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粮食收购,我想起了交州。这个地方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无论是从当下大唐经济建设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交州的战略地位,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
“交州我知道,武德七年,交州总管府改交州都督府,交州总管府大总管邱和任交州都督。”李世民想了想,说道。
“邱和是伪帝萧铣的部下,降唐后一直经略交州。这个人打仗还成,但政务能力一般。”
“五郞的意思是?”
李昊挂起一块屏幕,投影出交州地图,用激光指示出交州所在的地方:“这是交州都督府所辖的交州、爱州、驩州三州,面积达三十万平米千米。由于气候原因,在这块狭长的土地上,水稻每年至少是两熟,往南一直到林邑国,水稻每年是三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粮食产区。”
“这个我也知道,但由于交州到关中路途实在遥远,加上沿途海盗、山匪为患,粮食从交州运到关中,往往十不存一。所以,自秦始皇在该地区设置南海、桂林、象三郡以来的八百多年里,历朝历代都没有从这里筹粮的先例。”李世民叹了口气。
“是的,在道路交通和航运都不发达的情况下,二兄说的这种情况是一定的。这种情况会在两到三年内得到根本改变。”
李世民点了点头。
“大唐通过交州,无论是向西、向南还是向东发展,都会十分方便。”李昊在地图上比划着。
“五郞是想经营交州,然后向南拓展?”李世民有些兴奋了。
“是的。之前,由于受限于交通,朝廷对边远地区的控制力度很弱,也没有精力经营边远地区。现在,距离对于大唐来说,已经不再是个问题,对于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边远地区的经营就显得重要起来。”
“的确是这样,给交州换个都督?”
“这个不是换个都督就能解决的问题。”
“五郞想要如何?”
“现在大唐的地方行政管理实行的是以州领县的州县两级制。两级制的好处是,加强中央集权,避免地方割据。”
李世民点了点头:“二兄知道,五郞的下一句话一定是以‘但是……’开头。”
“知五郞者二兄也。小师妹,麻烦给我重新泡杯茶。”
李世民把自己的杯子也递给了李怡:“也帮我重新泡一杯。”
李怡微笑着接过了两人的杯子。
趁着李怡出去换杯子的间隙,李世民小声地说:“多好的女子。五郞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李昊当作没有听见,接着说道:“随着大唐版图不断增大,朝廷直接控地方的能力就会相形见拙。”
开疆拓土是李世民一生想要成就的梦想,李世民又开始有些兴奋了。
“我明白五郞的意思,大唐的版图会不断扩大,州县两级制不适应今后大唐的发展了。五郞是要想按照现代那样,地方行政管理实行三级制?”
“玩政治,五郞只配给二兄提鞋。”李昊说完,自己先笑了起来。
“二兄也是跟着五郞学的。还有,五郞那个‘玩’字,说的太低俗,我们是在说国家大事!”
“我们把现代地方行政管理的那一套搬到大唐来,对于重要的边疆地区和新增加的地区,实行省州县三级行政管理制。但大唐的其它地方暂时维持原来的那一套不变。”
“二兄觉得可行。”
“那我们就将原来的交州都督府改为交趾省,辖原来的交、爱、驩三州,各州所辖县暂时不变。”
“既然是照搬,官员也按照现代的那套来设置。”李世民说。
李怡给两人重新泡了茶,端上来分别放在两人面前。
李世民微笑着点头表示自己的谢意,李昊接端起来就大大地喝了一口。
“交趾省的情况比较特殊,虽然自始皇帝设置三郡以来已经过去八百多年了,但由于远离中原,历朝历代都没有进行过教化百姓这项最重要的工作,百姓也一直没有真正融入到华夏民族中来。”
“五郞是想要在交趾省驻军。”李世民说。
“我们从已经组建完成的禁卫一旅调一个营过去,这个营驻扎在这里。”李昊用激光指示出交州东南一片海边的区域说道:“我们将会把这里建设一个商港和一个军港。”
“嗯嗯,海洋面积占了地球的百分之七十,世界史我已经看完了海外殖民这部分了,商港和军港都很重要。”李世民说。
“在这里驻军,一是震慑,二是为大唐训练一支强大的海军。”
“什么时候可以造军舰?”
“这个要后一步才行,我们先把交趾省建成大唐的大粮仓,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才是建造军舰。”
“人选方面,五郞有何建议?”
“李孝恭曾任扬州大都督,统摄江淮及岭南诸州,对此地的风土民俗比较了解,可由他兼任交趾第一任。”
“五郞应该知道孝恭是因何原因从扬州大都督任上调任宗正卿的吧?”
“有人举报他谋反,因而被召回长安,但因查无证据,便被赦免为宗正卿。根据李孝恭在历史上的记载来看,应该是被诬告了。再说了,现在想反的人,不敢说没有,但敢反的人,却是不会再有。就连历史上真正反了的李艺和李孝常,估计都不会再反。”
“二兄也认为是这样,但即使李艺和李孝常不反了,二兄这心里也有个疙瘩。”
“我们不能强求所有人都与我们有相同的想法,只要他不跳出来,不造成影响,由他去吧。”
“二兄一定好好学习五郞这种气度。”
“按照现代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政权和军权是完全分离的。李孝恭的交趾,属于地方行政。”
“那军队呢?”
“在之前商议军队改革的时候,我提议优先组建南方军区,即意在交州,我们将南方军区设在交州,调过来的这个营也归南方军区。”
“五郞说说。”
“这个我也没有人选,二兄自己考虑。交趾省这种完全按照现代模式建立起来的新的地方行政机构,可以先划归太师办公室暂管一段时间。但要先把崔敦礼调到太师办公室任副主任,并兼任交趾省高官,算是我为二兄培养人才。”
“既然都是培养人才,何不如再调一个人给五郞。”
“当然可以。交州虽然民族繁杂,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自始皇帝设三郡以来,中原对交州的统治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所以汉语在交州也有通行。”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各县组建几家伪集体农庄,我们派人指导他们按照现代农业的生产方法进行农业生产,收购他们生产出来的粮食。”
“据孝恭说,因无饥饿之忧,当地人都比较懒惰,又无教化,这样能成吗?”
“这一点我也考虑过了,集体农庄我们不按关中这边的方式组建,所以叫伪集体农庄。”
“五郞想要如何操作?”
“依靠当地的大户,为他们兴建住房、提供农业机具、良种、现代交通工具、布匹、食盐、铁器、酒、茶及各种生活用品,以换取他们的粮食。当他们通过我们提供的这些物品,极大地提高了生活水平之后,他们就会有生产粮食的积极性。这个需要先将交趾省政府机构搭建好以后,再来仔细商议。”
“省政府办公厅、农业厅、教育厅、公安厅,这应该是先期要设立的机构,这些机构的主官人选也得好好动动脑筋。李勣任南方军区,五郞以为如何?”
“如果单从历史来看,没有问题。”
“这个职位很重要,五郞给我说说历史上的李勣。”
“我就只说二兄不了解的部分。李勣是大唐三朝重臣,他为何能受到你们李唐王朝三位帝王的信任?原因应该有好几个,但我认为,‘忠心’是李勣最大的特色。”
“纵观中国八十三个王朝,五百五十九位皇帝,不管坐在龙椅上的是明君还是昏君,选拔一个人的出发点绝对是‘忠心’!你可以没有才,但是不可以不忠心;你可以学富五车,但是不可以不忠心;你可以功勋卓著,但是不可以不忠心!”
“‘忠心’之外,能够行走在任何一个王朝权力核心的人物,个个智商都不低。但这些人又可以分成好几类,有的忠厚实诚,有的机敏通透,有的左右逢源,有的唯利是图。”
“在唐高宗产生废掉王皇后而立武则天为后的心思时,担心群臣反对,高宗先征求近臣李勣等人的意见。李勣称病,没有急于表态,他知道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有一部分大臣和高宗争执不下,朝廷气候出现问题。后来,当李勣不得不直面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回答高宗:这是你的家事,何必在乎别人的意见呢。无智慧,不政治,李勣的回答很具韬略。李勣有功于李唐,从情感上看,他不希望有人伤害李唐,但是高宗产生了废立皇后的想法,李勣选择了不明确表态。李勣的话坚定了李治册立武则天的决心,并任命李勣为册封礼使。当武则天从李勣手中接过代表皇后的玺印时,心中一定也是非常感激他的。”
“这件事,不知道站在二兄的角度如何看,这算不算是‘忠心’?我个人认为,李勣完全称得上是一个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人物。”
“站在皇帝的角度、王朝的角度、华夏民族的角度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来看,结论是完全不同的。在五郞身边,可以学到在其它地方和书本上都学不到的东西。二兄真诚地谢过五郞。”李世民站了起来,认真地向李昊行了一个躬身大礼。
李昊站起来,同样回了李世民一个躬身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