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99400000006

第6章 布衣、菜根:不可或缺的人生体验(2)

刘禹锡的这首怀古诗《乌衣巷》,人们在孩提时代就已经耳熟能详了。诗中“王”指“琅琊王氏家族”,是中国帝国阶段最显要的世家大族。这首诗妙就妙在它集中描写了“今日”乌衣巷的破败,同时又巧妙地暗示了昔日乌衣巷的繁华,并通过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哀愁。世家大族的兴衰就和他们居住的地方一样,令人感叹。

“琅琊王氏家族”中第一个走上历史舞台的是东汉末年的王祥。王祥的名字也许大家很陌生,但是提到“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人们便没有不知道的了。他的弟弟对兄长非常恭敬,是二十四悌之一。兄弟俩的孝悌给他们带来了好名声,也为他们搭起了步入仕途的阶梯。王祥应徐州刺史吕虔之邀,做了已经篡汉的魏朝的别驾。从此,琅琊王氏家族开始步入中国政治舞台,王祥一直做到三公。

王氏家族的第二代没有太有名的。王祥有五子,王览有六子。他们多为循吏,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批人一方面因为父荫而为官,体现了世家大族的传承特征;另一方面,他们的家风保持得很好,在政治风波中善于趋吉避凶,同时重视文学和思想教育,为下一代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王家到第三代,长期积累的能量开始爆发,叱咤九州,成为最为显赫荣耀的世家大族。王家第三代中群星灿烂,领导人物有四个:王戎、王衍、王敦、王导。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天下大名士。王衍为权臣东海王司马越的亲信,西晋末年,基于中原动荡的情况,为防不测,王衍力主建立江南基地,他建议司马越派司马睿出镇江左(江左就是江南)。王导早年是司马越手下官员,而未来的晋元帝、当时的琅琊王司马睿则是司马越的心腹,天下已乱,王导转而辅佐司马睿从事移居江左的战略计划。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王导跟着司马睿来到秣陵(南京),组织起一股新势力。因为迁居江南是王家事先论证好的战略部署,所以很多王氏子弟都陆续来到江南,包括王■、王含、王舒、王彬等等。他们的下一代,如王羲之、王胡之、王彪之等等也都纷纷过江。此后,王家便在江南扎下了根,并且日渐繁盛。当时他们大多住在乌衣巷中,与他们做邻居的,便是后来与王家齐名的陈郡谢家。

据说永嘉元年王导初次来到秣陵的时候,曾经请郭璞为王家占卜吉凶,得出的结果是:“吉,无不利。淮水绝,王氏灭。”果然,此后数百年,琅琊王氏在江左生息繁衍,尤其是王导的后代,更成为了南朝第一大族。直到陈末隋军南下前夕,金陵城中秦淮河水突然壅塞不通,陈遂灭,王家也从此黯淡了下来。

司马睿不算是皇室嫡支,势孤力弱,没有什么名气。刚刚渡江来到秣陵的时候,江左大族根本没什么人理睬他。为了树立琅琊王司马睿的权威,王导就和王敦导演了一出大戏。

永嘉二年(公元308年)三月上巳节那天,秣陵本地的官属人民都到江边修禊祈福。就在这时,司马睿乘肩舆,具威仪,大张旗鼓地列队出来观禊,而王敦、王导等等南渡的中原衣冠名士都骑马恭敬地护卫。这架势立刻吸引了万千江南士民,清楚地传达了一个信息:琅琊王是中原大族新近拥立的君主。许多当地名族,如纪家、顾家看到了之后都惊讶,继而是非常畏惧,都纷纷拜伏在道左。司马睿的威仪就这么确立起来了。

当然,光有威仪还不够,在王导的主持下,中原士族纷纷与江南大族搞起了联谊活动,投刺拜谒,消除隔阂,大家开始互相接近。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洛阳城破,晋室凋零,大批北方士族南渡而来。在王导的主持下,司马睿从其中征辟了大批贤士为掾属,包括后来在东晋政坛非常活跃的刁协、庾亮、卞壶、周■等人。在王导的辅佐下,荆州、扬州等地社会安定,户口殷实,一派繁荣景象。江左士民都很感激王导,尊称他为“仲父”。而司马睿更是感激这位良臣,当众称赞王导说:“你真是我的萧何啊!”

再说王敦,年轻时候就娶了晋武帝的公主,加上王衍的提携,西晋末年,成了一方封疆大吏。当时南方颇有些“乱匪”,势力很大。王敦以及他手下的陶侃(陶渊明的曾祖父)同叛匪苦战数载,后来因功被封为镇东大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六州军事,成为了东晋初年最强大的将领。这时候王敦和王导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一刚一柔,权倾东南,被当时人称做“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和司马皇族共同拥有东晋天下)。王家和司马家的关系是一种双边互惠的关系,或者说,是一种共生关系。没有王家,也没有司马睿的今天;但是没有司马睿的倚重,王家也不会如此权倾江南。

可惜,王敦争战四方,叱咤风云的光彩很快黯淡了,王家清虚玄谈的一派逐渐占了上风。王徽之,是书圣王羲之之子,出任重臣车骑将军桓冲的骑兵参军,相当于骑兵参谋官。可他倒好,蓬头散发,天天胡混。实在是太出格了,桓冲有一天故意问他:“你是管什么的?”王徽之思考了一下,回答说:“不知道,可能我是管马的吧?”桓冲脾气很好,进一步追问:“你管多少匹马?”王徽之说:“我从来不打听这个,怎么知道有多少马呢?”桓冲又问:“那最近死了多少匹马你知道吗?”王徽之说:“我连活马都不知道有多少,怎么知道死马有多少呢?”王徽之文采风流,但做官很混账,因为他是琅邪王家的人,长官不敢来找碴,居然还能升官,做到了黄门侍郎。

士族握有最高权力、垄断高级官职的时候,就把竞争机制从士族阶层里取消了。这些士族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能得到官职,他们的政治能力也就必然逐渐弱化。到最后就无法在政坛上生存了,这里还有一个王复。

南朝的颜之推对江南的士族如此评价:“他们对人情世故完全不懂,做官不管事,也确实管不了。只会穿博衣大带,用香料熏染衣服,涂脂抹粉,出门坐车轿,走路还要人扶着,官员骑马甚至会被人弹劾。建康县官王复未曾骑过马,见马嘶鸣跳跃,大惊失色,对人道:‘这分明是老虎,你们怎么能亏心说它是马呢?’碰上了动乱,这些雅致至极的士人肉柔骨脆,体瘦气弱,路也走不得,凉也受不得,唯一能干的就是穿着绫罗绸缎,怀揣金银珠宝,等着饿死。”

从马上征战的王敦到不知道马数的王徽之,再到指马为虎的王复,展现了士族衰落的轨迹。正是由于士族自己不争气,才给“寒族”以机会,中国社会往平民社会的迈进,到最后,士族本身也变为编户齐民。

读书人的贫寒与自强

北宋仁宗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范仲淹母亲谢氏病故。范仲淹含泪服丧,回南京居住。当时南京留守官晏殊听说他通晓经学,邀请他协助主持应天府学。范仲淹慨然领命。为了便于工作,范仲淹搬到学校去住。他制定了一套作息时刻表,按时训导诸生读书。夜晚,还经常到宿舍查夜,责罚那些偷闲不睡的人。每当给诸生命题作赋,他必定先作一篇,以掌握试题难度和重点,诸生可以对照学习,写作水平迅速提高。

应天府书院的学风,很快就焕然一新。四方前来就读问业的人,络绎而至。范仲淹热诚接待,不倦地捧书为他们讲授。有时,还用自己的微薄俸禄招待他们吃饭,以至自己家中窘迫不堪。

一次,有位游学乞讨的孙秀才拜谒范公,范仲淹即刻送了他一千文钱。过了一年,孙秀才又来拜谒范公,范仲淹一边给钱,一边问他为何匆匆奔讨,不坐下来静心读书。孙秀才悲戚地说:“家有老母,难以赡养,若每天有一百文的固定收入,便足够使用。”

范仲淹对他说:“听语气,你不像乞客。待我帮你在本校找个职事,让你一月可得三千文,去供养老人,这样你能不能安心治学?”孙秀才大喜领命,从此,一边任职一边跟着范仲淹攻读《春秋》。第二年,范仲淹离开南京,孙秀才也辞去职事。十年之后,朝野上下传诵着有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在泰山广聚生徒,教授《春秋》,姓孙名复。这位学者,便是当年那位孙秀才。宋代的学术,经过唐末五代的衰落,正是靠泰山孙复重新复兴。范仲淹感慨地说:“贫困实在是一种可怕的灾难。倘若孙复一直乞讨到老,这杰出的人才岂不湮没沉沦。”

感叹孙复,也是感叹自己。贫困压垮人,极少数自强不息的人努力奋斗,摆脱贫穷卑贱的地位后,他们回顾贫困,心情复杂,既感谢贫穷造就了他们坚韧务实的性格,同时,对贫困带来的心理扭曲也是讳莫如深。他们能够正视贫困,视人如己,希望自己做些事情减轻穷困给人带来的苦难。这些人是人类的精华,范仲淹是其中的一员。他认为教育是一个改善自身和地位的途径,同时对社会有益,这恰是他自己的写照。

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八月初二,范仲淹在苏州降生。小范是个苦孩子,两岁死了父亲,为了生活,母亲带他改嫁到了朱家。朱家也很穷,无钱供他读书。他就一个人来到长白山上的醴泉寺,一边干杂活,一边苦读寺里的书籍,常常读书到深夜。困了,他就用冷水洗洗脸。

最使他感到困苦的就是每天的饭食,不要说可口的饭菜,连吃饱也不容易。每天他都煮好一盆粥,待粥冷凝后就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就着咸菜下肚。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介意,而用全部精力在书中寻找着自己的乐趣。

这样过了差不多三年,醴泉寺的书籍已不能满足他的需要。范仲淹偶然得知自己的真实身世。他惊愕地发现,自己原是苏州范家之子。这件事使范仲淹深受刺激,愧愤交集之下,他决心脱离朱家,自立门户,待将来卓然立业,再接母归养。于是他匆匆收拾了几样简单的衣物,不顾朱家和母亲的阻拦,流着眼泪,毅然辞别了母亲,离开长白山,徒步求学去了。

同类推荐
  • 戏界治愈师

    戏界治愈师

    人生如戏,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两袖一挥,清风明月,仰天一笑,快意平生,心有明珠,山河明媚。
  • 0223读者报岁月

    0223读者报岁月

    城市记忆;档案解密;国家历史;军旅时光;年代;奇谈;人世百态;人物轶事;社会万象;新知奥秘;知青频道。
  • 墨如笙

    墨如笙

    早在天边,你们或许没听说过这样一个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当今分为两大国,燕国,风国,它们永远势不两立!可这燕国的圣女清如笙再一次偶然中救起了一位身份神秘的男子沐墨,在他(她)们相处过程中,清如笙爱上了沐墨,或许是他为她打伞时,或许是他温柔让人着迷的笑容时,可,正当这时,沐墨身份公开,清如笙痛苦嘶喊……这一切的使命呀!笙,对不起,这是我的使命。沐墨,从今以后我跟你势不两立。沐墨,从来觉得自己是对的,可换回来的却是她的鲜血缓缓流淌。沐墨,别回来,我爱你!我爱你。
  • 北战寒门关

    北战寒门关

    寒门关为寒冷至阴之地,也是北信国与匈奴必争之地,主人公世袭其父亲爵位手握兵权坚守寒门关,谁知朝内有分派党争,使主人公不得不饱受猜忌,人生也开始大起大落,从现在开始,一串阴谋正在向主人公走来……
  • 王师北定中原日

    王师北定中原日

    靖康之耻,半壁江山沦丧,赵构不思光复故土,反而陷害抵抗外敌的志士,以至中原久久无法重见天日;既然当皇帝的不做正事,便不要怪别人逆势崛起,取而代之;且看后世来客苏荻,是如何步步崛起,终于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北定中原!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死神之名

    重生之死神之名

    死亡是生命的禁忌,也许在经历死后,你会对此感到畏惧,但下一刻你死后,却意外的一次重生,这让你恍如隔世,你又突然的掌握了死的力量,对此你该如何选择…
  • 梦幻人生

    梦幻人生

    临山县一个名叫旮旯湾的小村寨是黔筑地区山最高、坡最陡、道路万分崎岖的深山老箐岭。就在这样一个极度偏僻荒凉的穷山坳里,仍然住着十来户人家五十多口男女老少。他们的祖籍,有的说是福建,有的说是四川,到底谁说的对也没人在意。但他们绝非地地道道的黔筑人,均因天灾人祸,兵荒马乱,逃荒躲难而至。这些移民的祖先来此定居少说也有数百年之久。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传宗接代,生儿育女,世代延续。林雪梅的父亲林志轩就是于宣统元年(1909年),时值清朝政府倾于覆没,辛亥革命即将成功的年代在此村寨出生的。山寨里有十二户人家属林姓,而且是一个老祖宗分支下来的子孙。外姓徐、张、李,几乎也和林姓联姻,属姐夫妹郎姑表关系。
  • 装逼王的养成之路

    装逼王的养成之路

    震惊!某装逼仔,程峰!居然用第九套全国人民广播体操.......三流网文写手程峰,狗血般的穿越到了同名同姓的废柴公子身上!“什么,美人要退婚”气得我降龙十八掌都使了出来!装逼如风,常伴吾身!长路漫漫,装逼作伴!如果活着不是为了装逼,那么和咸鱼有什么区别!乾坤大挪移!凌波微步!北冥神功!一阳指!劈空掌!.................什么?还不死?那再来一套合肥推拿,走你!你们快看,程峰这个装逼仔又在装逼了,谁快去收拾收拾这货。卧槽!打不过!“嗯!只有作者本人能干掉我了!”程峰一脸得意地笑道这是一个苦逼废柴少年的励志崛起之路!“明明就是你妹的开挂!”众龙套配角纷纷吐槽到.......
  • 武炼凌霄

    武炼凌霄

    无尽大陆,强者为尊,万族林立!在这个天才多如狗,妖孽满地走的武道盛世,少年秦峰身怀荒古霸体,从卑微中崛起,一人一剑,杀尽世间敌,踏着天才妖孽的尸骨,登临至强巅峰。
  • 神望机甲

    神望机甲

    故事源于一个和平的星球,他们武装没有多强,但是科技却十分发达。人工智能,医疗助手,机器人员工化...然而,长久的和平也并不是一件好事,这一天,不计其数的战舰出现在星球人们的眼中。他们没有这么先进的武器,这是星球以外的科技!一个个钢铁巨人从这些战舰中飞出,这一天,是他们文明最后的篇章。主角在这次事件中勉强活了下来。为了曾今的爱人,为了现在的朋友,主角不停的战斗着!
  • 霹雳之问道长生

    霹雳之问道长生

    霹雳世界流,一个平凡人见证霹雳世界之残酷历程。
  • 亦顾安生

    亦顾安生

    谁轻启了薄唇,凉薄了谁的岁月。谁和煦如春风,温暖了谁的韶华。何晓说,安生是加了糖的温水,多一分太甜,少一分太淡。不会热的过分,不会凉的刺骨。直到意识到时,已经跳不出来了。所以,这就是温水煮青蛙吧。
  • 名妃难寻

    名妃难寻

    十八线小明星肖凌突然被星际娱乐公司总裁签约开启了演员之路,而这无人知晓的星际总裁居然是自己的小助理王妃。经历演技考验与娱乐圈风险,他们如何走上人生巅峰?他们之间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即将上演霸道女总裁与呆萌小奶狗的日常小故事。
  • 宋仲基之太后的遐想

    宋仲基之太后的遐想

    这本书写的其实是鹿晗,因为一些原因,书名错误,没法改正,所以就这样!
  • 凛冬长明

    凛冬长明

    “看来朴先生不太会说情话。”白镜颜促狭地笑了笑,调侃面前的某人。朴裕灿伸出手把她揽入怀中,下巴轻轻压在她的头顶,道:“朴夫人喜欢听情话?”“喜欢听你说情话。”“那我便天天说、月月说、年年说情话给你听。”白镜颜摇了摇头,“你就是最动人的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