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制造汽车时所使用的动力又生产出另一种动力——将发动机的动力输入汽车,让汽车得以发动行走。价格20美元的原材料可以变成20马力的汽车动力。截止到1925年12月1日,我们已经通过汽车和拖拉机为这个世界贡献了3亿马力的动力,这相当于尼亚加拉瀑布的97倍!全世界共消耗2300万马力,其中我们美国的消耗量就超过900万马力,占1/3还多。
开发所有这些动力对国家经济的深远影响,我们迄今还不知道怎样估算。但我相信,美利坚合众国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因于这些增加的动力;另外,把人们从繁重劳累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也有助于唤醒他们智慧的大脑。
交通的便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我们用汽车改变了整个国家的面貌。我们并不是因为繁荣才有汽车,而是因为有了汽车我们才繁荣。
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立刻都能拥有汽车。购买汽车应该循序渐进——我们根本没有能力接受全部的订单,以我们现有的用户每6年更新一辆汽车的速度来计算,我们每年200万辆的汽车生产量只能满足那些老用户的需求,根本甭提为新客户提供服务了。
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提。
总的来看,不管农业收成如何,一个国家的全面繁荣与否和汽车的使用数量有更直接的联系,二者应该相对称。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因为你不能不考虑到对各方面的影响而只顾盲目地大规模开发动力资源。在汽车的众多优点中,除了其本身的用途以外,汽车进入人们的生活后还使人们认识了开发动力的更多好处——它教会人们如何充分地利用动力来为他们的生活服务。
在汽车进入家庭以前,很多人一生都不曾去过离家乡50英里以外的地方。这样的情况在美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也已经属于历史了。
当俄国人派代表来为他们的农庄购买拖拉机时,我告诉他们:
“你们不要买拖拉机。你们首先应该买汽车,好让俄国人熟悉机器和动力,了解汽车给人们带来的各种便利。汽车会促进国家的公路建设,然后便有可能将农户生产的东西运往城市出售。”
于是他们听从了我的建议,买回去数千辆汽车。结果几年后,他们又买回去几千辆拖拉机。
现在,重要的不在于可以通过什么计划和使用价格低廉的动力,完美地制造出汽车或其他什么物品,这一点我们早已经明白。我们也知道汽车的优点的确很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通过发展汽车工业,我们发现了工业发展的一种崭新动机,抛弃了一些空洞乏味的术语,例如“资本”、 “劳动力”和“公众”等。
多年以来,我们对“追求利润的动机”这句话已经非常熟悉。它的意思是那些被称为“资本家”的人提供生产工具和机器,并且以尽可能低的工资雇用人力——也就是劳动力——然后制造出产品,接着把这些产品卖给那些被称为“公众”的人们。资本家以最高的价格出售产品,然后将利润归为己有。
听起来,“公众”如子虚乌有,公众的钱也不知从何而来,但大家都认为公众需要保护,以免受到那些唯利是图的资本家的盘剥。工人们也要受到应有的保护,于是就有人杜撰出了“生活工资”这一概念。事实上,所有这些完全是对整个工业发展进程的曲解。
对于小型的企业,或许可以按照“资本——劳动——公众”的错误模式来运转,但是对于大公司绝不可能,小企业也不可能依靠压榨工人而发展成为大公司。原因很简单,购买产品的公众并不是天外来客。
企业主、工厂雇员和购买物品的公众都是相同的主体,如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能依照高工资、低价格的原则运作,那么,企业将无法生存,因为不那样做,购买产品的顾客将因为受到限制而不会购买你的产品。
因此,企业的雇员才是该企业本身最好的客户。
我们福特公司的真正发展应该追溯到1914年。那一年,我们把员工的最低工资标准从每天2美元提高到每天5美元,这样,我们等于增加了我们自己的购买力。相应地,其他人——例如商店职员,他们也可以间接从中受益——购买力也被我们相应带动了。我们国家所出现的繁荣局面,正是通过高工资、低价格以增加人们的购买力这一思路来实现的。
这是我们公司的基本动机,我们称之为“工资”动机。
但是,并不是你要求高工资就付给你高工资,如果公司在提高员工工资的同时不努力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那么购买力就无法增加。
根本没有什么“生活工资”,因为除非支付相当于员工工作量的工资,员工就没有办法依靠工资正常生活。也没有所谓的“标准”工资,只有上帝才知道多高的工资才符合标准!我认为标准工资的提法是以企业管理和发明创造已经到达尽头为前提的。
其实,没有什么办法比低工作量、高工资更能损害工人利益的,因为那样做等于提高了商品的价格,商品就卖不出去,公司也就没有收入,最后只会使得工人根本没有钱买得起商品。
当然,认为商品的利润或者因为发明创造降低生产成本所带来的利益都属于工人的看法也不正确,这种观点也是对工业生产进程的误解。
利润主要应归于企业,工人只不过是企业的一部分而已。如果将全部利润都给工人,那么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以及与之相关的许多工作都将无法做到,而且商品价格会上涨,人们的消费水平会下降,企业便逐渐濒临破产。因此,利润应该用于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成本下降的最大实惠应给予消费者。事实上,这和提高员工的工资是一样的效果。
这些道理听起来好像很复杂,但我们实际操作起来却既简单又很见实效。
我们只有把企业发展成大企业,才能实现推动经济发展、开发动力、降低消耗的目标,也才能最后实现工资动机——当然,大企业并不是一定是企业生产的集中化,相反我们要使企业分散化。
任何企业,只要全神贯注于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只要以工资动机为基础,为员工利益着想,肯定能够发展壮大。企业不可能停留在某一规模上停滞不前,它必须向前发展,否则就会后退。
当然,大量收购小规模的企业似乎也能建立一个大企业。但是,结果可能不是一个真正的大企业,而只是一家企业展览馆,这只能让人们看到用钱可以买到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因此,依靠金钱买不来大企业,建立大企业只能借助服务的巨大力量。
美国人民的生活要依赖大企业。在我们国家,不论我们把企业分成多少块,我们的企业必然是一个大规模企业。美国土地辽阔,她众多的人口潜藏着巨大的商品需求与之相适应,也需要大规模的生产和供应来满足这些需求。
在美国,任何一种小商品的生产都是一个规模很大的产业,例如自行车,现在的产量和需求量比当初自行车热潮时还要大。企业必须不断发展,否则市场供应就会不足,产品价格便会居高不下,最终顾客便不会购买你的产品。
我们不妨看一看200年前马萨诸塞州桑地伯利农场主们的生活。
当时,为了降低昂贵的生活费用,波士顿的商人和居民们曾经开会研究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当时各种商品的合理价格为:咖啡每磅20美元,男鞋每双20美元(记录中没有提到女人的鞋价,可能女人没有必要穿鞋);棉布价格很高,盐价倒不算高。显然,这些商品价格都比现在的要高。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上述商品的价格降低到了目前的水平呢?答案是企业——是商品供应的有效组织。
企业总是从小做起,逐步壮大,期间并无任何神秘可言。当交通困难时,人们也离不开锄头和铲子,这些东西很容易买到。或许,这些东西并不是最好的工具,但它们是最容易得到的。这里面却隐含着
一个最大的商业因素——就是选择最接近需要者的地方供应商品。
过去,市场几乎就是制造产品的场所,小城镇中可以生产人们所需要的一切,所有行业都在邮电所的附近发展起来。例如铁匠生产农业劳动所需的大部分铁制工具,纺织工生产除了厨房用具以外人们生活所需的大部分纺织物。一个小城镇可以说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社区。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这些服务(或物品)都是最好的或者是最便宜的。例如,任何一位杂货店老板都会告诉你“农场黄油”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因为这得看农场主的老婆用什么方法制造出黄油的,或者看她们的手艺如何,最好的黄油和最坏的黄油都是通过家庭作坊的方式制造出来的,而现代的牛奶场却可以制造出质量均衡的上乘黄油。
很显然,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各个社区的工艺便可以相互交流,尤其是随着交通的发展,提供质优价廉的黄油的供应商(或企业)便会得到更广泛地区的客户。
因此,许多较大型的企业最初大都设立在美国东部地区,因为那里是全美国的人口中心,这里的人口日益增加。工业在矿区发展最快,因为那里能提供基本的工业生产原料——铁矿砂和油料。当食物供应成为紧迫的问题之后,工业便常常分布在粮食产区和人口密集区之间。
大企业的发展绝对不是盲目的,而是按照客观需要有序进行的。工业的组织者们是有头脑、有理性的人。也许某项发明或创新最初只来源于一个人或几个人,但是,没有众多人的支持,任何发明和创新都不可能发展成为一家企业,或者形成一项新的产业。
现在,随着我们国家的疆域不断扩大,我们的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对此我们有较深的了解。如何发展企业是一门科学,同时它又离不开其他科学的支持。我们正处在一个从背负生活艰辛向享受生活乐趣转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