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中国人并没有喝咖啡的嗜好和传统,星巴克能让中国成为它的全球第二大市场,是可喜可贺的商业成功。但是有一件事做得严重欠妥,中国的紫禁城里竟然也有一家星巴克的店,我和我无数的中外朋友们都认为它和中国故宫的氛围极不协调,有碍观瞻。我不知道星巴克是否有在印度的泰姬陵、埃及的金字塔、英国的白金汉宫等世界文化瑰宝和奇迹里开分店的宏伟计划,但请先从中国的故宫里撤出来。”芮成钢的呼吁,让这个“已经在西方上层社会传为笑柄”的故宫星巴克事件,得到了广泛关注。两天内,芮成钢的博客点击量达到50万。在随后召开的两会上,部分人大代表联名提议关闭这家咖啡店,理由是“玷污中国传统文化”。在意见领袖芮成钢的号召下,故宫的星巴克咖啡店最终撤离了故宫。
意见领袖对商业行为的干预,不仅能决定一间店面的命运,甚至还会影响跨国的并购行为。
2005年,当徐工集团的管理层欢欢喜喜地宣布该公司被美国投资机构凯雷集团并购时,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的这桩“好事”竟会被几十篇博文搅黄。
2004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的国有大型企业徐工集团因亏损公开向全球投资者招标。2004年10月,美国投资机构凯雷集团中标。根据协议,凯雷将注资3.75亿美元持有徐工机械85%的股份。2006年1月,江苏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通过了徐工集团的并购方案。然而,此时事情出现了转折。
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在3个月时间内,先后写了46篇博客,质疑徐工收购案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称:“徐工被外资收购不是简单的产权交易问题,从大处讲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风向标,徐工并购案如获通过则意味着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将全面向外资开放,从小处看如果徐工并购案过关,则意味着工程机械行业的竞争格局将彻底改变!这意味着我们主动放弃工程机械这一战略产业发展的主导权,意味着我们长期控制的汽车起重机和压路机市场易帜,中国的工程机械用户将为此付出惨重代价。”
向文波认为,三一重工才是徐工最合适的收购者,“徐工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是计划经济的最大成就,三一是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成就,体制上具有极强的互补性”。但是,三一并没有成功收购徐工,原因竟是“徐工某些人拒绝三一的真正理由只有一个:就是不卖给三一”。
向文波数篇充满犀利的质疑和控诉的博文,在网络上得到了广泛的回应,社会各界开展了“徐工是否被贱卖”的大讨论。
迫于巨大压力,凯雷与徐工一再修订协议,凯雷对徐工机械股权的收购比例先从85%降至50%,再降到45%。然而,即便是双方已做出妥协,并购计划仍陷入僵局中难以挣脱。2008年,徐工集团正式宣布其与凯雷签署的相关协议已过有效期,双方不再就此项投资进行合作。
单一的信息纵向式传播已成为历史,不但企业家不再能通过强化信息的粗暴左右受众的意识导向,连传统权威媒体也不再能简单地“操控”读者,其权威也一再被颠覆,人们不再对其顶礼膜拜。
台湾散文家张晓风从反面告诫人们“意见领袖”的可怕,“一个黑社会的头目,纵使每天杀一个人,终其一生也许最多只会杀一万人,但一个思想的误用却能流血漂杵,这件事想起来怎能不令人觳觫”。
所以,企业家不可忽视意见领袖这个至关重要的语境表达主体,要学会识别、培养和善待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类为名人和明星。主要包括社会上知名度较高的商界、娱乐界以及体育界明星等,这类人往往具有较高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并有一定的号召力,对受众的影响较大。
一类为专家。指的是在各种领域和行业,具备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人士和研究程度较深的业余爱好者。
一类为新闻界人士。包括记者、编辑以及评论员,他们频频在各类媒体和社会公共场合中出现,因此他们的言行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偏好以及对某一事件的价值判断。
还有一类为平民“意见领袖”。随着网络的普及,平民式“意见领袖”越来越多。他们吸引大众的魅力在于:热心、具有特殊的信息渠道、善于组织和呼吁等。
前三类意见领袖很容易识别,第四类意见领袖,由于他们的个人特色不够突出,需要企业花费一定的心思和精力寻找。
常见的意见领袖确定方法有关键人物访谈法、观察法等。关键人物访谈法,指的是设定一些固定的调查对象,对他们进行访谈,了解他们最有可能受哪些关键人物的影响;观察法则指,在现实环境中深入利益相关群体,或通过网络虚拟环境,观察哪些人最活跃,哪些人提出的号召更容易引起响应。
没有多少人心甘情愿做一个企业鞍前马后的意见领袖。有利于企业的意见领袖,尤其是网络意见领袖,不是唾手可得的,是需要培养的。
企业家应该仔细阅读每位意见领袖公开发表的文章,了解每位意见领袖的不同风格,找到他们的兴趣点,与他们进行真诚的沟通和互动。如果必要,企业家还可以约见意见领袖,见面时也要对他们保持足够的尊重和礼貌,即使他们抛出一些尖酸刻薄的问题,也要学会隐忍和耐心解释。要知道,一旦你拂袖而去,你失去的不止是这一个意见领袖,还有他身后的拥护者。如果意见领袖出现了工作、学习方面的困难,也要尽量在能力所及范围内为他们提供帮助。
除了培养,企业家还要学会引导意见领袖。在正常互动的基础上,企业家可以时不时地邀请他们参加企业的产品发布会,寄一些企业的礼品,为他们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素材。时间久了,他们的天平就会倾向你的企业。借势政府
“没有人是孤岛,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这是约翰·多恩在莎士比亚时代的感慨。政商关系今非昔比。企业面临危机时,政府不会袖手旁观。
一位挽救过企业的政府官员曾这样说,假设一个星球上有三个人,两个男的,一个女的,如果只能选其中两个活下来的话我们肯定会选一男一女,道理很简单——为了繁衍后代。如果一个国家有三家单位,一家企业、一个政府、一家事业单位,同样也只能选两家,那么我们只会选企业和政府,而不会去选那个事业单位。为什么?因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企业是纳税人。
2008年,众多国内奶粉品牌因三聚氰胺落马,消费者已是草木皆兵,而身处危机漩涡的乳业企业,恐怕即便浑身是嘴,也不能消除消费者对奶粉是否含有三聚氰胺的疑虑。此时,作为权威机构的政府适时地出面,会为乳业企业成功渡过危机助一臂之力。
对于问题企业,政府决不能姑息养奸,如果一味遮遮掩掩,反而会加重公众对问题企业的反感,很有可能适得其反,导致行业危机进一步蔓延。但是,政府也不要矫枉过正,把整个行业“一棍子打死”。政府应该做的是对症下药,对于问题企业严惩不贷,这既能解决问题,又可平民愤;而对于“清白”企业,则要注意保护,避免企业蒙受不白之冤。
在这一点,国家质检总局就做得比较漂亮。2008年9月16日,质检总局通过中央电视台,曝光了所检测出来的22家“中毒”奶粉企业,同时也指出,还有87家乳业企业其产品质量并不存在问题,从而给消费者以信心,有效保护了这些企业品牌的美誉与信誉。
企业发生危机后,自己称赞自己往往是徒劳的。哪怕企业真的是被冤枉的,舆论也不会因为企业成天喊冤而只听企业的一面之词。此时,企业若能让权威站出来为自己说话,则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新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2009年身处“砒霜门”中的农夫山泉没有遮掩,在海口市工商局发布消息之后的第三天,11月27日就召开电话新闻发布会,对旗下两款产品被海口市工商局通报不合格一事作出严正声明,表示还没有收到任何官方机构关于此次检测的报告,因此无法核实事情的真伪。同时还表示,农夫果园和水溶C100在最近国家和上海等地组织的产品监督抽查中均是合格的。
在“砒霜门”事件后,农夫山泉出具了一系列报告,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它出具了11月26日河源市质量计量检测所出具的检验报告,以及11月28日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检验报告,两份报告均显示:农夫山泉产品总砷含量合格。同时,农夫山泉还出示了142份近三年来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有关农夫山泉和水溶C100总计检测报告,所有检测报告均显示产品中总砷含量合格。就在12月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前半小时,农夫山泉又表示刚刚接到来自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报告,该报告也显示,农夫山泉这两款产品的总砷含量合格。
12月1日深夜,海口工商局连夜通报农夫山泉抽检产品全部合格,同时要求停止下架行为。
当公众质疑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时,与其坐等检查机构、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检验,还不如主动、公开地要求接受检查,倘若产品质量没问题,苛刻的产品检查对于企业品牌塑造而言反而是锦上添花。
当企业出现危机,尤其是外部危机时,最先瓦解的往往是公众对企业的信任。一旦企业出现有污点的传闻,不管企业有没有污点,公众与媒体已急不可耐地想知道真相,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坚定不移地认为污点的确存在。此时,企业需对外解释,澄清真相。然而,很多时候,企业会发现他们陷入百口莫辩的尴尬境地。虽然农夫山泉知道他们的产品没有“砒霜”,但他们毕竟是“自家人说自己好”,公众听取他们的辩解时相信程度难免会打个折扣,甚至以为企业在隐瞒真相,在狡辩。
此时,企业可以考虑借助外援。在外援资源中,相关政府部门具有较强的公信力,而且他们与企业不存在利益瓜葛,因而他们的观点容易得到媒体与公众的信服。不管是河源市质量计量检测所还是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都是农夫山泉借助的外力,他们相对公正与权威,他们一张薄薄的检测报告,其说服力会强过农夫山泉的“万言书”。
当然,企业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借助外力。企业的确被冤枉或者错误较小时,可以向相关政府部门求助,以获得他们的帮助。但如果企业危机重重,大势已去,显然从政府部门那里也拿不到救命稻草。再者,企业向政府发出求救信号时,一定要坦诚,切忌隐瞒真相。如果企业本身有问题,还遮遮掩掩,不知情的政府为企业说话,就成了打圆场,一旦东窗事发,政府也会难辞其咎,自然对企业也会耿耿于怀。如果企业再次出现危机欲向政府求助时,恐怕政府这尊“菩萨”也不好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