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地从他人的角度了解一切
卡内基先生曾经说过,他有一个朋友,担任总经理,登报要找秘书。结果没几天,寄来了一百多封求职信,看得他头昏眼花,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突然间,有一封求职信吸引了他的目光,信上的内容是这么写的:“总经理先生,您好,我知道您现在要看很多求职信,一定很头痛,而我非常希望帮您处理这个问题。过去我曾经在人事单位工作多年,经验丰富,我相信自己有能力来帮您解决这个问题。”
这位总经理眼睛一亮,立刻打电话邀请这位求职者来上班,但是很可惜,别人已经录用她了。
你看,这封求职信的文笔并不算是特别优美,求职者也没有大肆宣传自己的能力。她只是站在这位总经理的立场,思考他的需求,就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工作机会。
同样的理念不仅可以应用在求职上,把它落实在销售工作上,也会产生神奇的效果。
曾经有一位银行的业务主管主动拜访我,寒暄几句就问道:“请问你有没有贷款的需求?”我想了一下,答案是:“没有。”然后他再问:“那么,你有没有投资方面的需求?”我还是回答:“没有。”于是他无计可施,跟我道谢后,打退堂鼓了。
如果他能换个角度想事情,先放下银行的产品,认真了解客户的状况,效果一定会比较好。他可以把问题变成:“贵公司成立多久了?”“在哪里设厂?”“未来有什么营运计划?”“这个计划需要多少资金?”“你准备怎么筹措这些资金?”从这些问题中,较容易找出客户对银行服务的可能需求,然后再介绍银行可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成交率就会提高许多。
“真诚地从他人的角度了解一切”,虽然只是观念改变的一小步,却能让你的销售成绩迈进一大步。
真的太贵吗?
卡内基优势销售的第一条原则就是:“真诚地从他人的角度了解一切。”
我想谈谈自己的经验。
有一次,我们和某家银行谈合作,要帮他们办销售训练课程,对方的承办人一直觉得价钱很贵,不停地强调:“你们的课怎么这么贵啊?”
“哎呀!好东西当然都比较贵嘛!”我们有一位副总就这样回应。
承办人还是不死心,坚持要我们压低价钱:“我们这么多人上课,价钱应该低一点嘛!”
副总就说:“微软也是全球统一价,无论你买多少,价格都不打折啦!”
那名承办人态度很强硬,回了一句:“那是因为微软垄断市场!你们又没有垄断市场!”
遇到这种僵局,你会怎么做?
于是我换了个话题,转而与当初找我们的那位银行高级顾问沟通:“你为什么想办这个销售训练?”
他告诉我,因为他们银行要转型,而员工需要“换脑袋”,化被动为主动,转型才会成功。
我说:“哦!如果银行转型成功,你才算是完成任务啰?”
“对啊!其实我已经退休了,这家银行的董事长重金聘请我重出江湖。我必须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才不枉董事长这么看得起我。”
“那么,如果转型成功了,你个人会有什么收获?”
“其实我并不是非常需要钱,要的只是一种成就感。如果我能帮助一家银行转型成功,这会让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所贡献。”
“所以你认为,能够在工作上获得成就感,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他说:“是啊,这的确很有意义。”
接下来的话题,就转为讨论该如何安排训练课程,才能达到他期待中的转型,我们不但相谈甚欢,而且他还答应由他来说服银行的高层,多编列一些预算来执行这次训练。最后的结果是,在双方都可接受的条件下成功地开始合作。
想想看,如果眼前有个业务员只想着自己的业绩和奖金,强迫推销你不需要也不想要的产品,你会跟他做生意吗?
所以说,当你看到客户时,脑子里涌上的念头是:“我该如何帮助这位客户?”还是:“我能不能成交,好达到业绩目标?我能不能向老板交代?我能不能拿到业绩奖金?”
你心中应该知道正确的答案。
在优势销售的课程上,学员多半是业务人员或是业务主管,我常常问他们一个问题:“大家都从事销售这一行,喜欢被推销的人,请举手?”
居然没有一个人举手。
于是我就说:“你们怎么了?你们自己从事这一行,却不喜欢人家向你推销?”
有些学员说:“不喜欢遭到强迫的感觉,会有压力。”还有人说:“不喜欢别人死缠烂打。”
我说:“好吧!那我请问大家,觉得自己喜欢得到帮助的人,请举手?”
这时候,每个人都会举手。
“各位想象一种状况,当我们从事业务工作时,都把自己当做是在帮助别人买到他需要的东西,这么一来,我们的工作就会变得轻松愉快了。”
大家都同意这个说法,也懂得这个道理,只不过说起来容易,很多人却做不到。
深入客户需求的四大法门
我曾经看过一部有趣的电影,叫做《怪诞星期五》。故事是描写一对母女突然间灵魂出窍,进入对方身体,交换了角色,体验对方不同的人生,彼此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这个概念其实很符合卡内基训练的原则,因为业务人员的最高境界,就是可以跟客户交换角色,看到他心中所想、所需要的一切,然后再通过产品去满足他的需求,让他生活得更快乐,工作得更顺利,生意更发达。这时,你要成交,几乎就是件不费吹灰之力的事了。
在现实生活中,要和客户交换角色大概没那么容易,但只要你落实以下四个法门,你仍然有机会深入客户的心,了解他们的需求。
一、先发问,再推销
如果你身体不舒服,找了一家医院看病。医生与你初次见面,二话不说立刻开药,还强调这种药是新产品,不但可以治百病,还能让你精力充沛、青春永驻。话虽动听,但是这样的药你敢
吃吗?
不敢吃的理由很简单。因为这位医生根本没有问你哪里不舒服,没有观察你的症状,也不关心这种药你吃了会不会产生副作用,所以当然无法令人信任他开的处方。
很多业务人员常常在销售工作中被客户拒绝。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并没有先让客户产生信任感。
什么样的人会让客户建立信任感?我的答案就是“能够了解客户的人”。
美国采购经理人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urchasing Management)曾经作过一项调查,访问了许多采购经理,想知道他们选择厂商的原则是什么。结果发现,他们选择的标准并非价格,甚至也不是品质,而是这个厂商能否让他们产生信任感。
怪不得有些产品本身品质很好,价钱也合理,但业绩还是很糟糕。因为公司的业务员无法让客户产生信任感,于是在销售上屡屡碰壁。
在许多时候,客户并不清楚自己的需求,有赖业务员用问问题的方式来发掘。这时,业务员所扮演的角色就像是一个医生或顾问,通过精准的问题,加上自己的观察力,才能切中要害,并赢得客户的信赖。
问问题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好问题不必长,却能问出关键。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在他的自传中提到,初上任时,他曾经有机会向管理大师德鲁克请教。他问德鲁克:“我的企业子公司太多,很难管理,你认为该怎么办?”
德鲁克没有回答,反问了他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果你现在拥有的不是这些企业,而是一大笔钱,有哪些子公司你会想买下来?哪些子公司你不会有购买的念头?请你把这两种公司的名称写下来。”第二个问题则是:“请你分析那些你不愿意买的子公司,想一想,你会准备怎么处理它们?”
看起来很简单的两个问题,却让韦尔奇整夜没有睡觉,想着该怎么回答这两个问题,而且还觉得兴奋得不得了。因为他在回答德鲁克的问题时,其实就为自己的问题找到了答案。
韦尔奇说,那是他担任高级主管的生涯中,最有价值的一次咨询服务。我相信,如果业务员也能精通这种问问题的能力,就根本不需要上门推销了,因为天天都会有客户想来找你解决问题。
业务人员都会问问题,但是卓越的业务人员只要问一半的问题,就可以得到双倍的资讯。
首先,我们要尽量避免提出二选一式的问题,像“是不是?”或“对不对?”这一类的问题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你获得的资讯会很有限。
有个笑话说,一位游客自己一个人跑到美国佛罗里达州玩,在一个炎热的下午,看到一片风景优美的湖,心里痒痒的,想下水游泳。但为求谨慎,他问旁边一位正在钓鱼的老先生:“请问一下,这个湖里面有没有蛇啊?”
老先生说:“我在这边钓鱼钓了十年,从来没有看到过蛇。”
于是他很安心地脱光衣服,跳进湖中游泳了。
没游多久,他瞥见水面浮现一样东西,仔细一看,居然是条鳄鱼!他发出尖叫,拼命地游回岸边,很生气地向老先生兴师问罪:“这个湖里有鳄鱼,你为什么不告诉我?”
老先生就说:“你没问啊!你只问我这个湖有没有蛇,我说没有,我并没有说错啊!”
你看,这种二选一式的问题,可能只让我们获得片面的资讯;因为不够完整,对整体的局势就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
二、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当我们要了解客户时,必须全方位地了解。在卡内基训练中,我们有一套模式,称为“现目障价”。
你可能觉得这听起来很玄,其实意思很简单。
“现”就是现状。首先,你必须了解顾客现在的状况,这包括他的公司、工作,还有他个人的生活状况。
“目”就是目标。接下来,你应该去了解客户的目标,也就是在未来,他希望自己在工作上做出什么样的成绩?有多少年收入?他希望公司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障”就是障碍。然后,你应该试着去发掘他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障碍与困难;也就是他的目标和现在实际状况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别?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为何感到难以克服或超越?
找出客户的“障”,是非常重要的事。因为一般人看得到现状,看得到目标,但是很少会去面对两者之间的障碍。一个懂得问问题的人,就能引导对方自省,看清楚横亘眼前的困难是什么。
“价”就是价值。最后,就是找到客户重视的价值。客户愿意努力克服障碍,达成目标,那是因为只有这么做,才能满足他心中存在的某些重要的价值。
如果我们能帮助客户找到达成目标对他自己或公司的价值,让他看到达成目标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自然而然地,他就会透露出自己的需求。
坦白说,一般人通常对自己并不是非常了解,好的业务员能够借由“现目障价”的过程,逐步撤除客户的心防。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认识,一方面可以好好认识客户,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客户好好认识自己。
三、少说话,多听话
一般人对业务人员的印象,不外是能言善辩、口若悬河。但是我发现,想影响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少说话,让对方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