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李丽质和小姐姐跑出了餐厅,长孙氏对还在吃着饭的李昊说道:“五郎,嫂嫂那里有几件事无法决断,五郎吃完饭后到嫂嫂办公室,帮嫂嫂出出主意。”
“嫂嫂的老师呢?”
“就是她们建议嫂嫂找五郎的。”
“五郎,耶耶这边也有事要找五郎”
“五郎,姨娘那里也要五郎过去一下。”
“好吧,我从嫂嫂这边开始,顺着每个单位都去看看。”
“五郎,为兄回办公室学习去了。”
李昊随着长孙氏一起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办公室除了长孙氏的老师兼助手兼侍卫南山敏和任应珍外,还有九位一级智能超人正在忙碌着,1000平米的办公大厅显得很空旷。
长孙氏有一间近百平方米、用喷砂玻璃从整个办公大厅分隔出来的独立办公室。这间办公室内的布置,与李昊在办公厅信息组的那间办公室极为相似。比李昊还了解李昊的李怡为李昊设计的办公室室内布置,将办公室的适用性和舒适性都发挥到了极致。
李昊一看就知道,六个部的临时办公场地的布置铁定是完全一样的。
李昊在沙发上坐下,长孙氏端着茶盘过来,“嫂嫂专门了解过五郎的生活习性,这龙井茶的泡法也是嫂嫂在晚餐前才从李爽妹妹那里学来的。”
李昊看着笑意盈盈的长孙氏,似乎有些犹豫,“嫂嫂还是先说说找我是什么事,我怎么有种这杯茶不是那么好喝的感觉呢?”
“嫂嫂究竟是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让五郎就这么提防嫂嫂呢?”长孙氏一边泡茶,一边温婉地问道。
“兄长不在,嫂嫂为大。有什么事嫂嫂尽管吩咐就是,一来嫂嫂就摆出这样一种阵仗,五郎心中忐忑,要是喝了嫂嫂亲手泡的这杯茶,又办不到嫂嫂要求的事,嫂嫂让五郎如何自处?”
看着李昊一本正经的样子,长孙氏忍俊不住笑出声来,“弟妹之前就提醒过嫂嫂,说五郎在家人面前像个孩子,很贫很宝,一不小心就会着了五郎的道,就是爷爷都经常被五郎气的不要不要的。要不是弟妹事先提醒,嫂嫂就被五郎这番说辞给唬住了。”
“唉,五郎做人真是失败啊,在李怡心中,我竟然是个如此不堪的人。”李昊哀声叹气的样子做得很到位。
“别不知足了,嫂嫂从来没有听说过世间有哪个女子会如此的再意一个男子,弟妹一说起五郎,那眼神就柔成了水,就连嫂嫂都想要融化其中。”
“奶奶给我说过,在你想杀人的时候,如果有个女人在后面给你递刀子,这样的女人,哪怕她是个傻子,都值得你把她抢回家来,千万不要让她从你身边溜过。李怡就是那个给我递刀子的女人,所以我就把她抢回来了。”
“嫂嫂受教了,想不到五郎也是个长情之人。”
“这些只是闲话。嫂嫂有什么难事,需要五郎来决断?”
“嫂嫂想请五郎出面请孙思邈孙道长出任长安医院院长。”
由孙思邈出任长安医院院长,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长安医院规划书中拟定的事。
看着李昊有些不解的样子,长孙氏解释道:“前朝文帝征聘孙道长为国子博士,耶耶和二郎也曾恳请孙道长出仕,都被孙道长婉拒了。嫂嫂的两位老师都说,孙道长是长安医院院长的不二人选。嫂嫂是怕如果这次再被孙道长拒绝,事情就不好挽回了。”
“嫂嫂,容我想想,问题的重点在哪里。”
孙思邈,道家出身的隋唐著名医学家、药学家、养生家。明代以后被尊为“药王”,清代时,其故乡五台山被改名药王山,山上建庙塑像、树碑立传,以纪念他的丰功伟绩。
孙思邈的家庭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但他自小非常聪明,知识渊博。他七岁的时候就认识了一千多个字。独孤信听了关于孙思邈的传言之后,将他赞誉为“圣童”。
后来孙思邈病重,为了给他治病,花光了家人的所有积蓄,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一贫如洗。孙思邈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下才决心自己要做一名医生,让天下看不起病的人都能“病有所医”。
孙思邈青年时期即开始行医乡里,医术不断提高。他对待病人,不管贫富老幼、怨亲善友都一视同仁,无论风雨寒暑、饥渴疲劳都求之必应,一心赴救,深得百姓崇敬。隋大业年间,曾游学四川,并在该地炼丹,后隐居于终南山中。
孙思邈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深感古代医方的散乱浩繁和难以检索,因而博取群经、勤求古训,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著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代表了唐初医学的发展水平。
孙思邈同时还是著名的房中术理论家,对房中术有很深的造诣,他在著作中提到:“夫房中术者,其道甚近,而人莫能行其法。一夜御十女,闭固而已,此房中之术毕矣。”。孙思邈还说:“此方之作也,非欲务于淫佚,苟求快意,务存节欲以广养生也。非苟欲强身力行女色以纵情,意在补益以遣疾也。此房中之微旨也。”“善摄生者,凡觉阳事辄盛,必谨而抑之,不可纵心竭意以自贼也。”
孙思邈还是华夏火药的三位“疑似发明人“之一。(另外两位是葛洪和陶弘景)孙思邈在《丹经内伏硫磺法》中记载了硝石、硫磺和炭化皂角子混合后用火点燃能猛烈燃烧。
想到这些,李昊笑道:“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在孙先生眼中都只是过眼云烟。能打动他的只有两点,一是能救治更多的病患,二是令他心驰神往的医学知识。而这两点恰好正是长安医院能提供给孙先生的。”
李昊提出的办法是用长安医院去打动孙思邈,长孙氏想了想,认为完全可行,于是便说道:“嫂嫂就说嘛,只要五郎出马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嫂嫂这是捧杀,五郎这点还是看得明白的。”
听到李昊的话,长孙氏笑了,“真不知道五郎那颗心是怎么长的,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生生被五郎扯出很多不相干的意思来。”
李昊也笑了,笑的样子很单纯,很憨厚,很无辜,“孙先生不愿出仕,应该还有两个与你们皇室关系极大的原因。”
“五郎这话是从何说起?”长孙氏一时没有转过弯来,便问道。
“第一个原因,是孙先生担心你们向他索要长生之术,而孙先生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长生之术。第二个原因,是你们那个太医署根本就不是人呆的地方,以现在华夏的医疗水平而论,很多病患都是无法医治的,到那时候,你们不定就会诛人九族。这样就是换作我也害怕啊。”李昊嘻皮笑脸地说道。
长孙氏想要反驳,想想又觉得李昊说的情况貌似有可能发生,只得又闭上了嘴。
“我这里有两件急事,需要卫健委出面去办。”李昊说道。
“五郎吩咐就是。”
“我们需要立即开始储备大量的粮食。由卫健委牵头,汇同粮食部,拟定一个寿命换粮食的方案,这个方案从明日开始施行。粮食不限数量,不限来源,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的粮食来自哪个国家,只要是粮食就给你换。寿命换粮食计划的截止时间暂定到今年底。这是第一件事。”
长孙氏预感到一定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拿粮食去换寿命,只要是有粮食的人,都会去换,而且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是哪个国家的粮食,不限量地换,那会换回多少粮食?拿这么多粮食来干什么?况且粮食还不可能储存的时间过长!
如果百姓手中的粮食全部被人给收拢了拿来换了寿命,百姓吃什么?百姓如果没饭吃了……天呐!
长孙氏有些心慌了,这件事二郎应该还不知道,但李昊不说,自已也不适合问。
“第二件事,我们需要大量劳工,这个劳工,不是我们之前说到的新机构需要的人员,只是纯粹的劳动力,或者说是奴隶。用寿命换劳工,比如,每提供一千个劳工,我们除按当下劳工的市场价格支付银钱外,额外奖励50年寿命,这个寿命同劳工数量的比例多少合适,你们一定要核算好。劳动力数量不限,越多越好。这件事就由卫健委主办。”
看到长孙氏在使用手机录音,李昊不禁喑自赞道,的确是个聪慧的女人。
“有一点必须明确规定,唐人不能做劳工,这是铁律,是底线。”
等李昊离开之后,长孙氏才想起自己还有事没同李昊说。
长孙氏不知道李昊要那么多奴隶来干什么活,这会消耗大量的粮食。如果百姓手上的粮食都被换走了,到断粮之时,天下还不大乱吗?长孙氏还是觉得先给李世民打个电话,把李昊刚才说的两件事同他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