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来,你以后要每天跟着我,保护我喽?”
沈秋也没想好怎么处理,挠了挠头不确定的问着。
“是的,奉老爷的命,小的以后会每天跟着您,保…护你。”
其实,他们老爷的原话是“去…看着这个洋毛子,别让他再给老爷整出什么事来”
不过这话,他也不敢说呀!只好顺着沈秋意思。
“那好吧,今天就这样,你先回去吧。”
沈秋想了想,虽然对这帮官老爷的处理方式十分腻歪,但好在对自己也不算坏事只好点头放行。
“那好,今天就先这样吧,你先回去吧。”
朱四如蒙大赦,今天他算倒了血霉,平白无故被人揍了一顿不说,还没处说理去。连忙转身就跑,先离开这两净出幺蛾子的洋毛子再说。
只是,就在他刚转身,将走之时。沈秋突然来了一句“站住”,朱四顿时吓得一愣,心想“我就知道,今天没那么善了!”
弯腰、转头、笑脸,
“您还有什么吩咐?”
这幅嘴脸,活脱脱的二鬼子、狗汉奸,看得沈秋气不打一出来。不过他能怎么样,他现在不也披着一身白皮吗!心里暗叹了口气,说道:
“朱四…是吧?你说自己是个捕快?那就是说,你是这一带的地头蛇喽!”
“算是吧……这一带,小的勉强还算熟悉。不知……”
朱四不知沈秋到底要干嘛,只能小心的应付着。
“那好,既然你是这边的地头蛇,我请你帮个忙怎么样?”
“我呢…是在教会学校教书的老师,最近因为受伤住在医院,可这毕竟不是长远之计。所以呢,我想在这附近找一个住处,你看这事…”
沈秋径直的说出了打算,这也是他早有的打算。只是以前身为“外国人”,对外面两眼一抹黑。现在正好,碰上这个地头蛇,那有放过的道理。
“这个……”
这么大的事,朱四可不敢乱答应。沈秋没意识到,最近几年,山东的教会人员到处的占地方,建教堂,每到一处,净惹出乱七八糟的事来。
谁知道,沈秋要占地方干啥!朱四要敢乱答应,惹出事来,他可承担不起,心想这事一定的向上边会报,要是真出了事,也好有个担待。
“洋…老爷,您这猛得一问,我还真想不起来,要不我回头给您打听一下?”
沈秋可不知道,朱四所说的打听一下,是指,回去向他那个知府老爷回报,便点头答应下来。
“那好吧。你可尽快打听,反正你也总是跟着我上下班,什么时候找到,什么时候跟我说。”
朱四脸上一苦,心想,得,这位还真不好糊弄。
他本来连沈秋住房的条件都没问,存心想瞅,先糊弄过去,看来是自己想多了。这位特别的洋毛子,眼瞅着是盯上自己了,算我倒霉!
~~~
将倒霉的朱四打发走,沈秋欧曼二人也很快的回到了教会医院。一路上,沈秋朝不太懂中文的欧曼,介绍了一下情况。不过关于他要出去买房的意思,可没说,他可不想事情还没着落,就让福若瑟和他那个便宜叔叔知道。
就此这件“暗探风波”,就算告一段落。每天,沈秋老老实实的教学,没再敢乱来。生活,变得充实、简单、快乐。在此期间,沈秋还通过福若瑟,向德国礼和洋行订购了一批实验器材,打算给他的学生们上实验课用。
最让沈秋开心的是,通过这几天的上课、沟通,他的学生们终于敢提问题了。
这可是个好事情,一直以来,这些学生,个个呆愣的很,上课时规规矩矩的,省心、听话,可你别连问题也不问吧!
一点反应都没有,谁还有兴趣写书,哦…不是上课呀!
这是,一节物理课的最后,沈秋例行公事似的问了一句:“谁有不太懂的问题,可以提问。要是……”
就在沈秋顺嘴要说“下课”之时,一个十八岁的少年站了起来。
“先生…&@¥……”
沈秋当时那个激动,愣没听清这位同学后面所说的问题。只是他记得清楚,这个同学,叫做张鲁英,长的年轻帅气,是附近教友的孩子。
这个应该歌以咏之,史以记之。
平负一下心情,尴尬而又小心的重新询问一下,对方的问题。
“先生,您能不能,把您的教案留一下……是这样的,因为我们都没有教材,所以我们都做了笔记。可我有时候记不太全,就找同学借看。可我发现好些同学,记写的笔记相差甚远,我都不知道该信谁的,所以……”
好吧,这个事情其实怨沈秋,他来上课一直坐着轮椅,左手不方便,最主要是,他不会写繁体字,这就尴尬啦!所以一直没往身后的黑板上写过字。
不过,这是开学以来,学生们问的第一个问题,不能不解决。沈秋只好硬着头皮,略带羞涩的将他的讲义送了过去。
“张同学……是这样的,你看我是个外国人,汉语不太熟,有些字……这样吧,你先拿去看看,要是有那个字不懂我写的是什么,你再来问我。”
张鲁英没在意老师的客套之言,再说知道沈秋是外国人,心里早有准备,因为他小时候曾跟着神甫学过德文。这也是他敢冲着沈秋要笔记的原因。
不过,当他打开沈秋笔记之时,当场就呆在那里。显然没想到,沈秋这个德国人,不止汉语说得流利,竟然连汉字都写的这么工整。至于沈秋所但心的,简体字的问题,并没有放在心上。
“要什么自行车啊!这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张鲁英的表情,吓了沈秋一跳,忙问:“怎么啦,有什么问题吗?”
没想到对方把头一摇,神情激动的给沈秋鞠了一躬,郑重其事道:“谢谢,先生”
“这到底怎么回事,一惊一乍的。”沈秋显然被对方的举动搞得一脸懵逼。
沈秋没想到,张鲁英只是开了个头,接下来的课后,学生们纷纷来找他借教案。搞得沈秋不得不将他们组织起来,分批分组抄写教案。
还有,沈秋的教案知识跨度很长,从小学到初中,甚至还有高中的知识。有些同学年龄太小或者根基太差的根本看不懂。
可是这帮学生谁也没管,都挣着抢着要抄录。用他们的话,此时看不懂,将来再看懂也一样。搞得沈秋不得不反复强调,基础的重要性。
这也是当老师的快乐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