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闲着无聊,他到同学家玩,这同学家里有电脑,于是他第一次看人拿Photoshop做艺术字,就觉得这个挺好玩。
其实,胡博之前就曾到一个广告公司去打过几天闲工,见识过所谓的广告创意,很有兴趣,但说真的并不大懂,只知道要学一些软件。
这次从同学家回来,他就打定一个主意:考证,做广告。
胡博清楚地记得,7月份父亲花一万五给他买了个高配置的电脑,8月份他报了个平面设计的辅导班,9月份开始上课,10月份结业的时候已经拿到了设计师资格证。
从“不会电脑”到“电脑就是个玩意儿”,胡博一气呵成。
他想,我终于能做动脑子的事了,我想创造新的东西,我想传播新的概念。
转年,胡博应聘到了一家广告公司工作,这家公司的葛老板恰巧和李静的工作室有合作,帮他们做片头的三维设计。
5月份的一天,李媛打电话过来问葛老板,你们这有会做后期的吗?葛老板说,这个真没有,不过我们这有一个小孩特聪明,学东西快,你可以教他。
就这样,胡博被推荐到了李静的工作室去工作,第一天报到正好赶上了发工资,被全公司的姐姐们盯得发怵。
胡博以前不太看电视,不知道李静是谁,也不知道这个团队究竟是做什么的,更不知道“后期”要怎么做。
他一问三不知,但隐约间有一种兴奋感,以前从来没接触过明星,这个工作貌似能和明星走得很近。
胡博想,难不成我已经半只脚踏进了娱乐圈?!这种恍惚的虚荣感在一个月后被打破,因为他连续22天没回家,只做了一件事情,剪片子。
其实基本的技术他四五天就学会了,可接下来就是反复地修改,修改,修改。
艳艳说,“这句话剪掉”,胡博就剪掉;艳艳说,“这个地方加一个效果音”,胡博就加上。
后期其实就是操机员,操机员的职责就是配合编辑剪片子,当胡博反应过来时,他对自己说,我不能做机器,机器人也不行。
那时候工作室也处在摸索阶段,很多样片的调子也没有完全定好,于是胡博就开始见缝插针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比如这个字体应该是什么颜色,这个画面怎么布局比较好。
他毕竟是学过设计的,意见够专业,再加上愿意和艳艳她们沟通,渐渐地就成为了编辑团队的微妙一员:做的还是后期剪辑的活,却又总是充当着半个编辑的角色。
后来李静一拍板,你就叫“后期编辑”了。
胡博对这个生造出来的职位相当受用,他想,我果然能做动脑子的事了。
李静曾经说,自己的团队就是一帮泥腿子。
谁也不比谁有经验,谁也不比谁专业,谁也不比谁有天分,大家都是相互搀扶着一路往前奔。
那时候别的没有,就是有一身的劲儿。
每天晚上6点下班也没人回家,大家都不愿走,坐到一起开策划会,一起讨论样片,直到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