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你们帮我看着点,刷地形的比例对不对。”
这片世界的奇妙之处,光凭口述笔画太难理解清楚,待宋植走后,乔枫打开UE,建了个新场景和模型来模拟这个世界的模样。
有3d立体的模型演示,他们也能比较容易的了解了宋植的话。
这片天地,猜测,似乎像一个月饼盒状的圆柱体,具体半径和高未知。
脚下的这片大地,似乎也是圆形的,是一块连接为一体的超大陆,四周是无尽的海洋。
那么这片大陆有多大呢?将已知信息综合处理后估算大约在9000km~10000km之间。超过半个地球的表面积了(2.54亿平方公里~3.14亿平方公里:5.1亿平方公里)。
整个大陆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最中间距离圆心半径3000km的地方被称之为世俗界,再向外半径3000km的圆环被称之为间临界/转轮界/蜕凡界/侠武界,没有一个标准的名字,它是世俗界和最外围玄修界的一个过渡地带。
这个数据应该很靠谱,毕竟是宋植自己拿脚步沿着间临界丈量出来的。
之所以说这片大陆是圆形,以及提据圆心半径多少,是因为这片大陆还真有一个具象存在的中心的,在那里,有一座摩天擎地,犹如天柱的神山。
这座山名为天元山,已经不能被归为“山”类,它不是地形地势的一部分,而似乎是整个天地法则运行的具现化,因为它高达一万两千丈,即三万六千米,即超过三十六公里。
放在地球上会是珠峰的四倍以上,已经突破对流层,接近平流层的上限,整个太阳系最高的奥林匹斯山也不过它的三分之二(25.7km)。
而相对于它的高度,山基底盘不过区区五百公里,不是喜马拉雅山那样高原上的高峰,而是平地陡然而起的山峰,自然界的岩石星球上是无法存在这样形状高度的山体的,一定会因为承受不住自身的重力而崩塌,而天元山之所以存在,遵循的肯定不是物理规则。
天元山的最高点为无极尖峰,之所以称之为无极,不是说顶上是平的,而是在山顶之上,从九天直坠下一道漏斗行的气旋,与山峰尖尖相对,如同倒扣的天峰,据说这里是天地能量交汇的通道,所以又被称作“天地桥”。
可惜,他们三人所在的位置,至少距离天元山四五千公里,无法一窥这令人窒息的神迹。
不过,能被称之为神迹的,不止这座天元山,还有四道界壁一般的山脉,呈X形,以天元山为中心,将整个世俗界切割成四个近乎相等的部分。
这四座山脉可以被看作是天元山的延伸,横断三千公里,平均海拔超过六千米,并且高耸陡峭,如一道垂直的屏障,飞鸟不能渡,猿猴愁攀援,更非人力所能翻越。
所以整个世俗界被四座山脉分割出四个半封闭的扇形区域,而自上建立的四个国家,虽相互紧挨,却交通不便,国风习俗差异巨大,并且相安无事,少有战祸。
通过赵植的描述它们了解到,在天元山以及四届山脉笼罩区域,也就是半径三千公里的圆内,除它们本身特别不符合常理外,其他一切都无限接近于地球的物理法则。
那里没有妖魔鬼怪,没有仙道法术,只有至高无上的皇权,大一统的朝廷,汉唐宋明的赫赫国威。
而相对的,在半径六千公里外,是一片与世俗界截然不同的地域,这从那里的人对世俗界另一种称呼“凡间”便能看的出。
那里天地灵气弥漫,天地运行的法则与世俗界完全不同,有无数的仙山洞府,灵窍宝穴,以及灵脉之上建立的宗门教派,据说在海外就有直接漂浮于半空的仙山,能在云层中遨游的鲸鱼。。。
那里是修行者的天下,是求仙者的界域。缩地成寸,御剑飞行,吸天地之灵气,御五行之变化。。。这样的修行者浩如烟海。
移山填海,翻云覆雨的大能也比比皆是,最为神通广大之人,渡劫飞升,直登仙界,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自古以来也不可计数。
同时那片广阔的的天地还诞生了无数萌开灵智,同修道法的妖魔鬼怪,有大能者建立道基,统御一地。如七大圣等甚至可以同玄界门派分庭抗礼...
除了这些,还有无数的传说盈灌于耳,据说四海之下有水晶宫,那里住着真龙。据说有四位自仙界下凡的仙子,其中一位嫦娥仙子就住在玉衡(月亮)之上的广寒宫中,据说玄修界中还有仙界委派的天官统御一方...
总之,那里是一片不深入其中便无法想象的天地。
而他们所在的位置,是世俗界与修行界的过渡,盖因这里即没有像世俗界那样法则沉重,也不像玄修界那般诸法无常。
这两界夹缝间的环状地带没有统一的国家,只建立了无数个王国领地,靠近世俗界的大部分是朝廷册封的王国,封地也较大,靠近玄修界的则多自立为王,领地也较小,有很多还是一城便为一国。
靠近玄修界的王,多是靠自己本事打下的疆土,而靠近世俗界的王权利多半来自朝廷的余威。只懂治理生民的官僚体系是敌不过修行者的神通法术暗杀的,而修道者越往内陆走,一身的修为会被逐渐压制,等到了四届山脉笼罩的领域,即便是即将渡劫成仙的大能,也会泯然众人,压服于天地的浩然法则中,
而他们所在的宁国,不偏不倚,就在中间。
这里,若干年也会传出一些鬼怪异事,妖兽伤人,但大规模发生的情况,可能还要追溯到百五十年前...
以上这些,虽然匪夷所思,但穿越都经历过的三人也能理解,而非要像现在建立演示模型才能看得懂的,是赵植对于天地日月星辰的描述。
“日者,众阳之长,太阳之极,月者,群阴之纪,太阴之精。日出朝阳,阳气光明,暮入阴中,阴气暗冥,两仪行黄道绕极,转如推磨,初在于北,次经于东,次到于南,次及于西,而复还于北,不应横过去也。”
这里的日月并非宇宙中距离地球的极远位置的恒星和卫星,而是“天之下”两个绕着天地中心旋转的巨球,它们是天地法则运行的具现,太阳光不是平行光,而是发散的点光源,月亮也不是反射的太阳光,而是自发光。
他们一开始没琢磨明白这个日月运行的方式,纳闷“古人”不应该认为是日月透地而入,破地而出么,还被宋植这个当代“夸父”说教了一番。
“日月随天而转,非入地。夫有目所望,不过十里,天地合矣;实非合也,远使然耳。今视日入,非入也,亦远耳。当日入之时,其下之人亦将谓之为中也。四方之人,各以其所近者为出,远者为入矣。”
“天性了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眼瞀精绝,故苍苍然也。形如穹隆,幕其际,周接四海之表,浮于元气之上。。。”
地球上的天,就是大气层,只是太厚所以以为不是透明的,像某种“盖子”,而这里的天,是真的有“天”这个具像的。
所以乔枫做的天元世界模型是有一个月饼盒状的壳子的,但是它有不是明显的有实体的界壁,而是介于虚幻之间。
这里的“天”是天地灵气的凝结,用能理解的话说就是纯能量体,假如做一个火箭直飞上天,慢慢灵气由稀薄到凝聚,驾驶员和火箭就会慢慢被能量销蚀,分解,同化。
不过本地土著自有一整套破天的方法,那便是修仙,渡劫,飞升,登临仙界。
“天高穷于无穷,地深测于不测。天确乎在上,有常安之形;地塊焉在下,有居静之体......浊气沉积,沦於地中,九泉之下,万象幽暗...”
这天元世界地下一直向下的九幽之下,应该就是冥界之所在。
三人为了方便称呼,约定这个世界为天元世界,脚下这片大陆为天元大陆,取自中央的天元山。
本地人自不会这么命名,只称呼为地和天地,毕竟唯一的东西没有必要命名,比如我们所在的宇宙没人称之为XX宇宙。
在天元世界,这里也是有四季的,特别对于世俗界,四季尤为明显,地球的四季来自于公转时地球与太阳光直射角度的不同,而这里似乎只是因为日本身的光热变化,但却只对世俗界和间临界有明显区别。
在玄修界不同地域间气象变化极大,有些地方四季如春,有些地方冷若严冬,有些地方高温少雨,有些地方大雨倾盆,甚至这四个地方只间隔几百里便若换了天地。
这里的历法也是基于日月循环的周期,日月循环一周为一日,一日有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地球两个小时,一天即为二十四个小时。
这里的月存在周期性的明晦变化,30天为一循称之为月,12个月中四季轮替称之为年,一年有360天,没有闰年闰月闰日。
60年为一甲子,六甲子为一循,360年间天地灵气会发生潮汐变化,60甲子为一纪,3600年万法机变。
据传说,上一纪元,天元山还是一道通天的石柱,又被称之为周山,四届山脉也不似现在这样高耸隔断,所以那时才有夏商周三朝人皇统御万邦,秦始皇一统天下。
后新纪元年,天道损坏,周山从中崩断,上半截裂为四段落于地上形成四界山脉,半道周山改为不周山,演化到如今的天元山与四届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