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我疲惫地回到自己的房子,在一片黑暗和静寂中,倒头睡去。
醒来,上午十点。
我问自己:今天做什么?
昨天虽然没有喝醉,还是喝多了点,到现在头昏昏沉沉,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做不了。
就这样在床上躺着吧,躺到身体器官本能的催逼来到。
跟动物一样的生活节奏,是不是就可以像动物一样无忧无虑?
脑子慢慢清醒起来,昨晚的一幕幕开始在脑海里浮现出来。
“娜娜醒了吗?看我走了会生气吗?有没有打我的电话?”
拿起手机看看,还好没有未接来电。
不禁笑自己还在自作多情,她只有在下次有需要的时候才会想起打电话给我,当她醒来,她会立刻干劲十足地投入与烦恼抗争的各项活动中:购物、美容、打麻将、心理咨询、约朋友吃饭聊天,她很快就会把自己的时间排满。
要适应的是我自己,学会放下,不再挂念。
昨晚的告别,始终是我一个人的告别,我给自己一个仪式告别娜娜,这种仪式感会提醒我,我已经和过去的恋情告别了。
我感觉自己为此已经耗尽了心力,需要休息,重新恢复精力。
原来努力工作的时候,只知道体力工作会付出体力,脑力工作会付出脑力,原来还有一种力是心力,在感情中最消耗的是心力。
如果情感双方齐心协力,这心力可能可以越用越多、越用越强,如果是单方面用心,或者两个人的着力点不同,始终不能形成合力,便会互相消耗,直至心力耗尽,感情走到尽头,不能再继续。
一段感情是好是坏,值不值得继续,将来会不会有好的结果,也许可以用心力来测探,如果心力越来越强,则是好的,值得继续,不出意外可以迎来好的结果。反之,则应当及时止损。
说起来容易,要看清也容易,实际做到却仍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想到《射雕英雄传》里黄蓉的妈妈记忆力好、过目不忘,因为强记一本书,脑力耗尽而死。这么聪明的人,没有探测过自己能力的边界,或者因为情况所迫,也会过度。
只要不是用力太过,体力容易恢复,脑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放松可以复原,心力应该也是如此,只是不知道需要多久,可以恢复到什么程度。
如今躺在床上的我好象只剩了一具躯壳。
手机快没电了,昨天回来太晚忘了充。
于是,起身充电,这才从床上起来。
原来不想起床,现在是起床后不知道该做什么。
好像后者更麻烦。
烧开水冲了袋麦片做早餐。
手机在充电,很多事情做不了。
从书架取下一本书来看,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之前有点空闲时都会看看书,忽然自由了,想做点特别的事情,这段时间几乎没有看书。
这本书记录了作者余秋雨先生旅行各地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也激发起我出去看看的兴致。
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时候出去走走了。
回想上一次的旅行,还是师范毕业之后,去小学工作报到之前。
去了井岗山,住一晚上十五元的四人间,一个人随走随玩,有时候碰到集体出行的,也跟他们一起走一段。绵延的山岭,和小溪一起穿行其中。时而有惊喜,走着走着,遇见哗啦啦倾泻而下的瀑布,那瀑布宛若仙女飘然而下,又好像演唱会闪亮登场的明星,迎来欣喜的尖叫。
我喜欢走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面对许多的未知。只是一个人,如果太长时间,还是会感到孤单。
记得当时我想,井冈山我还会再去,带着摄像机,把沿途的风景都拍摄下来。
没想到,一晃十八年。十八年红尘漂泊,身不由己。
如果再出发,我会选择去哪里呢?
可能因为没去过的地方太多,脑子里竟然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
所谓“说走就走的旅行”,我想其实都是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等待。
每天睡到自然醒的梦想是实现了,可是,醒来之后该做什么呢?这个问题之前没有好好想过。
现在看来,自然醒的梦想实现,只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起点,之后需要更多的梦想支撑起每一天的生活。
有一位考上北大的高考状元,上了大学以后患上抑郁症休学一年,她说:“人不会一成功就死了,人要继续活下去。而知道‘成功’之后如何活下去的人,很有可能比知道如何成功的人还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