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引用小人①,造作新法,而弟安国力非之②。韩绛附会安石制置三司条例以得宰相③,而弟维力争之④。曾布当元符、靖国之间⑤,阴祸善类,而弟肇移书力劝之⑥。兄弟邪正之不同如此。(《三笔》卷三)【注释】
①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庆历二年登进士。历官知州、通判等。神宗时,召为翰林学士,后除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又拜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提出变法。遭到反对派激烈抨击,遂罢相,出为知府,后进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又为观文殿大学士,封荆国公。哲宗时拜司空,赠太傅,卒谥文公。进封舒王。后又奉诏追夺王爵。著有《王文公文集》。
②安国:王安国,字平甫,王安石弟。屡举进士不第,神宗初因韩绛荐,召试,赐进士及第。历节度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秘阁校理,因吕惠卿诬陷遭夺官归田里。平生诗文作品大多散佚,有《王校理集》。古文大家曾巩撰《王平甫文集序》谓其“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可知其为人。
③韩绛:字子华,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以父荫累迁大理评事。进士。英宗末,拜枢密副使。神宗时拜参知政事。后历陕西宣抚使、昭文馆大学士。代王安石为相,遇事多无决,帝再起用安石,绛出知州。哲宗朝封康国公、北京留守,以司空、检校太尉致仕,卒赠太傅,谥献肃。
④维:韩维,字持国,韩绛弟。不试进士。以荫补官。父没,闭门不仕。后欧阳修荐为史馆检讨、知太常礼院。神宗时由淮阳郡王、颍王记室参军,累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后为学士承旨。哲宗时拜门下侍郎,以太子少傅致仕,因绍圣中入元祐党籍,贬均州安置。尝封南阳郡公,有《南阳集》。
⑤曾布:字子宣,南丰(今属江西)人。曾巩弟。与兄同登进士。历集贤校理、开封知县。神宗授判司农寺,与吕惠卿共创青苗、助役、保甲农田法。后忤王安石去位,贬知州。哲宗初,以龙图阁学士知太原府,后知枢密院。徽宗时,拜右仆射,独当国。又为蔡京排挤出知州。累贬贺州别驾、廉州司户。卒赠观文殿大学士,谥文肃。有《曾布集》等,均佚。元符、靖国之间:即1098—1101年之间。
⑥肇:曾肇,字子开,曾布弟。进士。哲宗时历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徽宗时累迁翰林学士,知制诰,为避兄布为相,改龙图阁学士。后出诸知州。崇宁初因入元祐党籍,落职遭贬,汀州安置。卒后追复龙图阁学士,赐谥文昭。有《曲阜集》等。
【点评】
这里讲到的三对兄弟,多是复官,在政见与作风上有不同,不难理解。洪迈说王安石“引用小人”,可能是指最先支持改革,共创青苗、助役、保甲、农田之法的吕惠卿、曾布,韩绛在他被罢时向皇帝说过好话。可见洪迈的政治态度。吕惠卿、曾布在《宋史》都入《奸臣》卷。宋神宗以后,大臣用事,更是邪正相轧,党论屡起,曾肇置身其间,尚能保持清醒,在兄布与韩忠彦同为相时,日夕倾危,肇力劝兄当用善人,帮助走正道者,但布不听,终于给蔡京机会上台为相,不仅布遭了难,肇也未免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