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大家尽量理解自己说的话,李昊的语速缓慢。
“总之,现行的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要想说清楚,非一时半会儿的功夫能成的。我们就不再去纠结它们了。
“除了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外,世界上还有很多不同的纪年法,但都很复杂,并且不科学。
“‘科学’又是一个被带出来的问题,等以后有机会了再说它。
“我现在要说的是公元纪年法。在后世,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使用公元纪年法,因为它简单、快捷、方便,人人都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和使用它。
“可惜的是,公元纪年法不是源自华夏民族,而是在距今九百五十年后,由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批准颁行的一种纪年法。”
“在公元纪年法中,武德九年是公元626年。”随着李昊的话音,屏幕上出现了“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的字样。
从李昊的指尖发出一束绿色激光,在“626”上画了一个圆圈:“这个符号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它的读音和含义与汉字的数字‘六二六’完全一致。
“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它是后世各个国家都通用的数字。
“后世所说的阿拉伯人,就是我们大唐所说的大食人。
“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在后世,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基本上是寸步难行!
“让人很无语的是,在公元纪年法中,公元元年居然是以西方传说中的上帝之子——耶稣出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
“这又有一个重点,西方的上帝与华夏的上帝不是同一回事。大家记住这个结论就是了。
“我说了这么多话废话,只有一句是有用的:武德九年就是公元626年。”
说到这里,李昊停了下来,因为李世民似乎有话要说。
看到李昊停了下来,李世民说道:“五郞,既然公元纪年法很实用,为什么不拿来为我所用呢?我们只需要将它命名为华夏纪年法不就可以了吗?”
李世民这个建议正合李昊的心思,即使李世民不提出来,李昊也会在大唐实行华夏纪年法,这同时也说明李世民的思维方式与自己相近。
“当然可以!只需要将公元纪年法命名为华夏纪年法,再规定好华夏纪年法的元年是哪一年就可以了,至于华夏纪年法的算法就直接采用公元纪年法的算法。”
见李昊肯定了自己的想法,李世民又提议:“五郞,秦朝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我们可以将始皇帝统一华夏的那一年,作为华夏纪年法的元年。”
“二哥说的我完全赞成!也就是说,秦王政二十六年就是华夏元年,今年是华夏八四七年。”
李世民也发现了自己有的想法与李昊的相同,这更增加了李世民的信心,李世民表示:“我会安排太史令傅奕来做这件事,但需要五郞派精通天文历法的人来配合。一矣华夏纪年法的
算法和规则制定完成,我们就颁行天下。”
李世民点了点头:“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从现在开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华夏纪年法并行。”
“我们现在还是回到‘男女平等’这个正题上来。”李昊说道:“刚才我们已经说过了,在华夏历史中,从人类诞生一直到公元1840年止,被计算在华夏古代史中。”
“而华夏古代史又被分为三个时期: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随着李昊的讲解,BI屏幕上出现了字幕:
原始社会:启建立夏朝之前,约在华夏前2291年,距今约2696年前
奴隶社会:从夏朝开始,到东周的春秋时期,约在华夏前2291年到华夏前991年,距今约1356年前。
封建社会:从东周的战国时期开始,到辛亥革命,约在华夏前696年到华夏2061年,距今约1101年前。
“我现在使用的都是简体字了,时间长了,大家就会知道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对应关系。
“屏幕上出现的阿拉伯数字,在距今三百年前的天竺就开始出现了,大约在公元700年前后,也就是距今八十年后,阿拉伯人在征服天竺的时候吃惊地发现:被征服地区的数学比他们
先进。于是阿拉伯人便设法吸收这些数字。
“后来,这种数字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欧洲人误称为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笔画简单,书写方便,加上使用十进位制便于运算,逐渐在各国流行起来,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数字。”
“既然是这么有用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把阿拉伯数字命名为华夏数字呢?”李世民又提出了一个与李昊完全一致的想法。
“这个恐怕有些不妥吧?公元纪年法要在九百五十年后才会出现,我们将它变成华夏纪年法还说得过去,而这个阿拉伯数字,按照五郞所说,已经出现了三百年了,把它说成是华夏数
字好像有些说不过去。”李渊有些犹豫地说道。
“耶耶,没有什么说不过去的!五郞派人到太史局,我安排傅奕配合,将规则制定好以后,我们就推出华夏数字,颁行天下。”
“二哥的想法非常正确,我们就这么干!”
李昊站起来给李世民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五郞对二哥的景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五郞是在欺负我这个古人吧?”李世民撇撇嘴。
“哪里,哪里。在后世就是这样,一切都由强国说了算,强国可以罔顾事实,把白的说成是黑的,黑的说成是白的,怎么有利就怎么做!”
“现在,大唐也可以这样干,因为大唐将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国家!”
说到这里,李昊转身对李世民说道:“就算是在后世,二哥也完全具有总统的潜质。”
“如果真能到后世,如果真能做到华夏的总统,二兄一定和五郞一起,干得那些异族狗嗷嗷叫!”
“去后世很容易,但大唐也需要二哥啊!”
“五郞要在百年之后才回后世,到那个时候,如果我李世民的子孙中间还不能成长出一位合格的帝王,那就活该我李氏皇族没落了!”
“百年之后一起回后世!”李昊和李世民异口同声地说道。
“我们现在回到正题上来。华夏古代史的第一个时期是原始社会,而原始社会最早出现的社会形态是母系氏族社会。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屏幕上播放的是电影《母系社会》,片长十分钟。
电影结束后,李昊总结道:“在母系社会,母亲受到尊敬和崇拜,人群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女人在氏族公社中居于支配地位,实行母系继承制及男嫁女、从妇居的婚姻居住制度。
“母系社会是‘女尊男卑’,与现在大唐的‘男尊女卑’正好相反。
“那么后来为什么从‘女尊男卑’变成了‘男尊女卑’了呢?
“在母系氏族社会里,存在着按性别和年龄区别的简单的不稳定分工。青壮年男子外出狩猎、捕鱼。妇女则从事采集果实,看守住所,加工食物,缝制衣服,管理杂务,养护老幼等公
益劳动。
“因为当时的采集经济比渔猎经济收获稳定,成为氏族成员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所以是维系氏族生活的基本保证。这就决定了妇女的主导地们。
“到母系社会后期,农业生产的发展;家畜饲养规模的扩大;制陶技术的进步;铜器制造的出现;丝织品的发明;手工业水平的普遍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形成等等,随着男子在生产中突
出地位的出现,原来男女在氏族中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男子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男人和女人的社会地们,是由他们在社会中所作出的贡献决定的。
“进入到父系社会后,男子逐渐在主要生产部门占据重要地位,妇女在生产中退居次要地位,开始实行父系继承制及女嫁男从夫居的婚居住制度,‘男尊女卑’意识开始萌生。
“周代,宗法社会形成,男子从属于家族,女子从属于男子。
“东周以后,贵族阶级实行多妻的妾媵制,严格分别嫡庶,儒家的礼教对女子的行为作了种种的规定。
“东汉学者班昭著《女诫》七篇系统地阐扬男尊女卑的观念、夫为妻纲的道理及三从之道、四德之仪,从此男尊女卑观念深入全社会,广泛表现在观念形态及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我
觉得很操蛋的是,班昭是个女子。”
为了让大家的思维跟上自己的解说,李昊又停了下来。
“五郞,‘操蛋’是个骂人的词?听起来很那个……那个啊!”李世民问道。
“二哥,你别跟着五郞学坏了。这个词就是用来骂人的,它可以表示各种不满、甚至愤怒的情绪。”旁边的李怡笑着解释道。
“怪不得五郞说起来那么爽口。五郞有很多新颖的说法,二兄都觉得特别能准确地表达出某种意思。”李世民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