!
学诚法师
学佛从找到一个有缘的正法团队开始。
网友:请法师开示,有人把因果认为是用未来更大的“利”克制现在的“害”,那这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贪吗?现代神经认知科学的理论表明,改变行为的背后都会有动机,那么破除我执,出离生死,靠的是什么?或是本该如此,根本没有贪,只是遵循因果,当利得利,当死则死?
学诚法师
人的追求都是离苦得乐,如果不懂得因果,可能用损人害人的行为来实现自我的利益;懂得了因果,同样是为了自利,方法却变成了助人利人,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也是很好的转变。出离生死则更进一步,超越对福报安乐的追求,要净化内心的烦恼。“我执”与“动机”、“贪”与“欲”,都有不同的内涵,不可混为一谈。修行需要目标,也有方法和路径,要跟随佛菩萨、善知识的经验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