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17200000003

第3章 学做自己的心理医生——了解自己的心理世界(2)

衰老感的产生是一个人精神衰老、失去生活的动力和积极性的开始。因为衰老感会在无形中致使人的意志衰退、情绪消沉,甚至使老人生理衰老、心理功能降低或是出现新的疾病。

2.孤独寂寞

造成老年人孤独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离开了工作岗位和长期相处的同事,终日无所事事,孤寂凄凉之情油然而生;儿女分开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动;丧偶或离婚,老来孑然一身。老年人最怕孤独,因为孤独使老人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产生“被遗弃感”,继而使老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抑郁、绝望。

3.空虚无聊

这种问题多见于退休不久或对退休缺乏足够思想准备的老人。他们从长期紧张、有序的工作与生活状态突然转入松散、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一时很难适应,可能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东碰碰、西撞撞,他们经常感到时间过得很慢,度日如年。伴随“空虚感”而导致的问题往往是情绪的低沉或烦躁不安,这种恶劣的心境如果长期持续下去,不但会加速衰老,有时还可能使老人产生自杀的念头,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4.情绪多变

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例如“丧失”工作、丧失权力和地位、丧失金钱、丧失亲人、丧失健康等。一般而言,老年人的情感趋于低沉,这与他们的经历和现实境遇是分不开的。另外,由于大脑和机体的衰老,老年人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如说话嗦、情绪易波动、主观固执等,少数老年人则变得很难接受和适应新生事物,怀恋过去,甚至对现实抱有对立情绪。老年人的性情改变,常常会加大他们与后辈、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从而导致社会适应能力的缺陷。

5.人老健忘

老年人健忘通常是老年人自然衰老的表现。老年人的健忘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也叫近事遗忘。就是说老年人遗忘的主要是近期发生的事情、新接触的事物或是新学习的知识,特别是人名、地名、数字等没有特殊定义或是难以引起联想的东西都忘得特别快。但是,对那些陈年旧事却往往记忆犹新,说起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而对这些远事记忆的影响只有在发生大脑器质性疾病时才会发生,即出现远事遗忘。这是老年人健忘的一个规律。

6.人老话多

人到了一定的岁数之后,就会变得喜欢唠叨,总爱怀旧,而且还更加“立场坚定”。老年人由于精力有限,对许多事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他们只好借助语言来表达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求得心理的平衡,有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听他人之言。老人们岁数大了、能做的事情少了、子女又很少在身边,为了排除寂寞,也只能借助于唠叨;老年人总是喜欢谈论陈年旧事、炫耀以往的辉煌,这是为了得到心理上的慰藉,以填补现实生活的空虚。还有就是老年人虽然都说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但他们还是在不停地唠叨以向死神证明自己顽强的生命力。老年人的这种唠叨、言语混乱是其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混乱的表现,作为老年人应尽量控制自己,年轻人更应该予以谅解。老年人如何克服健忘,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再作详细的介绍。

7.睡眠不调

老年人睡眠不调是老年人脑功能自然衰退的征兆。我们经常听到老年朋友们说:“我总是夜里两点就起床看书。”“我一晚上得醒好几次,不能有一点动静。

”“我晚上总是失眠,白天睡也睡不着。”“睡眠不好干什么都没精神。”“年轻的时候就没觉得困过,现在可好,一天睡十几个小时,还是发困。”……这些都是老年人常见的睡眠不调的状况:睡眠少、睡眠浅、易惊醒,晚上不能入睡,白天没精神,或者是黑白颠倒,晚上不睡,白天嗜睡等,老年人的睡眠不调是老年人脑功能自然衰退的征兆。当然,老年人睡眠不调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关系。

(第五节)老年人心理变化的特点

人到老年,其身心都在趋向老化。老年人心理老化有其自身的特点:

1.心理老化与身体老化并不同步

一般而言,老年人的心理老化的速度要慢于身体老化的速度。老年人的身体老化一般是外观上的,主要表现为头发变白,老年斑和皱纹增多等,这种变化是明显的。而心理的老化则不太明显。老年人的身体老化与心理老化有一定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密切,也不是必然的。

2.老年人的心理老化与老年人个体的心理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懒于用脑、经常不思考问题的人,智力衰退的速度较快;而勤于用脑、喜欢思考的人,智力衰退的速度较慢。情绪不稳定、抑郁、没有进取心、意志不坚定的人,往往未老先衰;而情绪稳定,乐观开朗,意志坚定,有着积极的进取心的人,即便是到了老年,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3.老年人心理老化的个体差异比较大

有的老人虽然心理老化比身体老化的速度慢,但记忆力不好、经常丢三落四的,思维不敏捷,精力不充沛。而有的老人心理老化的速度较慢,虽然年事已高,却依然有着很好的记忆力,思维敏捷、精力充沛。

4.社会因素对老年人心理老化的影响也比较大

社会不断对老年人提出新的要求,会成为老年人积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进步的促进因素,也会对调动和发挥老年人的智力产生作用。社会重视老年人的智力发挥,这会推迟老年人心理老化的速度。但是如果社会忽视老年人的智力发挥,就会加速老年人的心理老化。

当然,社会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还表现在老年人社会角色的转变以及对这种转变的适应情况,比如老年人的离退休综合征。

(第六节)老年人常见的矛盾心理

在心理学上,矛盾心理被叫做心理冲突,是指两种对立的想法、欲求及情感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思维之中,使当事人无所适从,既不能两者择一,又不能将两者调和,从而感到紧张、烦躁不安,甚至痛苦。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不同的选择,难免会产生心理冲突。如果能够成功地解决冲突,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如果陷入冲突不能自拔,不仅不能将问题解决,还会影响心理生理功能,导致身心不适甚至是疾病。

心理专家按照心理冲突的类型,将老年人的心理矛盾归为以下几种:

1.双趋冲突

马奶奶每天都要去菜市场转十几次,但还是买不到称心如意的蔬菜,往往总是看看甲摊的菜不错,但价钱不合理;再看看乙摊的菜,虽然很便宜,但菜不好;既好又便宜的又没有。这时就出现了马奶奶买菜的心理冲突。张伯伯的女儿有两个追求者,一个才华横溢,一个貌比潘安,到底选择哪一个呢?刘大妈的儿子大学毕业找工作,不久就有两家单位表示愿意聘请他,这本来是好事,可刘大妈却犯难了,两家单位:一家是私企,待遇很好,可不稳定、也没有保障;另一家是国企,虽然稳定并有保障,但工资不高。到底是去哪一家呢?人们在面对具有相同诱惑力的东西但又不能二者兼得时,出现的心理冲突就是双趋冲突。所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便是这个道理。

2.双避冲突

何姨在超市搞特价时买了很多火腿肠,但是不久何姨就从占了便宜的快乐中感到了苦恼。因为她发现火腿肠之所以搞特价是因为马上就过期了。狠劲地吃吧,肠胃“闹革命”;不吃的话,过了保质期损失更大;可要是过了保质期还吃的话,吃出病来,那就不仅是经济损失,还会危及生命,这可如何是好?李叔叔最近经常腿疼,去大医院看吧,费用太高;去小门诊吧,又怕聋子没治好再给治成了哑巴,总之是不能两全其美。当人们遇到两个都很不喜欢或是都对自己不利的事物时,主观上对两者都不愿意接受或是不希望事情的发生,但客观上又不得不在两者之间选择其一,此时出现的心理冲突就是双避冲突。这也是人们常见的一种心理矛盾。

3.趋避冲突

张教授的女儿要被公司派往英国深造两年,张教授很为女儿高兴。但是一想女儿从未离开过家,而且一个人到异国他乡,还要待两年,不免又很难过。赵伯伯单身多年,现在退休在家,儿女不在身边,很想找个老伴,相互照顾,可又怕儿女反对、街坊邻居说闲话。这个冲突的特点是老人在面对同一目标或事物时,既想趋进又想避开,这是因为这个事物或是目标对其既有利又有弊,但当事人既想获得利又不想得到弊。

(第七节)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需求

人们总是在不断想方设法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为需要不仅是人们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也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所以我们要从了解和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出发来切实加强老年人的心理保健。

心理学家一般将人的需要分为三大层次:即生理需要(如饮食、睡眠、性等)、心理需要(爱和被爱、尊重、道德、美等)和社会需要(交际、劳动、奉献、成就等)。其中生理需要的满足是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满足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人情绪状态是否良好,关键是看其自身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如果一个人的自身需求得不到满足,他就会产生消极悲观、自暴自弃的情绪;反之,则会非常乐观向上,积极追求人生的理想直至成功。

心理学家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需求

在生理需求中,良好的睡眠和休息对于缓解疲劳和保持精力是很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性的需求也是老年人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却往往被忽视。另外,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的老化,会有牙齿缺失或松动、肠胃不好等情况。为此,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饮食的科学、合理和卫生,因为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2.安全需求

“老有所养”是老年朋友晚年幸福的基础,对于老年人来说,其安全感最主要的是来自子女和社会的关心与照顾以及家庭是否和睦、社会是否稳定。另外,老年人的身体是否健康,财产是否会保值增值,退休金的发放是否准时、稳定等等,都是关乎老年人内心是否有安全感的关键因素。如果老年人的内心缺乏安全感,那么即使物质上再充裕,他也不会幸福的。

3.情感需求

很多年轻人总是说,人老了只要衣食无忧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它把人的情感狭隘化了。感情不只是年轻人所说的爱情,爱情只是人感情中的一种。此外,感情还有很多种,而对于老年人来说最渴望得到的就是亲情和友情。

4.适应需求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客观规律。对于个体来说,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身体的变化,再者还有人际关系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其适应能力开始下降,而又不得不面对这些变化,因此适应变化就显得至关重要。老年朋友要想有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就不得不积极地调整自身,以适应变化了的和正在变化的环境。

5.独立需求

一般人都认为,人到老年,依赖感会增强,而事实是,很多当代老人并不愿意依靠子女,相反,他们更愿意独立地生活。一项关于老人是否愿意与子女同住的调查显示:只要经济独立,大多数老人不愿意与子女同住。调查中还发现,老年人是否选择与子女同住与其自身的文化程度有关:不识字、没有文化的老人中有80%愿意与子女同住;高中文化程度的老人选择与子女同住的约有50%;而受过高等教育的老人愿意与子女同住的只有40%。调查中还发现,独立要求和独立意识越强的老人其心理越健康、晚年生活越幸福。在许多老人看来,向子女要钱是很没面子的事,“做老人的怎么好张口向孩子们要钱啊!”还有的老人与儿媳妇的关系很敏感,“我去看孙子,儿媳妇一句话也没和我说,走的时候连送都没送”。由此,老年人很容易受到伤害,这也会使老年人的独立需求增强。

6.自我实现的需求

离开了自己从事多年的工作岗位,离开自己为之奋斗和挥洒过青春热血的事业,老人们不免会感到无所事事、若有所失,陷入无聊和寂寞之中。但并不是说,老年人就没有了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需求。许多老人在退休后,积极地去投身自己的第二职业,或者是奉献公益事业,或者是专注于自己因工作而搁置的业余爱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充分享受退休后的快乐生活。有些老人之所以感到空虚和寂寞也正是其自身价值不能实现的体现,这更加说明老年人有着较强的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

(第八节)老年人心理活动的类型

老年人有着独特的心理,当然老年人也会有独特的心理活动类型。那么,老年人都有哪些心理活动类型呢?心理学家总结出以下几种,供老年朋友们参考。

1.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类老年人性格开朗、心情愉快,热爱生活,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充满青春的活力,属于乐观积极型。

2.事能知足心常乐

这类老年人能理智地接受和适应离退休后的变化,能平静而合理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生活上知足常乐,并能主动搞好人际关系。

3.草木皆“病”

这类老年人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唯恐年老体弱多病。有的人确实有病,但夸大病情;有的则是基本无病,却千方百计找出自己的“病”,这类老人属于关心健康型。

4.自古圣贤皆寂寞

这类老年人性格一贯内向,离退休后更是减少社交活动。他们对晚年生活要求不高,能平静地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轻易开口求人,往往有抑郁心理,属于解脱型。

5.自古孤独一老翁

这类老年人依赖性强,需要别人在情感上支持他们、在生活上帮助他们,用别人的同情获得自己情感上的满足。一旦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或不愿意帮助自己,从而出现沮丧情绪,这类老人属于寻求支持型。

6.老夫聊发少年狂

这类老年人通常是一些青壮年时期胸怀大志,但是壮志未酬的人。他们总是用忙碌的行为和更加努力的工作,来证明自己还有能力。这类老年人属于坚持工作型。

7.无可奈何花落去

这类老年人认为,生活很苦而自己对现状又无能为力。他们内心很痛苦,于是只能用回忆以前愉快的经历作为乐趣。他们给人的印象冷漠无情,其实是无可奈何的表现。这类老人属于冷淡型。

8.春花早谢亦因我

这类老年人回顾自己一生后,发现一些目标没达到,他们把这些失败都归罪于自己无能,因而常常自责,甚至有犯罪感。这类老人极其自卑,常常自怨自艾、沮丧和心灰意冷,这类老人属于自责型。

9.怒发冲冠为哪般

这类老年人往往多疑,把自己看做是环境的牺牲者,觉得似乎谁都和他过不去,感到生活毫无乐趣。回顾往事,把失败原因归咎于客观,把怨恨发泄在别人身上。他们人际关系很差,自己孤独、怪僻,这类老人属于愤怒型。

同类推荐
  • 生活中的趣味心理学

    生活中的趣味心理学

    本书运用心理学理论,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进行分析和阐释,从而帮助读者更深入地认识自我、了解他人。
  •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处事能力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处事能力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处事能力》针对青少年朋友当中存在的厌学、耐挫力低、不适应集体生活、处事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朋友走出困惑,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

    本丛书共有4本,分别是面向中学生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读本2本,及与学生读本配套的教师读本2本。本丛书结构安排较为新颖、活泼,学生读本以“引例”开始,引出“讨论提纲”,然后依据“讨论提纲”展开理论阐述,接着是“小结”,最后是“操练”或“做一做”,以此帮助学生深化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并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心理问题。教师读本设计有“教学目的”、“教学要点”、“教学安排”、以及“参考资料”等几部分,可以帮助教师针对学生读本组织教学。
  • 成长,长成自己

    成长,长成自己

    《成长,长成自己》是资深心理咨询师肖雪萍又一部心灵励志佳作,其立意是提供一系列自我成长的方法,而不仅仅是一些观点。它更关注的是功能性和实用性。《成长,长成自己》核心要解决的问题,是人们在生活中常遇到的心理困扰。包括:自卑感、无力感、挫折感、纠结感、自我矛盾、自我攻击、自我困惑、情绪困扰、内心混乱等,它还试图解决身体的亚健康状态,以及在中国文化之下常有的焦虑和内疚感
  • 心理操控术

    心理操控术

    《心理操控术》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大众心理读物。如果您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甘愿成为潮流的忠实追随者,买那些奢侈但根本不适合自己的东西;为什么会成为泡沫经济的牺牲品,去投资一直不被看好的股票,那么不妨阅读一下本书.它让你开阔自身的视野,丰富思考的路径。
热门推荐
  • 邪天大圣

    邪天大圣

    光,能否脱离暗而独明?正义,又是否能脱离邪恶而自存?天上诸神屠尽阳间妖魔,却招致邪气反噬,众仙成邪,玉帝自封妖皇,霸绝天域;一个气焰张狂,傲桀不驯的少年,却竟敢挑战玉帝权威,反天道而行……
  • 橘猫的报恩

    橘猫的报恩

    穿成一只橘猫就已经够惨的了,结果还背了恩情债……恩公!你站着别动!让我来报恩!
  • 当她来临时

    当她来临时

    这是一本讲述天才画家明暖写生途中穿到古代,收获爱情,取得进步以及找寻回家道路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你还在,就好

    你还在,就好

    十六岁的苏雪在碧云岛快乐生活,一日为了夺取绝世武功秘籍的凋碧帮帮主叶千仞率领船队攻占碧云岛,为了保护她白行云——她最爱的人——把她送离碧云岛。为了复仇,她从师于苏羽旋并创立了沐雨帮。两年后,她找到了凋碧帮北堂主白行云。白行云服下生死蛊情丹后忘了苏雪并爱上了叶千仞的妹妹叶初,而叶千仞为了联姻将叶初许配给北兴帮帮主之子苏羽旋。被苏雪吸引的叶千仞通过手段迫使苏雪答应嫁给她。同时,尹国的王爷尹旋知道了苏雪的身世——神秘的雪国人。为了进入雪国找到命定女子,尹旋试图控制苏雪,然而却发现自己深陷情沼难以自拔。
  • 论殿下的作死之路

    论殿下的作死之路

    甜!!甜!!甜!!高能发糖!!慎入!!!
  • 黑心校花赖上恶质校草

    黑心校花赖上恶质校草

    “你要是不答应跟我交往!我就屎给你看!”某男站在河边威胁。“好啊。”某女微笑。“你,你答应跟我交往了!”“怎么会呢,我的意思是你可以跳了。”她就是这样没心没肺又目中无人,俨然成了同学眼中的黑心校花。直到那一天从天而降一个绝美的男孩,他一把扯过她的衣领,一字一句地说:“我看你不爽很久了。”她倾城的脸上绽放久违的笑意,在男孩耳边轻轻呵着气:“亲爱的,你是用这种方法吸引我的注意吗?那么很荣幸的告诉你,你成功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倾烬云裳

    倾烬云裳

    一道懿旨,一个欲加之罪,曾经宠绝后宫的洛妃从此香消玉殒。流连戏蝶时时舞,云想衣裳花想容,半个月的离别竟成了永远。初相见,情意浓,苦多情,朝思夜梦,东方杨柳舞纤腰,细雨绿叶露华浓,一种相思,万缕柔肠,何时始再得相逢?如果遇上你是我的灾难,那我甘之如饴。如果遇上他是你的悲剧,那么就算耗尽一切,我也要带你离开。玄烨的深情,福全的守候,缘起缘灭,左右不过一句‘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