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16日,小泉内阁又通过“有事法案”,即《武力攻击事态法案》、《安全保障会议设置法修正案》和《自卫队法修正案》,扩大了首相指挥权限,增加了对国民的限制与惩罚条款。同年12月,日本派遣驱逐舰前往印度洋支援美军的“倒萨”行动。2003年4月,日本又派遣三艘军舰支援美军的伊拉克战争。2003年5月15日众议院正式通过《有事法案》(6月6日在参议院获得通过)。日本有媒体评论说,“有事法案”在众议院通过,将是日本“走向军事大国的第一步”。小泉则表示,“有事法案”的通过是“日本政治史上划时代的事件”。5月20日,小泉在国会第一次公开宣称:“自卫队实际上就是军队”,公开为自卫队“正名”。2003年7月又通过了使自卫队合法地向伊拉克派遣的《支援伊拉克重建特别措施法案》。从2004年1月开始,上千名自卫队陆续被派往伊拉克。这是日本自卫队首次开赴战争地区,也是迄今为止派往海外的规模最大的部队。
就追随美国的外交,小泉自己做出了“真实的表态”。2005年11月,小泉在京都举行的日美首脑会议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强调:“日美关系越紧密,越能与中国、韩国和亚洲建立良好的关系。”人们普遍认为其主张就是只要日美关系搞好了,中国也好,韩国也好,都会跟着日本走。此番观点自然遭到各方的严厉批判。小泉认为人们歪曲了他的本意,进行了反驳。然而,正如日本评论家若宫启文先生所言,不能不说他这番话终于道出了对美国“一边倒”的“真心话”。《读卖新闻》的主笔渡边恒雄则认为,这是“无知的短见,愚蠢至极”。
小泉还将争取日本“入常”当作一个招人耳目的招牌,也是实现政治大国的一个重要标志。“入常”后,日本就可以谋求安理会否决权,利用联合国进一步追求经济、政治和环境等方面的利益,建立日本参与主导的地区和国际秩序;同时,欲以此为契机,从根本上“告别战后”,改变在国际上的政治弱势地位和“经济一流、政治三流”的形象,以一个政治大国的资格,面向21世纪,面对亚洲和全世界。终因连想依靠的美国这棵大树也不愿为其遮凉,表示反对,更没有得到国际社会大多数的赞同。
在东亚区域一体化不断推进,日本与中韩的经济文化关系处于前所未有的良好状态下,小泉却在任期内连续六次顽固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中日关系降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30年来的最低点,两国首脑互访连续中断五年,甚至在“10+3”会议框架下举行的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亦一度破天荒地被取消。
考虑到与中韩等国的关系,上台之初的小泉没有按照竞选总裁时约定的8月15日,而是于2001年8月13日首次参拜了靖国神社,这也是自1996年桥本以来在职首相的首次参拜。中国虽然表示了强烈反对,但还是于同年10月8日,同意小泉访问中国。小泉参观了卢沟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并与江泽民主席进行了会谈。同月21日,上海APEC会议期间,江泽民主席与小泉再次举行了会谈。2002年4月,李鹏委员长访日,参加了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开幕式,同时,当月小泉参加博鳌论坛,与中国总理朱镕基举行会谈。小泉主政后的最初一年间,中日关系总体还是维持了比较良好的发展状态,然而由于小泉固执己见、一意孤行的再次参拜,逐渐恶化了中日关系,影响了两国国民的互信,中日之间出现了不正常的“政冷经热”现象,实际上已经波及甚至损害了双边和地区多边的经济合作关系,失去了诸多良好的合作发展时机。最终导致2005年4月,中国国内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日运动。
面对中韩等国的强烈反对,小泉却将“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作为对外政策的一个重点剧目,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坚忍顽强”、“不屈不挠”的民族斗士,暗示了自己不屈服于外部压力的决心,恰好也迎合了日本新保守主义思潮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小泉在2001年5月21日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上表白:“现在我遇到什么烦心事,就对自己说‘要有那些特攻队员的精神’”,“受命总理大臣的今天依然是这样,与那些特攻队员的精神相比,这点辛苦算得上什么。”显而易见,只能说小泉不仅缺乏基本的善恶观念,而且表现出明显的无知。80岁的日本最大媒体《读卖新闻》董事长渡边恒雄,在接受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专访时表示:现在那帮根本没经历过战争的右翼分子将“神风敢死队”标榜成为天皇献身的烈士,其实“全是谎言”,“说什么他们(神风敢死队员)是带着勇气和快乐离开的,还高喊‘天皇万岁’”!渡边愤怒地说,“他们只是待宰羔羊。事实是,他们每个人上飞机前都低着头,步履蹒跚。有些人连站都站不住,是被其他士兵架起来推到机舱里去的”。“小泉这个人根本不知道历史或哲学,不学习,一点文化都没有。这就是他说出许多蠢话的原因,比如‘参拜靖国神社有什么错?’还有‘中国和韩国是仅有的批评靖国神社的国家’,这都源于无知。”
对于靖国神社,小泉并不存在什么一以贯之的思想或信条,在其当选首相之前,并没有参拜的习惯。实际上,这一是为了竞选总裁、荣任首相提出的竞选口号,进而坚持参拜,也是诱导国民情绪,故弄玄虚的姿态。一定意义上也反映了其固执的个性,只是他也没有预想到问题发展的严重程度。
另一方面小泉的目的就是欲借靖国神社问题,想做个一次性的“了断”,妄想不负责任地彻底甩掉历史包袱,消除“战败国”的痕迹,成为一个所谓的“正常国家”,这就是小泉“没有战略的战略”。他声称,“参拜靖国神社纯属个人良心问题,别人不应说三道四”,“靖国神社不能成为外交牌,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追悼战死者和祈求和平的方式”。不仅没有丝毫反省之意,反倒是强词夺理,倒打一耙。殊不知历史的和解是现实合作的基础。为了促进与亚洲邻国的理解和信任,只有彻底反省,通过协商、研究,了解对方的立场和看法,逐步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或方法,否认、超越或回避是行不通的。正如渡边恒雄先生相信的那样,除非日本能对战争中所作所为做出检讨,否则日本永远不会成为一个成熟的国家。
在亚洲外交渐陷困境的时候,2002年9月17日,小泉闪电访问朝鲜,与金正日进行了日朝历史上的首次首脑会谈,联合发表了《日朝平壤宣言》,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五十多年来第一位访问朝鲜的日本首相。在国内政治丑闻不断和经济形势不大明朗的情况下,小泉欲借访问朝鲜来赢得国内的支持,也为自己的外交生涯添上一笔,果然一度下降的内阁支持率又有所上升。同年10月,当朝方按照两国领导人所达成的协议,允许部分日方所称的“被绑架者”回日本探亲后,日本方面却单方面违背诺言,拒绝将这些人送还朝鲜,两国关系再度紧张,刚刚启动的邦交正常化进程旋即中断。2004年5月22日,小泉再度访朝,向朝鲜承诺提供25万吨粮食和价值1000万美元医疗设备的援助,金正日则同意让五名日本人质的家属回日本。小泉访朝,两国关系正常化谈判依旧没有取得进展,反而更加刺激了日本对朝鲜的不信任感。尽管效果极其有限,但吸引了世人瞩目,也成为小泉剧场的一个重要曲目。
乘着旋风而来,扬着沙尘而去。这位“煽情首相”、“强人首相”,在“砸碎自民党”的口号下,将日本政治由“数量政治”切换到了“剧场政治”,倡导首相政治主导,冲击了原有的55年体制,实现了一定的构造改革。其打破既得利益集团的勇气和决心,尚属难得,精神可嘉。然而,当人们回过头来评价小泉内阁的功过得失时,如东京大学御厨贵教授所言,“实际上,他君临相位的五年零五个月间,相应展开了充满刺激的‘趣味’政治。然而,冷静分析的话就会明白,小泉内阁没有为日本提示什么未来构想或长期战略。即使是备受争议的靖国神社参拜,也不能说为日本国家的将来传递什么信息,结局只能说是一个单纯的表演而已。若不会引起误会的话,小泉政治就是没有计划的‘赌博’,……小泉无非是个拥有天性的‘赌徒’。”
剧场政治一时打动了选民,而小泉改革却逐渐拉大了社会差距,丧失了民心,造成三年后自民党丢掉了政权。小泉本意想延续执政党寿命,不料却歪打正着最终真正地摧毁了自民党,成为自民党的“罪人”。换个角度来看,小泉或许也可以说是实现日本民主政治转型和政权交替的“功臣”。功过评说大概需要留待后人从更长的历史长河中去定位。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执政1980天的小泉,在即将交出大印之前的2006年8月15日,这个日本战败投降的最敏感的日子,第六次参拜靖国神社,兑现了他曾经许诺的“8·15参拜”。参拜行为,无疑作为外交“负遗产”传给了他的后任和日本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