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别人的长处固然是好的,但是最重要的是不要忘了珍惜自己的特征。俗语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但那是教我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还有一个词语叫做“妄自菲薄”,这就是提醒我们不要轻易地忽视了自己身上一些宝贵的特征和财富。
况且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区别不就是在自己的那些特征上面吗?什么是最优雅?什么是最美丽?那些不过是世人主观评价得出的东西,完全没有一个像标准的软件程序一样可以严格衡量什么是最好的。
俗气地讲,做真实的就是最好的。就像东施效颦,若不是刻意模仿西施,东施说不定现在也因为自己的别有风味而著称于世。
可怕的为别人而活
前几天的一件事让我久久不能释怀。朋友的孩子开学典礼,要求所有的家长都要去,而且我朋友的孩子好像还要领奖,我朋友更是要去。但是那一天我朋友和他爱人都不能出席,无奈之下我朋友只好让我代劳。
我倒也乐意,我觉得小学生的生活都是美好有可爱的。我朋友的孩子是去年第一名,要上台领奖的,我朋友也特地把他收拾的特别好看。我坐在他身边都觉得特别骄傲。可是当校长宣布全年级第一名的同学上台领奖时,连续叫了好几声之后,我朋友的孩子才慢慢的走上台。
下台后我有些奇怪,就问他刚才怎么喊了那么久才上去,我担心他是不是不舒服。没想到他说:“我担心只喊一遍我的名字,其它同学没听清楚。”
听了小孩子的话,我有些愕然,不知道怎么接他的话。才这么小的年龄已经深陷为别人而活的怪圈之中了,长大之后呢。
回到我自己的家里,我久久不能平静,我仔细的思考,这么多年来我有多少日子是为别人的眼光而活,有多少日子是为自己而活。所幸,我大致算了下,大多数日子我还是没有为别人的眼光而活。
生活中太多的人把自身价值的实现放在了别人的肯定的基础之上,认为只有当别人对自己做出了肯定之后,自己才能真正的有其存在的价值。这种想法的原因一般有三个。
第一是由于潜藏于心的虚荣感。经常性的事情是人们希望得到赞美,更希望在某一方面或者更多的方面得到别人的殷羡和肯定。不过很可惜的事情是这种虚荣的满足往往只是一种虚妄的满足,他很难真正的为一个人带来什么货真价实的东西。
第二一般是由于强烈的存在感的趋势。因为社会变得愈加的离散,一个人得到的主义和关注也越来越少。但是一个人,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有强烈的被关注和被注意的存在感的要求。这种存在感使得一个人情不自禁的陷入为别人而活的怪圈之中。他或她希望自己的某些行为能为自己赢得这种存在感带来机会。
第三基本上就是长期的自卑心理在作祟。自卑的心理和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被认可的冲动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和离合。在此过程中如果,被认可的冲动足以强大,自卑的心理又不能被克服,那么一个人最直接的做法就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而做好不符合自己真心的事情来。
请尊重孩子,让他们做自己
已经为人父母或者即将成为父母的朋友,在我们憧憬因做自己而获得幸福的时候,请不要随意剥夺了孩子做自己的幸福可能。
有次在一位教育学教授的讲座上,我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说他们将来的志愿是当小丑。中国的老师斥之为:“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外国的老师则会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身为长辈的我们,不但容易要求多于鼓励,更狭窄的界定了成功的定义。我们常常将自己的标准和准则强加给孩子们,很有可能这样会断送孩子一辈子的幸福。
我们暂且不论亲子教育中对于鼓励孩子兴趣扩展和认知深入的环节和步骤,单纯我们追求一个普通人成长发展的公平而言,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毫无理由以自己所谓的价值标准来扼杀孩子们的想法和兴趣。
很有可能孩子们现在的某一个兴趣会成就为他将来的一种特长更有可能这个特长将来可能使他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更何况一个孩子,在真正成为一个社会里的成年人之前,所接受的社会化过程主要是在家里和学校进行的,身边的父母、老师、同学则是他们社会化过程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现在对他们兴趣和理想的“遏制”看似是在对他们进行教导并且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对他们的人生进行规训,但事实上,这种做法实际上将孩子残忍地圈禁在我们所憧憬的一个世界中。并且不管这个世界是否真的适合孩子。
小贴士
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做的事情不值得做好,这是最不值得定律最言简意赅的诠释。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不值得定律恰好反映了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浮躁心理——如果一个人从事了自己自认为不值得的工作,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这种态度使人在对待其他事物时缺乏热情和自信心,从而降低了事情的成功率,即便最后能够成功,本人也不会有太多的成就感。
主要的是,我们往往最常做的认为不值得的事情就是取悦别人,丢失自己。在实用主义盛行的今天,很多人不可避免的陷入到了工具目的的思维中,并将此当成自己的生活模式。为了达到所谓的目的,不惜丢失了自己。
值得的标准是因人而异的,从主观角度讲,它首先要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得到你的认同感;其次,符合自己的个性和气质,也就是与自己的能力相匹配;最后的判断是看其是否能实现自己的期望,做这样的事情,你的感受是否很好。凡是以个人从内心感到紧紧握住了自己的东西,才能最大现代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才会甘心为它受苦、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