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之处世,视富贵利禄,当如优伶之为参军①。方其据几正坐,噫呜诃箠②,群优拱而听命,戏罢则亦已矣。见纷华盛丽,当如老人之抚节物,以上元、清明言之③,方少年壮盛,昼夜出游,若恐不暇,灯收花暮,辄怅然移日不能忘;老人则不然,未尝置欣戚于胸中也。睹金珠珍玩,当如小儿之弄戏剧,方杂然前陈,疑若可悦,即委之以去,了无恋想。遭横逆机穽④,当如醉人之受骂辱,耳无所闻,目无所见,酒醒之后,所以为我者自若也,何所加损哉?(《随笔》卷十四)【注释】
①优伶之为参军:指戏子扮演参军。参军:官名,是参谋军务的官。
②噫呜诃篓(chuí):耀武扬威呵斥责打别人。
③上元、清明:指元宵节、清明节。
④机穽(jǐng):陷阱。
【点评】
古代士人的处世之道,很注重修身养性的内容。这里讲到士人面对不同的生活处境,所持态度大都贯穿着孔夫子所谓“君子无所争”(《论语·八佾篇》)的思想。比如看待富贵利禄,要像戏子演参军戏,只是在舞台上抖威风,有众戏子拱立一旁听命令,戏演完就完了,不能当真;看待繁华富丽,要像老人过节,无所谓欢喜不欢喜,绝不能像年轻时玩了一天还久久不能忘怀;见到金银财宝,要像小孩子过家家摆的物件,玩得挺开心,可是说不玩就不玩了,丢下再也不恋着想着;遭到平白无故的危难,就要像醉汉受侮辱,自己全不当事,酒醒后我还是我。
应当说,这都是极高的精神境界和处世态度,可是,如持这种态度生活在今天,夹在一批批一群群死命争权夺利的人们当中,那可就惨了。
还是契诃夫劝慰想自杀的人说得可行,为了让内心永远感到幸福,甚至在最不如意时也能坦然应付,那就需要:①要善于满足现状;②要高兴地体会到“事情本来可能更糟”,比如你手指上扎了根刺,你该高兴,幸好扎的不是眼睛,如此等等,似乎有点洋派阿Q味儿。凡遇事都这样去想,还有什么坎迈不过去呢?
古代士人的处世之道,真该认真去学,如果当官的、为民的,都能学到“无所争”的境界,这个世界还能不太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