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死于宫中或死于巡幸途中者,均在宫中或御苑殿堂停灵。复移至景山观德殿、永思殿,再移至静安庄暂安处或朝阳殡宫、沙河殡宫、田村停灵处、曹八里屯停灵处,最后才奉移各自的山陵地宫。
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死于宫中,大部在景山东北之吉安所停灵,然后转至田村暂安处,再择吉奉移至园寝,葬于地宫。
按历史档案文献所载,结合实地调查,将皇帝皇后以及妃嫔等梓宫金棺彩棺奉移山陵时所经各个暂安处加以印证,对皇家陵寝丧葬的制度及程序,会进一步有所了解。
1.寿皇殿居景山东北,殿前建有三座宝枋,正中宝枋榜曰“显承先”后曰“昭假惟馨”。左宝枋榜曰“绍闻祗”;后曰“继序其皇”。右宝枋曰“世德作求”;后曰“旧典时式”。北为砖城门,门前石狮二,门内戟门五楹,大殿九室,规制仿太庙。左右山殿三楹,东西配殿五楹,碑井亭各二,神厨神库各五。在这重建落成的寿皇殿内,供奉着圣祖仁皇帝(康熙)、世宗宪皇帝(雍正)御容,并自体仁阁恭迎太祖高皇帝(努尔哈尔)、太宗文皇帝(皇太极)、世祖章皇帝(顺治)暨列后画像藏于殿内,岁朝则展奉合祀。
2.永思殿位于寿皇殿东之永思门内,这里曾停放过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梓宫。
3.观德殿位于永思殿之东,圣祖仁皇帝御匾曰“正大光明”,联曰:“琴韵声清,松窗滴露依虫响,书惟夜永,萝壁含风动月华。”乾隆皇帝、孝贤皇后、嘉庆皇帝都在这里停灵。
4.雍和宫在皇城东北隅,原为世宗王府。按清朝家法,凡先皇临御兴居之所,昭事清严,多尊为佛地。雍正登基后,于雍正三年命升王府为雍和宫。雍正皇帝死后,其梓宫停放在雍和宫,乾隆皇帝命将绿瓦换黄瓦,乾隆十年选高行梵僧居守,并不断修建,使雍和宫建造得十分辉宏壮观。
雍和宫坐北朝南,缭垣四周。宫前宝枋左枋前榜曰“慈隆宝叶”,后曰“四衢净癖”。右枋前榜曰“福衍金沙”,后曰“十地圆通”。正中石枋前枋曰“寰海尊亲”,后曰“群生仁寿”。自是向内甬道相属为昭泰门,门以内东西列碑亭,。中为雍和门。门内天王殿,左右环以回廊,正中为雍和宫。
5.朝阳殡宫位于朝阳门外,本是大章京孙文善花园。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文皇后病故。康熙帝感念祖母情深,至第二年正月,才将孝庄文皇后梓宫发引到朝阳殡宫,四月奉移至山陵暂安奉殿。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三日,康熙孝懿皇后梓宫亦暂停于朝阳殡宫。康熙五十六年顺治皇帝孝惠皇后、康熙布贵人等也在此停灵。
6.坝上殡宫位于通州北二十里,明代称郑村坝,通州人称北坝,京都人称东坝,又名为坝上。明朝曾在坝上设御马苑及驼房,建有马神庙。康熙二年二月顺治帝孝康皇后病故,其子康熙命将梓宫送往坝上享殿暂安,五月二十八日奉移梓宫往孝陵,六月六日安葬孝陵地宫。坝上现属北京朝阳区东坝乡东坝村。明代之御马苑及清朝之坝上享殿均无迹可查。
7.沙河殡宫位于昌平州城南二十里,在安济朝宗两水之间,旧名沙家店。明初设有行宫,后来为水所坏。嘉靖年间在此谒陵通路及边防要道之处建行宫,嘉靖十九年正月行宫建成,筑城环之,设官戍守,名曰“巩华城”。城南北径二里、东西径二里。门四,南曰“拱京”制如午门,北曰“展思”,东曰“镇远”,西曰“威漠”。行宫在城之中,门外浚池约离城六丈五尺,宽两丈,深一丈。
康熙十一年康熙陪祖母去赤城汤泉,曾路过巩华城,正月二十四日傍晚驻跸巩华城。
康熙十三年五月二十七日康熙孝诚皇后梓宫,安厝于巩华城沙河殡宫。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五日康熙孝昭皇后梓宫,安厝在巩华城享殿。直至山陵建成两位皇后梓宫才奉移山陵,葬入地宫。昌平巩华城址依然存在,沙河殡宫则无迹可寻。
8.西花园位于畅春园内,畅春园在南海淀大河之北。是在康熙二十三年在明神宗生母李太后之父武清侯李伟别墅旧址改建并赐名畅春园,为康熙游憩疗养和处理政务之地。因畅春园坐落在圆明园之南,亦称前园。西花园在畅春园西,正殿为讨源书屋,乾隆帝曾在此问皇太后安,顺便在此园听政。乾隆四十二年六月,乾隆舒妃金棺停于西花园。五十三年四月,乾隆容妃(香妃)金棺停于西花园。嘉庆十六年二月,嘉庆庄妃金棺停于西花园。咸丰六年七月,咸丰常在金常在彩棺停于西花园。这三朝的妃嫔女子都是随同皇帝住在圆明园时溘逝的,所以就近停灵于西花园,然后摘吉日各自葬入园寝之中。西花园停灵处已无迹可寻,畅春园仅存雍正登极后为父荐福的恩佑寺及乾隆为其生母所建的恩慕寺的两座庙山门。
9.吉安所位于景山东街东北隅,至今仍存在整组建筑,围以朱垣,不得入内考察,只能从档案中了解其规模及建置。乾隆九年三月十二日兴工,七月二十六日告竣,所有新建宫门三间、牌楼门一座、前殿五间、抱厦三间、后殿五间、照殿五间、东西顺山殿六间、垂花门一座。配殿、围房、穿堂、茶膳等房七十六间,井亭二座、净房二座、游廊十八间。宫门外,东西所官员值房四十一间。大墙外诸旗房十二间,通共新建殿宇房座四十八座,计一百七十七间。宫门前影壁一座,看墙二堵。大殿前月台一座、丹陛一道。垂花门外,后殿丹陛二道。东西栅栏门三座、随墙门口十一座。在工程销算清单中,得知挪用了五龙亭等处拆下的木石砖瓦,并挪盖了现有的石牌坊,而且买下了旗民大小房屋一百六间,尽行拆除,才建成了吉安所。吉安所也称吉祥所,“凡宫眷薨逝,殡于此”。宫中妃嫔有的刚刚气闭,即刻送往吉安所。如:同治五年琳皇贵妃薨逝,刻即移至吉安所。因吉安所距紫禁城甚近,大多妃嫔女子溘逝,先停灵于此,再转往田村或静安庄,最终移至山陵入葬。
10.静安庄位于城东北方,至今仍存地名,只是静安庄殡宫则无处再寻了。乾隆十三年三月乾隆孝贤皇后死于东巡回銮途中,为了孝贤皇后停灵,着意修葺了静安庄殡宫。孝贤皇后梓宫停放在静安庄殡宫达四年之久。嘉庆孝淑皇后梓宫停放静安庄殡宫七年之后,才葬入昌陵地宫。其他后妃也曾由田村移棺椁至静安庄殡宫暂安,再奉移至山陵入葬。
11.田村暂安处位于阜城门外,八里庄以西。清代众多妃嫔女子均停灵田村暂安处。如:嘉庆和裕皇贵妃于道光十五年从田村起程,途经四宿才将金棺送往昌陵妃园寝。田村暂安处其规模可见阜城门外田村皇灵暂安处图。“宫门五间,面阔七丈二尺,进深二丈七尺。群墙东西四十五丈,南北四十六丈。膳房七间,角门三尺八寸。茶房七间,角门三尺八寸。东西栅栏门面宽二丈,进深九尺。前后牌楼门,面宽三丈,进深八尺。紫城东西二十丈,南北二十一丈。月台面宽六丈一尺,进深四丈。卷殿面宽六丈,正殿明五间,暗七间,面宽七丈五尺,进深四丈三尺。东西配殿面宽四丈一尺五寸,进深三丈六寸五寸。西所宫门三间,面宽三丈五尺,进深二丈一尺。垂花门面宽一丈五尺,进深一丈八尺。露顶面宽一丈五尺,进深一丈五尺。大房五间面宽六丈,进深三丈七尺。耳房二间,面宽一丈二尺,进深一丈四尺。东西厢房各四间,面宽三丈二尺,进深二丈二尺。东所大门连门七间,面宽六丈六尺,进深八尺二寸。大房三间,面宽三丈五尺,进深三丈。后照房五间两耳房,面宽五丈三尺,进深二丈五尺。西所后照房七间,面宽七丈五尺,进深二丈三尺,东西值房各六间,面宽六丈七尺,进深二丈七尺。堆子房共九处。大影壁面宽九丈。东西备差房各四处,坍塌一处。东西看守房各五处,坍塌三处。后牌楼门塌一处。后值房东西各五间。”
12.绮春园原为怡亲五允祥的赐邸,名为交辉园,后来又改赐大学士傅恒,名为春和园。乾隆三十五年归入御园,名为绮春园。遂开通门径,西达圆明园秀清村,东接长春园茜园,形成名虽三而实则一的格局。嘉庆四年,成亲五永别赐园宅,其寓园西爽村,归入绮春园,十四年在正觉寺东侧新建成宫门和勤政殿,十六年庄敬和硕公主病逝,其赐园含晖园又并入绮春园。十九年在园内南部隙地竹园,新构建澄心堂。此时绮春园已呈千亩规模。
道光年间进行了增建改建工程,重点是把敷春堂一带改建为奉养皇太后皇太妃之所,并将勤政殿易名为迎晖殿。当时皇太后的主要活动范围在敷春堂、迎晖殿、四宜书屋、展诗右律等处。咸丰五年七月二十一日大行皇后即道光孝静皇后梓宫由慈宁宫奉移绮春园迎晖殿暂安。咸丰十年九月绮春园被英法联军烧毁,同治十二年重修圆明园时,绮春园改名万春园。
13.曹八里屯殡宫位于安定门外,乾隆初处年是皇家格格的墓地,乾隆四年清明致祭,共格格一百零二位。乾隆十九年三月十三日清明礼祭,曹八里屯安葬之格格一百四十四位,襄亲王坟院处安葬之格格五位,安定门外大道边安葬格格一位,共一百五十位。这里也曾是亲王、郡王、妃嫔女子金棺彩棺的暂安处。康熙五十六年正月,顺治宁悫妃、端顺妃金棺由曹八里屯移至孝东陵。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十九日,康熙的易贵人彩棺即停于曹八里屯殡宫。康熙的袁常在于康熙五十八年九月十二日戌时薨,曹八里屯殡宫有三间空房,送往暂安厝。嘉庆二十五年三月十三日卯刻乾隆十七子庆王永薨,金棺奉移曹八里屯,后来葬昌平白羊城庆王坟安葬。道光十八年十二月四日嘉庆第三子恪亲王绵恺薨,曾停灵曹八里屯殡宫。后来奉移棉山园寝。
14.王佐村地处丰台西南,有东西王佐村,是皇家风水宝地。嘉庆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道光尚为皇子时,其嫡福晋钮祜禄氏就死了,即在王佐村为其选址建陵寝。嘉庆十六年十一月十七日,钮祜禄氏葬入园寝。嘉庆二十四年其长女夭折,也葬入王佐村园寝。道光登基追封钮祜禄氏为孝穆皇后。道光还想将王佐村园寝扩建为自己的陵寝,派看风水的官员前往王佐村相度。回奏:“王佐村福地居势虽然全美,但随龙之水不合古法,又由于受地势所限,不能添建宝城,一旦改为万年吉地,还要迁走许多村庄和坟墓。”道光不得不放弃王佐村。经群臣的努力,终于在景陵以东的绕斗峪选中了万年吉地。摘吉道光元年十月十八日卯时开工,并改绕斗峪为宝华峪。道光七年宝华峪陵寝全工告竣,九月孝穆皇后梓宫由王佐村迁葬宝华峪,同时将公主迁至马兰峪东之许家峪公主园寝。王佐村园寝则成为停灵处。道光十一年四月,皇长子薨,葬王佐村园寝。道光八年,宝华峪地宫渗水,浸湿了孝穆皇后棺椁,道光下令将孝穆皇后梓宫从地宫中移至大殿内暂停。道光又命人在昌陵附近地方选择一块吉地,并赐名为“龙泉峪”,选择道光十一年十一月初八日酉时破土兴工,道光十五年工竣,八月孝穆皇后梓宫移住西陵,十二月十一日入葬慕陵。
六个皇帝驻跸行宫
盛京福陵和昭陵旁建有实胜寺,分别在东西陵也建有喇嘛庙。按清朝国家制度,中外蒙古诸王公凡过陵者,无不瞻拜。而蒙古敬佛用以起敬延福,陵寝忌辰大祭时,喇嘛唪经以超度亡灵。
封建帝王巡幸时,所经地方较广。周礼有树舍之文,王制重明堂之典,盖为巡幸所经,用以驻銮舆之地也。清代帝王从京城至陵寝之间,所设的住宿或休息的行宫则另有一番含义。如:去东陵时所建行宫及其管理情况,文献中记载:“昌瑞山为列圣陵寝,皇上岁时展谒銮辂常临,故于跸路所经如隆福寺等处建立行宫,藉安御辇,非如前代之率兴土木炫耀观瞻已也。其历年修理暨守护内外围之官弁兵役,悉隶内关防绿营管理,至于防守事务慎重所关,岂容少懈。”清代皇帝去东陵,沿途设置的行宫有烟郊行宫、白涧行宫、桃花寺行宫、隆福寺行宫,其间尚有盘山静寄山庄行宫与独乐寺行宫。去西陵沿途设置的行宫有黄新庄行宫、半壁店行宫、秋澜行宫、梁格庄行宫。这些行宫之间里程大约相等,隆福寺行宫与梁格庄行宫为去东、西陵终点站。这些行宫除梁格庄行宫、独乐寺行宫尚存外,其他各处行宫建筑已荡然无存。
1.去东陵从京师出发,第一宿是就烟郊行宫,位于三河县西五十里与通州邻界,为康熙年间所建。乾隆十年,乾隆曾至烟郊行宫,并作《烟郊行宫晚坐诗》。乾隆二十年移建于旧址以南,正殿外檐恭悬圣祖御书额曰:“虚明向远开”,殿内恭悬乾隆帝御书额曰“绿净云畦”,联曰“为元后则时天若;知小人依所逸无”。楼额曰“眺远楼”,曰“远含澄景”,联曰“树色溪光成静赏;花香鸟语绝尘缘。”又曰“目同心宇朗无尽;心与白云散以间”,卷房联曰“慈慧显三千大化,圆通示不二法门”,皆御书。烟郊行宫设内围千总一员,委署千总一员,兵七名。乾隆四十二年,乾隆皇帝驻烟郊行宫时,曾召见马兰镇总兵保宁。保宁面奏:“围墙内鹿支逐年滋生蕃多,伤损树株,请四十四年起,除每岁应交小鹿二十支外,另尽力多捕,秋间送往南苑牧养。”这件事得到乾隆皇帝应允,而且还说今后进鹿亦不拘定数目,从而由东陵马兰镇总兵负责,自乾隆四十四年起,每岁进贡小鹿数目增至六十支,满足了皇家祭祀时所用的鹿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