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年过七十,法当致仕,绍熙之末①,以新天子临御②,未敢遽有请,故玉隆满秩③,只以本官职居里。乡衮赵子直不忍使绝禄粟④,俾之因任,方用赘食太仓为愧,而亲朋谓予爵位不逮二兄⑤,以为耿耿。予诵白乐天《初授拾遗》诗以语之曰:“奉诏登左掖⑥,束带参朝议。何言初命卑,且脱风尘吏。杜甫陈子昂⑦,才名括天地。当时非不遇,尚无过斯位⑧。”其安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渝。因略考国朝以来,名卿伟人负一时重望而不跻大用者,如王黄州禹偁⑨,杨文公亿⑩,李章武宗谔{B11,张乖崖咏{B12,孙宣公奭{B13,晁少保迥{B14,刘子仪筠{B15,宋景文祁{B16,范蜀公镇{B17,郑毅夫獬{B18,滕元发甫{B19,东坡先生{B20,范淳父祖禹{B21,曾子开肇{B22,彭器资汝砺{B23,刘原甫敞{B24,蔡君谟襄{B25,孙莘老觉{B26,近世汪彦章藻{B27,孙仲益觌{B28,诸公皆不过尚书学士{B29,或中年即世,或迁谪留落,或无田以食,或无宅以居,况若我忠宣公者{B30,尚忍言之!则予之忝窃亦已多矣{B31。(《三笔》卷十二)【注释】
①绍熙:南宋光宗赵惇年号,即1190—1194年。
②新天子:指南宋宁宗赵扩。
③玉隆满秩:洪迈于绍熙元年进焕章阁学士,以宣奉大夫知绍兴府,改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此指玉隆万寿宫之任满。
④赵子直:名汝愚,字子直,曾任吏部尚书。是为左丞相,三公之一,故曰衮。
⑤二兄:指洪适与洪遵。洪适乃长兄,字景伯。历官尚书户部郎中、翰林学士,后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除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卒谥文惠。洪遵乃仲兄,字景严,历官州通判、吏部尚书、中书舍人,后拜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后特敕宰执赴选德殿奏事,仍拜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卒谥文安。长兄位至宰相,自比迈位高;仲兄位至资政殿学士,位在翰林学士之上,亦是宰相级的,都比洪迈的端明殿学士(位在翰林学士之下)高。
⑥左掖:指门下省左拾遗官职。白居易由县尉召入翰林院,三十七岁(808)时才授左拾遗官职。
⑦杜甫:尝任右拾遗官职,见前《文章小伎》注。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进士。尝擢右拾遗。著有《陈子昂集》。
⑧斯位:指白居易曾担任的门下省左拾遗官职。
⑨王禹偁:字元子,济州钜野(今属山东)人。进士。官至左司谏,知制诰,后出知黄州。著有《王黄州小畜集》、《外集》等。
⑩杨亿:见前《唐朝士俸微》注。
李宗谔:字昌武,深州饶阳(今属河北)人。进士。宫至右谏议大夫。著有《续通典》、《家传谈录》等。
张咏:字复之,自号乖崖,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以北)人。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著有《乖崖集》等。
孙奭(shì):字宗古,博平(今山东聊城东北)人。官至龙图阁学士,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谥宣。著有《五经节解》、《崇祀录》等。
晁迥:字明远,澶州清丰(今属河北)人。进士。官至工部尚书,集贤院学士,以太子少保致仕。著有《道院集》、《法藏碎金录》等。
刘筠:字子仪,大名(今属河北)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庐州。著有《刑法叙略》、《册府》、《肥川》等小集。
宋祁: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进士。官至工部尚书。谥景文。著有《宋景文集》、《益部方物略记》、《西州猥稿》、《唐书》(与欧阳修等合作)等。
范镇;见前《文字润笔》注。
郑獬:字毅夫,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进士。为翰林学士,权知开封、杭州、青州,提举鸿庆宫。著有《郧溪集》等。
滕甫:字元发,见前《文字润笔》注。
东坡:苏轼,见前《长歌之哀》注。
范祖禹:字淳父(甫),一字梦得,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进士。学者尊为唐鉴公。官至州别驾。著有《范太史集》、《唐鉴》等。
曾肇:见前《文字润笔》注。
彭汝砺:见前《文字润笔》注。
刘敞:字原甫(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进士。学问渊博。官至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著有《公是集》、《春秋传》等。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守杭州。卒谥忠惠。著有《蔡忠惠集》、《茶录》、《荔枝谱》等。
孙觉:字莘老,高邮(今属江苏)人。进士。官至龙图阁学士,提举舒州吴仙观。著有《龙学孙公春秋经解》等。
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官至显谟阁学士,出知徽、宣二州,以事夺职,去永州无屋庐以居。著有《浮溪集》。
孙觌(dí):字仲益,晋陵(今江苏常州)人。进士。官翰林学士、吏户二部尚书,知临安等郡,因逆执政,归隐。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牍》等。
尚书、学士:指有职无权掌管六部政务和替皇帝起草诏命之类的官。
忠宣公:洪皓,字光弼,谥忠宣,迈三兄弟之父。进士。奉使至金,被留十五年,因逆秦桧,安置英州,后复朝,徙袁州,途中至南雄州卒。著有《帝王通要》、《松漠纪闻》等。
忝窃:愧得其职。
【点评】
人,应当满足于自己已经得到的一切,包括名誉、地位、权力、金钱、婚姻、家庭等等,但人们往往是在拥有这一切时并不感到满足,而当失去这一切时才会感到珍惜。这恐怕是历来人们的通病。洪迈对此看得很透,可有助于开导后人。洪迈辞官归里已年过七十,辞了官便失去俸禄,回到故里,还得靠同乡赵某给他一个官职,使他继续任职,为的是不断绝俸禄,而他却为此感到不安,亲友们为他的地位待遇抱不平,他却举出那么多能力强而官位和遭遇并不佳的名人,来申明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馀的知足心态。其中有人虽有尚书、学士之类的头衔,其实并无什么实权,有人寿命不长,有人被贬远地,有人久不被升迁,有人无田供养,有人无房居住,他父亲洪皓遭遇更为不幸,相比之下,他辞官后还被故里返聘给官职,是该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