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猪舍,我让人把猪弄出去研究,看看究竟得了什么病,然后环顾了一下猪舍内,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妥的地方,不由奇怪起来。很快,经过检验部对猪的检查,发现那十头猪都是因为免疫力低下而生病的。原来我们饲养的猪并没有经过特殊培育,所以在模拟的野生环境非常不适应,久而久之,导致其各项生物指标下降,最后造成免疫力低下而生病。还有一点,那就是我们现在饲养的猪本来抗病能力就弱,在环境改变较大的情况下,也容易病死。
得到结论之后,我开始担心起来,立刻找来老邹商量。如果检验部的结论具有广泛性,也就意味着即便山林改造成功了,也不能将现有的猪放入山林,而一旦猪不能放入山林,也就意味着我们这次转变模式的失败,这可非同小可。我找来老邹,问他怎么办。老邹也挠头,说这事他真没注意,看样子只有想办法去老罗和老梅他们那里探探消息,让我第二天等他消息。很快,第二天老邹带来了消息,说老罗和老梅他们散养的猪不是本地猪,而是经过专门培育的洋杂猪。
原来老罗和老梅他们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改良猪的品质,从国外引进了洋种猪,与本地母猪杂交,经过精心的培育,形成了如今的洋杂猪。如今老罗和老梅他们的猪场里,百分之九十就是这种洋杂猪。这种洋杂猪分为白杂猪和黑杂猪,其个头大,抗病能力强,肉质口感好,脂肪含量低,深受消费者喜爱。并且,这些洋杂猪一开始就在野外出生,生长长成也都在野外,所以非常适应野外的生存,其生存率非常高,少有病死的情况。
之前我们只关注到老罗和老美他们有关猪场方面的建设的情报,竟是忽略了猪本身品质的筛选,不由暗呼失策。如今我猪场里的猪多以本地猪为主,明显不能用以散养,如果强行推广,结果可能和猪舍里那十头猪差不多,损失将会是打击性的。另外,现在开始培育洋杂猪明显为时太晚,并且老罗和老梅他们已经和国外培育洋种猪的供应商签了合同,这些种猪都是行业里最好的,也就是说我们即便想培育也只能找二流的种猪。品质一旦被定性为二流,未来将无法冲击高端市场,这是我无法接受的。
想到这里,我立刻想到当初从老罗和老梅他们那里进的几批仔猪,刚开始惊喜地以为那是洋杂猪的仔猪,但一查才知道,那些仔猪就是本地猪,不由大失所望。后来我才知道,我从老罗和老梅他们那里进的几批仔猪,都是老罗和老梅他们为了清理库存留下的本地猪,而且还是品质相对较差的仔猪。如此我只好找来老邹,问他如今这种局面该怎么办。老邹叹了口气,说还能有什么办法,只能找老罗和老梅他们谈合作了。
无可奈何,我只好找到老梅的代理人,表明希望能引进几头洋种猪。为什么只联系老梅,原因是我们查到国外洋种猪的供应商只和老梅签订了合同,也就是这件事只有老梅做的了主,其他几家猪场是没有话语权的。很快,老梅的代理人回复了我,表示可以同意向我出售几头种猪,但作为条件,我必须全部接盘老梅猪场的本地猪库存,并且还有承担一部分国外洋种猪供应商驻国内办事处的一部分费用,以此我可以额外得到一些配种方面的支持。
我早就料到这次没那么简单,但没想到老梅胃口这么大,竟然想让我接盘他的猪,当即就想表示反对。但我很快想起之前老邹制定的战略,能忍则忍,于是咽下怒气,表示先考虑考虑。然后我找到老邹商量,想看看他的意见。老邹拍了拍脑门,拿出计算器开始在上面计算,算了好一会阵才说,可以考虑答应老梅的要求。老邹说,虽然接收这批本地猪会加大我们的存栏量,但这可以弥补之前因为猪场受到破坏而耽误的出栏量,迅速履行完与那些扬言逾期交货要我们赔偿的经销商合同,避免合同违约。
老邹还说,他了解到老梅这批本地猪品质较差,价值较低,我们接收之后,可以迅速脱手给那些灰色经销商,即便这些灰色经销商不良率和回款率较低,我们的损失也不会太大,也能迅速清空存栏量。归根结底,接收这批本地猪对我们的影响不会太大,可以考虑。既然老邹都这么说了,我当然没有意见了,于是给老梅的代理人打去电话,说可以接受他们的条件,并希望能进一批洋杂猪仔猪,为此可以额外付一定费用。
在等老梅那边回复的同时,我和老梅也在计算时间。按照之前山林的施工进度,大概三四个月就能完工,但因为我们研究又增加了一些额外的施工项目,所以时间至少还要延长两个月。也就是说,我们还有大概五个月的时间可以用来准备洋杂猪的培育。距离上次猪场母猪下崽已经过去八个月时间,如果此时引进种猪进行配种,正好是时候。再来,如果老梅同意卖一批洋杂猪仔猪给我们,那么可以趁这个五个月时间里饲养,等五个月之后就可以出栏,先探探市场口风,看看销售效果如何,为下一批洋杂猪打开市场。而五个月之后,正好对上母猪下崽第一批洋杂猪,如此这些新出生的洋杂猪就可以填补进的猪仔空白。
另一方面,老梅那边有回复了,说是答应我们的要求,可以向我我们出售三头洋种猪和一百头洋杂猪仔猪,并希望尽快敲定这件事。我们现在争取的就是时间,于是隔天我就派人去老梅猪场,将那批本地猪和进的洋杂猪仔猪拉了回来,同时拉回来的还有那三头洋种猪。猪拉回来后,我兴高采烈地跑去看,当看到那三头洋种猪心情立马沉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