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结束后,除了被李昊和李世民留下的张公谨、刘仁轨和马周,其余七人一同离开了李昊的办公室。
在西云龙门外的停车场,萧瑀和大家一一道别,然后登上了自家的马车。
马车刚到务本坊,萧瑀就对跟随在马车旁边的其中一个护卫说道:“萧二,你去告知四哥,就说我在三姐那里等他。”
萧二领命而去,车夫林小五问道:“老爷,不回胜业坊了?”
“直接去亲仁坊。”
马车进了亲仁坊的北门,右转不远就到了萧皇后宅院的侧门处。
骑在马上的护卫正要上前叫门,门从里边打开了。
马车顺势进入了大门,停在门房旁边。
满头白发、身材高瘦的太监刘进喜两三步就从门房里迎了出来,跪倒在地,用苍老而又尖锐的声音喊道:“老奴刘进喜,参见新安郡王。”
被护卫搀扶着从马车上下来的萧瑀一时气结,用手指着刘进喜,气急败坏地说道:“你……你……你……你这个老奴才!”
过了片刻,缓过气来的萧瑀说道:“我已经警告过你了三次了,不得称我新安郡王,你故意的吧?”
“老奴记下了。老奴不敢。”
看到还跪在地上的刘进喜,萧瑀更是来气:“还不赶快滚起来!”
站起身来的刘进喜低着头,垂手站在萧瑀的面前。
“每一次你都说记下了,可你每一次都在犯同样的错误!如果下次再犯,我就让三姐重罚你这个老奴才。”
“老奴记下了。”刘进喜低眉顺眼地说道。
“你就在这里等四哥,我自己进去。还有,安排好他们的饭食,我在这里只能呆一个小时。”萧瑀指着站在门房门口的护卫和车夫说道。
“老奴遵命。”
萧瑀生气地独自一人向后院走去。
萧瑀发现,通向后院的小道两旁,花草树木明显是被打理过了,上次来的时候有很多长到路上来的花草都被修剪得整整齐齐。
应该是姐的情绪好起来了,不然姐哪有心情来打理庭院。
推开后院的大门,正在院子树荫下乘凉的萧皇后站了起来,笑意盈盈地问萧瑀:“七郞,先吃饭,还是等四郞来了一起吃?”
“不等他了,我只有一个小时,四哥那个清闲部门闲散点没有关系。”
萧皇后听到萧瑀要赶时间,立即吩咐侍立一旁的侍女去厨房将准备好的饭食端上来。
萧瑀同萧皇后一边说着话,一边走进大厅。
“姐的气色越来越好了。”
“现在没什么需要操心的,我自己都觉得精神要好些了。”
萧瑀和萧皇后相对坐在两张小桌边,侍女将茶水摆放在两人面前。
萧瑀端起面前的茶水,轻轻地呡了一口。
“姐,政道呢?”
“他在自己的书房学习呢。这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他总担心通不过秦王府小学的入学考试,辜负了你这个舅姥爷辛苦弄到手的入学资格。”
“上次我就给他说过了,不要有太大的压力,这次我手里的四个名额,我家的建儿和定儿、四哥家的凌儿,就数政道最有把握。”
“我会再劝劝政道,他这样白天黑夜地读书,我也担心会他把身体熬下去的,才八岁的孩子,唉。”
“嗯嗯。”萧瑀点点头。
两个年老的侍女很快就把饭食送了上来,摆放到萧瑀面前的小桌上。
“姐不吃吗?”萧瑀见只有自己的饭食,便问道。
“姐现在很懒散,每天醒后都不愿起床,早饭也就吃得晚。七郞不用管姐,自己吃就好。”
“那我就吃了。”萧瑀一边说,一边端起了饭碗。
“跟姐客气什么啊!政道有七郞和四郞这样的舅姥爷,是他的福分。”
“姐,看你说的,一家人还这么客气。”
在萧瑀的示意下,萧皇后将大厅里的侍女都打发了出去。
“姐,刘进喜那个老奴才,他再那样称呼我新安郡王,姐必须要惩罚他才行。”
虽然萧皇后身边的侍女和仆人都是跟了萧皇后十年以上的老人,但萧瑀说话的声音还是比刚才低了许多。
“姐这次一定要给他一个教训,这事传出去那还了得!他仗着自己是跟了我三十多年的老人,越来越不像话了。”萧皇后愤愤地说道。
“姐一定要到石见去吗?”萧瑀一边吃饭,一边问萧皇后。
“姐还是想去看看。一是姐答应过李怡,二是以前义成对姐多有照顾,怎么说都应该去看看她。听说义成现在过的很不错?”
“不是很不错,是非常不错。她是大唐设立的第一个省的主官,而且秦王对石见非常重视。”
“姐对秦王和他的人都很有好感,这是一些很好的人。”
“是啊,他们做的每一件事,都能赢得大家的敬佩。大唐和华夏民族有这样纯粹的人,想不强大都难。我们真是赶上一个好时代了。”
“姐也有这样的想法。”
“九娘和十四娘都在长安,她们也会经常来看你。兰陵老家还会有很多人过来,姐如果觉得太清闲,也可以找些人陪自己,或者多同他们走动走动。”
“等南阳回到长安之后,姐就不再出去了。年龄越来越大,也懒得再动弹。”
“看姐说的。我手里已经有八十年的奖励寿命了,下个月长安医院正式营业以后姐就可以去注射逆生长针剂,到时候姐想变成二十岁、三十岁或者四十岁都行。”
“七郞,你们的奖励寿命也来之不易,而且,家里还有那么多人盯着呢!我们姐弟三个能守在一起,南阳也快回来了,加上九娘和十四娘对姐的好,姐就是现在死去也没有遗憾了。”
“姐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姐想去石见就去一趟吧,当是去玩耍就行了。等姐变年青后,还会有很多事等着姐去做呢!”
“再说吧,能守着你们几个,姐很知足了。”
“姐,七郞。”萧璟刚一进门就同萧皇后、萧瑀打着招呼。
“四哥,我下午还有重要的事情,不能迟到,所以就先吃了。”萧瑀说道。
“嗯嗯。”萧璟坐到萧瑀的对面的小桌旁。
“四郞饿了吧?”萧皇后问道。
“我们下午要出去,不在衙门……不在单位里,所以我早上回家早一点,回家就吃过饭了。”萧璟回道。
“你们秘书省有什么要事,怎么没听人说起呢?”萧瑀问道。
此时的秘书省主要是从事图书收藏和书籍编纂工作。萧璟是秘书监,秘书监是秘书省的首席长官。
“秦王府将图书馆的筹建事宜交给了秘书省,七郞以为我们还象以前那样清闲啊!”
“在长安建图书馆?”
“长安的是中央图书馆,各省州县都要各建一家。”
“这个工程浩大了。”
“是啊,我们人手又不够。”
“可以分步来啊,先中央图书馆,再省级图书馆,然后州级,最后县级。”
“秦王府提出的规划就是这样的。但秘书省的人员本来就不多,除了选址和建馆外,最牵扯精力的是审阅各级图书馆要收藏哪些书籍,然后还要跑印刷厂。”
“秦王府没有给出书目?”
“给了,但强调要根据大唐的实际情况来配置。”
“按步就班地做不就行了?”
“看七郞说的!长安图书馆要在九月一日开始对外营业。现在是印刷厂的问题太大,我跑了几次长安印刷厂了,十六个印刷车间,每个车间那么多印刷机,印书的速度也快啊,怎么就排不过来呢?”
“他们的精力应该主要是在学校教材的印刷上,那个需求量太大了。好了,不说你的事了。”
“嗯嗯。”萧皇后起身给萧璟端了一杯茶水过来。
“急着找四哥过来,是为了三件事。”
“七郞你说。”
“第一件,家族在盐业方面暂时不要有任何动作,维持现状。”
“七郞的意思是还要继续生产?”
“是的,直到官营的盐业集团投产为止。”
“现在还要生产,到时候铁定会亏啊!”
“就算是亏也要生产,到盐业集团投产还需要一段时间,如果我们停止生产,有可能造成市面上食盐短缺,这会影响到百姓的生活。”
“我明白了。”
“第二件,除食盐外,国家会在盐业方面要组建几家官民合营企业。我们要在资金、人员上做好准备,并在下周参加竞标。”
“嗯嗯。”
“这次的合营企业比水泥企业更有前景,家族必须要有势在必得的决心。”
“明白了。”
“第三件,上次我提到过的捕奴队,现在看来是可行的。但我们必须要与别家合作,仅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
“还是与弘农杨氏合作吗?”
“与他们合作是最好的。”
“要不要姐同九娘说说?她下班会同十四娘一起过来吃饭。”萧皇后插话道。
“姐还是不要同九娘提及这件事,她所处的位置很特殊,很多事情不让她知道更好,我们不能给她造成任何不利的影响。”
“姐知道了。”
“这件事还是我去同恭仁谈。”
“好。”
“四哥把这三件事通知族里。同时告诉他们不要再同其他几家掺和在一起。上次我就告诉过族里没必要掺和这些事,可他们把我的话当耳旁风。”
“嗯嗯。”
“他们以为还像以前那样,世家士族抱成团就能与皇权抗争,简直就是自不量力!虽然秦王根本就不屑理你,但这种行为很膈应人不是?”
“我下午下班后就过去。还有件事,族老会已经初议过了,决定由七郞你接任家族族长。”萧璟说道。
“他们简直是疯了!族老会怎么净是些目光短浅之人啊?你告诉族里,由我接任族长,将是得不偿失的事。”
“这个不会吧?之前并没有限制官员担任家族族长吧?而且,好些官员都是族长。”
“朝廷是没有限制过官员担任族长,但四哥你想想,一个人既是朝廷高官,又是族长,会有什么影响?”
“会有什么影响?”萧璟完全不明白。
“一是可能会造成公私不分的情况,二是会因为家族的琐事影响到公事。”
“七郞说的也有道理,那我就把七郞的意思转告给族长。”
“再有一点,二房的那位任族长,我是支持的,他有这个能力,这么些来,族长为兰陵萧氏做了很多有益的事,坏事的是族老会的某些人。”
“这话也要转告族里?”
“是的。我隐隐听到一些风声,恭仁将被免去宰相之职,可能会调任雍州牧。虽然原因不明,但我估计与他是弘农杨氏的族长有一定关系。”
“还有这种事?”
“恭仁为人不错,也有能力,就是格局观小了些。”
“这个消息要不要透露给九娘?”萧皇后问道。
“我也不知道九娘是否知道这个消息。如果要透露给她,须要做得巧妙些。我估计这是陛下的决定,秦王从来不会参与这些事。如果秦王没有参与,还有补救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