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99400000028

第28章 变法的激情与悲情(2)

文人变革的突破与失败

人们常常说“富强”,似乎富强是连在一起的。然而,宋代有个根本特点,就是富而不强,宋太祖为了实现国家统一,想要收回燕云十六州,为此专门建立了一个仓库,积累亿万钱粮,准备和辽国谈判赎回,这些钱就用作赎金。如果辽国敬酒不吃吃罚酒,赎金就用作战争费用,五金买一个契丹(辽国)人的脑袋,契丹人少,肯定就被灭了。宋太祖武将出身,想问题很实际,五金买一首级的价格也是出自他一辈子打仗的经验。但这次他的算盘没有打响,宋打辽就没有赢过,北边还在对峙之中,西边的西夏又崛起,挑战宋的权威,宋派兵讨伐,也是败多胜少。军事没有进展,军费开支却常年居高不下,本来宋国还可以从“富”自傲,现在连这一优势也没有了,变得又贫又弱。回想汉唐的辉煌,宋代人痛心疾首。

公元1068年正月,年轻的皇太子赵顼继承大统登上皇位,是为宋神宗。据史书记载说,这位皇太子是个志向高远的人,自幼便痛心于对辽国和西夏的屈和退让,焦心于国家的财政紧张和朝廷的委靡不振,恨不得一夜之间就让它振作强大起来。他多次对臣僚说“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又说“国之要者,理财为先,人才为本”。只是,这样敢作敢当的人才又该向何处求呢?

正是这样的历史潮流把王安石推向了政治的前台,他进取的姿态和改革的主张与神宗无疑一拍即合。于是,从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到九年(公元1076年),他陆续施行了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一系列新法,涉及面广泛,几乎涵盖社会的各个方面,史称“熙宁变法”。

一个锐意进取的皇帝,一个意气风发的臣子,抱着相同的目的走到了一起,共同构筑着富国强兵的美梦。就法论法,这些新法本身并无大错。它们无一不是出自良好的愿望,甚至是很替农民着想的。但是这次变法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这次变法,不该是这个结果。

就说青苗法。平心而论,青苗法应该是新法中最能兼顾国家和民众利益的一种了。一年当中,农民最苦的是春天。那时,秋粮已经吃完,夏粮尚未收获,正所谓“青黄不接”。但换一个角度看,这时农民其实是有钱有粮的。这个“钱粮”,就是地里的青苗,只是不能“兑现”而已。于是那些有钱有粮的富户人家,就在这个时候借钱借粮给农民,约定夏粮秋粮成熟后,加息偿还。利息当然是很高的,是一种高利贷。还钱还粮也一般不成问题,因为有地里的青苗作担保,是一种“抵押贷款”。当然,如果遇到自然灾害,颗粒无收,农民就只好卖地了。土地的兼并,便由此而生。

所谓“青苗法”,说白了,就是由国家替代富户来发放这种“抵押贷款”,即在每年青黄不接时,由官府向农民贷款,秋后再连本带息一并归还。所定的利息,自然较富户低。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摧兼并,济贫乏”,既免除农民所受的高利贷盘剥,又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这当然是两全其美的事,至少,在王安石他们看来,农民向官府借贷,总比向地主借好(靠得住,也少受剥削);农民向官府还贷,也总比还给地主好。还给地主,肥了私人;还给官府,富了国家。农民没有增加负担,国家却增加了收入,这难道不是好办法?

实行青苗法所需的经费,也不成问题。因为各地都有常平仓和广惠仓。我们知道,农业帝国以农为本,以粮为纲,而农业生产靠天吃饭,每年的收成并不一样。丰年谷贱伤农,灾年谷贵伤民,这就要靠政府来平抑物价。也就是说,丰年谷贱,政府必须拿一笔钱出来,平价收购粮食,储存于官方粮库之中,等到灾年谷贵时,再以平价卖给百姓。这样就能防止富户奸商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做到“物价常平,公私两利”。这个办法,就叫常平法,专门用来储存平抑物价的粮食的仓库,就叫常平仓。在现代,是属于粮食部门和物价部门主管的事情。

至于广惠仓,则是用于防灾救济的国家储备粮库,始建于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当时,由于地主死亡无人继承等原因,各地都有一些无主的土地。这些土地,历来由官府自行出售。枢密使韩琦建议将这些土地由官府雇人耕种,所得田租专款专用,专门用来救济境内老弱病残和救灾。这就是广惠仓。在现代,是属于民政部门主管的事情。

王安石的办法,是变“常平法”为“青苗法”,即将常平仓和广惠仓卖出陈米的钱用来做青黄不接时的“抵押贷款”。这也是一箭多雕的。

青黄不接时,粮价飞涨,卖出仓内陈谷,可以平抑物价,此其一;

卖粮所得之资可以用于贷款,此其二;

平价粮食和抵押贷款都能救济农民,此其三;

国家凭此贷款可以获得利息,此其四。

当然,奸商富豪受到抑制,农民负担得以减轻,也是好处之一。总之,青苗贷款利息较低,农民负担得起;所卖原本库中陈粮,国家负担不重。何况官府借出余粮,可解农民燃眉之急;秋后收回利息,可增王朝国库之资。这难道不是公私两利?难怪王安石会夸下海口:我不用增加赋税也能增加国库收入。

然而实际操作下来的结果却极其可怕。首先利息并不低。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这其实已经很高了,而各地还要加码。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春季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就收回,取利二分。秋季又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又收回,再取利二分。结果,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四千。原本应该充分考虑农民利益的低息贷款,变成了一种官府垄断的高利贷。而且,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高,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

以今人的眼光来看,发放救济金和维持一套全国性的金融组织是两码事。王安石不明白政府和社会,以及个人的界限。比如小额贷款发放,或者救急,以免百姓遭到高利贷的盘剥,最重要的是,发展下去可以为小型企业提供启动资金。但是要求官员能够有管理金融机构的经验,这比传统高利贷难得多,意大利的商业城市用了三百年时间,解决很多技术难题(比如丁字借贷记账法)才发展起来。而且还需要对当地的经济情况非常了解,需要评估贷款者的信用,建立管理基金,而官员办理贷款还赶不上高利贷者的水平。个别地方可以靠主政官员的勤勉、个人能力推行,但作为制度,结果只能是扰民。

而从变法开始,王安石就遭到了同僚的反对。

这其中既有不满王安石为人而反对变法的,如在苏洵眼里,王安石日常一些怪异的行为就是一种奸诈的伪装,甚至写了一篇被认为是针对王安石的文章,题目就叫《辨奸论》。王安石生活习惯很怪,非常肮脏,很少洗澡,衣服也不干净,这还是个人小节,他的脾气执拗,苏轼称他“拗相公”,这就非常致命了。

也有对变法应该如何“变”这一问题持不同看法的人,像苏轼便希望渐改渐进,而不是“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

更有力主“祖宗之法”不能变的保守派,比如司马光。王安石的主要政敌是司马光,司马光也很执拗,这两人遇到一起,结果就是灾难性的。说王安石、司马光是好人那太简单化,但考虑到他们的私德都不错,学识文章更是顶呱呱的,他们还是能够称得上是好人。但好人不一定做得出好事。他们两人共同揭示了宋代的政治毒瘤:党争。

自从新法颁行之后,各地就不断有异常的自然现象出现,如京东、河北突然刮起大风,陕西华山崩裂。有人把这些说成是上天对人间的警告。同时在历史上也就留下了一幅图打倒了一位当朝宰相的故事。据《宋史·王安石传》载:“熙宁七年,北方大旱,民不聊生。”神宗为此忧心忡忡。正在此时,一位叫郑侠的官员向神宗上了一幅《流民图》,图中描绘了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卖儿鬻女的惨境,并上言:“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神宗深受震动,遂罢王安石为观文殿大学士。

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神宗又复用王安石。但此时,变法派阵营早已分裂,昔日的战友曾布和吕惠卿或离去或反目。而神宗这位少年天子经过近十年的磨炼也日趋成熟,不再事事依靠王安石,君臣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加上自己的爱子在这其间病逝,心力交瘁的王安石终于在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再度辞相,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公元1085年,宋神宗病逝,“熙宁变法”因政局为之一变,而以失败告终。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王安石忧愤离世。

王安石看到了时代的问题,却找不到办法,但是他努力了,所以我们怀念他。

权臣改革的成功

明朝穆宗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全年财政的总收入只有250万两,而支出达到400多万两,赤字超过三分之一。政府累年的收入每况愈下,而皇室的庞大开支却有增无减。隆庆皇帝的宫廷耗费比国初多至数十倍,官员的贪污、浪费和浩大的军费开支更加重了财政的拮据,国穷财尽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皇帝,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最高的政治代表,皇帝权威的跌落,意味着中央集权的体制已经驾驭不了它的统治序列,这是统治机器崩溃离析的表现。

皇帝长期不理国事,政治重心自然就落到内阁身上,谁成为首辅,谁就能主政,实际上就握有最高的权势,这必然招致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内阁首辅的斗争。嘉靖、隆庆年间,短短六年,徐阶推倒严嵩,高拱又推倒徐阶,李春芳被高拱击败,高拱又被张居正轰跑,几乎一年一变。一个首辅倒了,牵连一批官员被贬谪,今朝得势的,来年就可能被赶下台。内阁中吐唾辱骂,甚至大打出手。官衙无视法令,政多纷更,事无统纪,主钱谷的不明出纳,司刑名的不悉法律,管监察的不行纠劾。统治集团的腐败、混乱和失控远比王安石变法的北宋还要严峻。

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机遇来了,这年皇帝病故,遗诏命高拱、张居正、高仪共同辅佐十岁的小皇帝朱翊钧。张居正联合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挤走高拱,这年高仪病逝,张居正得以升为首辅。他本是小皇帝的老师,又是唯一健在的顾命大臣,所以得到了皇帝的完全信赖。在他主政的十年间,实际上掌握明帝国的大权。

张居正改革,是在统治机构近乎解体,财政濒于破产的局面下,自上而下发动的一场挽救王朝统治危机的运动。

他有句名言:“当大过之时,为大过之事,未免有刚过之病,然不如是,不足以定倾而安国!”这“刚过”充分表现出了他刚毅明断的见识和魄力。十年改革从政治推向经济,从四个方面强国富民,取得显著成效。

首先加强朝廷对各级机构的控制力。万历以前法纪废弛,政多纷更的情况不改变,任何美好的新政都不可能付诸实施。张居正清醒地看到这点,提出“尊主权”为“方今急务”,“尊主权”强调的是发挥政府的职能,所谓“一方之本在抚按,天下之本在政府”,尊朝廷和执法合为一体。它的要旨是以伸张法纪为重点,整顿政府机构和统治秩序。值得称道的是,他把不法权贵看成“权蝎”,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祸国殃民的大患,把改革的锋芒指向统治阶级内部的不法现象,以触动最腐朽、最黑暗的社会势力。张居正还在主政前夕,面对他少年时代的恩人,江陵辽王作恶乡里,鱼肉百姓一案,地方官畏惧辽王府的势力,对辽王的罪行不敢如实上报,张居正断然处治了失职的官员,甘冒“谋产害友”的骂名,废去辽王,惩办了江陵一霸。他还依法惩治了最有权势的太监冯保的侄子、孔夫子的后裔衍圣公,法办黔国公,用强有力的措施限制皇亲贵戚擅权,一再宣告:“所在强宗豪民,敢有挠法者,严治不贷。”

以理财为监察的中心,整顿官府,使新政实现财政收益。张居正认为,外之豪强兼并与内部官府舞弊,这两股势力的勾结,是社会不安定的主要弊源。要有效地约束不法权贵,打击违法活动,必须从吏治着手整顿官府机构。但是官官相护,历来如此,当事情触及大大小小官员的既得利益时,那就是捅了马蜂窝,会遭到众多的抵制,甚至陷入孤立的境地,所以在封建社会中整顿官府是件冒风险的事。张居正为政不久就取得成功,主要办法有三条。

其一,从加强监察着手,提高行政运转的效率。明朝的中央机构分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中又分设监察机构六科。部的最高长官是二品官,科的长官最高是七品,可这七品对二品却有封驳纠劾的权力,所以大官统率小官,小官却可以牵制大官,六部和六科都直接向皇帝负责,内阁不干预,这遇到昏愦的皇帝那就乱了套。张居正改为由内阁总其成,颁行官员考成法,吏部通过询事考言,以言核事,以事核效,评定官员的勤惰,定期考勤,随事考核,以一套严密的监察制度防范玩忽职守的现象。

其二,以理财作为考核的准则,这是考成法的最终目的。当时官场通行的是增加赋税,向小民头上搜刮,而不敢督缴正赋田税,因为逃税拖税的都是豪强权贵,追缴田税无异是在太岁头上动土,谁也不敢出这个头。张居正毅然提出对官员“以钱谷为考成”的主张,凡是追缴欠税不足的官员,都要受到批评、调离或撤职的处分。以追索田粮评定政绩,迫使官员打击不法权贵,使贪官无处藏身,不用加税而补足国家亏损,这是一项成功的经验。

其三是不拘一格用人才,培植改革的中坚力量。

同类推荐
  • 未央梦

    未央梦

    他的运气似乎好得出奇,一代盛世天子出身于牢狱,却有着一生的伤痛.这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写了汉宣帝的一段往事,看上去平凡的背后却充满着一位守业之君的艰难.由于历史知识有限,只能当娱乐了.千万别当正史看.
  • 蜀师

    蜀师

    作者菌从小就有一个三国梦想,那就是穿越到三国时代,帮助诸葛军师击败强魏和孙吴,重兴大汉天下,结束数百年的混乱。然而作者菌穿越到三国成为蜀汉张飞之子张苞后却发现,这还是历史上的那个三国吗?那么多强大的神仙!这可怎么混下去?虽然有师德系统伴生,张苞却悲催地对天怒吼:“难道让我在一个仙侠三国世界教书育人吗?”
  • 点将三国

    点将三国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雄并起,意外成了刘虞的儿子刘和,自此踏上征战之路,英雄归附,血战诸侯,天下归一……
  • 批判史学的批判--刘知几及其

    批判史学的批判--刘知几及其

    本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刘知几述评”,包括“导论”、“刘知几生活的时代氛围”、“刘知几史学批评方法论:历史的批评”三部分内容。下卷为《史通》引用文献考证,按照四部分类法及时间顺序对《史通》引用文献逐一进行考证,具体体例是先列书名,次记引用条数,以便定量分析。
  • 复刃

    复刃

    一个人,背负着全家族的复仇使命。他是为复仇而生的。在平时,他可以是平易近人的公子哥,但当复仇来临之事,他就又变成搅动天下乱世的谋士。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热门推荐
  • 谜之塔罗

    谜之塔罗

    在另一个空间里,有一个名叫”塔罗“的世界,22张塔罗牌是最神圣的物品。神秘的孤儿竟会成为尊者?未知的神秘路途开始,他们会怎么样?
  • 青春有你足够

    青春有你足够

    不知道是从哪个时候开始,白珺得了自闭症,乔落也不知道是哪个时候喜欢上的她。每次见她一个人在的时候,总是会不由自主地靠近她,陪着她,尽管两个人坐在一起不说话十分的尴尬,但是乔落就是喜欢和她坐在学校的桂花树下。这一年她是复读的,但是依旧没有考上高中,更何况是考上和乔落一样的重点高中了……她的自闭症因为在乔落的陪伴下渐渐地好了,和乔落在一起时,心中总会有那一丝悸动。但是毕业象征着分别,她和乔落分开了,没有说再见。这一年,她读了市内的军校,遇见了一个性格冷淡却十分对她好的人。乔落也因为她读了军校,一直默默地守护在她的身旁……
  • 太子妃变成了摄政王妃

    太子妃变成了摄政王妃

    作为一个21世纪的女总裁,孤独终老,哦不,是到死都没有一个男朋友的她,一穿回古代居然是个被妾室压一头的太子妃!好不容易教训了妾室夺回正院,设计太子休了自己出了太子府这个虎口,没想到又被摄政王盯上。而摄政王开启了醋精模式。“王爷,王妃她,她又去了天香楼。”“……拆了天香楼。”同时也是护妻狂魔。“本王哄不好安安就让皇兄换太子!”“本王给她的权力,怎么?有意见就给本王烂在肚子里。”更是宠妻狂魔。“安安看上了那条街,给她买下来。”“安安看上那只虎崽,给她抓回来。”而云薏安陷入了纠结。
  • 天克岐

    天克岐

    以身为法,破万古苍天,天不生秦启,天岐之地万古无长夜:主角秦启悲惨度过一世,重走人生路,能否找回曾经一切?是迷局还是注定?想不明白便逆了这苍天!
  • 菜鸟入职记

    菜鸟入职记

    刚毕业的名优大学生徐小可被知名广告公司录取了,她本以为开始了崭新的人生,却没想到入职只是一个开始,一场弱肉强食的战争在吐着獠牙等着她……与此同时,徐小可懵懂的爱情将成为这场战役的炮灰还是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呢?真相从不简单而纯粹!
  • 甜妻娶一送一:总裁要点脸

    甜妻娶一送一:总裁要点脸

    “我黏你,是你的荣幸。”“凌烨,你要点脸!”要脸就追不到媳妇了!早在前世,她也是他的妻子。两世相恋,几世修来的福?(第二部是以凌烨的女儿星宝长大后为女主的故事,《遇见你遇见白月光》,云起书院首发)
  • 甜蜜青春

    甜蜜青春

    当三个性格迥异的女孩,遇到三个性格迥异的男孩本人简介无能,请看正文
  • 鬼影

    鬼影

    写的是道听途说的灵异故事,偶尔夹杂些幽默,
  • 安定之笔

    安定之笔

    每一个简短的故事,都承载着故事背后的意……
  • 周芳·非虚构作品(全2册)

    周芳·非虚构作品(全2册)

    《重症监护室》:作家周芳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深入孝感市中心医院做义工,然后写出了非虚构文学《重症监护室》。这本书是作家通过一天一天的目击,一件一件事的记录,去“认识生命的犹疑与不确定”,去直面痛苦与死亡、纠结与虚无、无奈与尽力,并因此懂得更加珍惜人生的一份真切记录。全书聚焦于这样的感动:“为了‘活着’,有多少人在默默付出。”当周芳在重症监护室这个天天面对生命的脆弱、死亡近在咫尺的逼仄场所,去关注“那些战斗在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在疾病和死亡逼近时,用他们的医术、爱心、信念,如何挽救一个个濒危的生命”的一个个场景,去面对一个个痛苦的人、绝望的人与死神搏斗的呻吟或者哀嚎,同时也完成了从一个晕血症患者在司空见惯的痛苦中转变成一个“女汉子”的过程,她也就更加真切地体会到活着的实在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