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曹、丙、魏、房、杜、姚、宋为汉、唐名相①,不待诵说。然前六君子皆终于位,而姚、宋相明皇,皆不过三年。姚以二子及亲吏受赂,其罢犹有说;宋但以严禁恶钱及疾负罪而妄诉不已者,明皇用优人戏言而罢之;二公终身不复用。宋公罢相时,年才五十八,后十七年乃薨。继之者如张嘉贞、张说、源乾曜、王晙、宇文融、裴光庭、萧嵩、牛仙客②,其才可睹矣。惟杜暹、李元纮为贤③,亦清介龊龊自守者。释骐骥而不乘,焉皇皇而更索,可不惜哉!萧何且死,所推贤惟曹参;魏、丙同心辅政;房乔每议事,必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姚崇避位,荐宋公自代。惟贤知贤,宜后人之莫及也。(《随笔》卷五)【注释】
①萧:萧何,西汉沛县(今属江苏)人。辅佐刘邦建立汉王朝,任丞相,制定汉律令典制。汉高祖刘邦论功行赏,封为酂侯。曹:曹参,字敬伯,西汉沛县(今属江苏)人。辅佐刘邦灭项羽,封平阳侯。汉惠帝时,继萧何为丞相,遵何所规,无为而治。丙:丙吉,一作“邴吉”,字少卿。西汉鲁国(今山东南部一带)人。任廷尉监,时刘询因事入狱,丙吉对其百般保护。昭帝死,又建议大将军霍光迎立刘询为宣帝。因功封博阳侯,任丞相。与魏相并有名,时称“丙魏”。魏:魏相,字弱翁,西汉济阴定陶(今属山东)人。宣帝时为丞相,总领众职,与丙吉同心协力辅政,封高平侯。以上四人,《史记》、《汉书》均有传。房:房玄龄,字乔松(此从《新唐书》,《旧唐书》作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属山东)人。十八岁举进士,授羽骑尉。太宗时居相十五年,与杜如晦共理朝政,时称房谋杜断,封临淄侯。杜: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以东)人。太宗时,官至尚书仆射,与房玄龄共掌朝政,订定朝章制度,房多谋,杜善断,时人并称“房杜”。姚:姚崇,参见前《浅妄书》注。睿宗时尝为宰相,因奏请太平公主出居东都被贬。玄宗时复相位,抑制权幸,规劝节俭,为相五年间,世称“开元之治”。卸任时引荐宋璟为相。宋:宋璟,邢州南和(今属河北)人。武后时为御史中丞。睿宗时任宰相,因奏请太平公主出居东都被贬,玄宗时复任宰相,继姚崇秉政,崇善应变,璟善守文,世称“姚宋”。“开元之治”的盛况,主要是姚宋执政之功。开元八年罢相。封广平郡公。以上四人两《唐书》有传。
②张嘉贞:参见前《浅妄书》注。张循宪推荐嘉贞,武后召见,与语大悦,擢监察御史。开元中拜中书令,善传奏,敏于裁遣,富贵而不置田园。封河东侯。张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今属河南)人。举贤良方正第一,授太子校书郎,迁左补阙,预修《三教珠英》,后为弘文馆学士。睿宗时拜中书令,封燕国公。朝廷大文,多出其手,时人与苏颋并称“大手笔”。与姚崇不洽。源乾曜:临漳县(今属河南)人。开元中自尚书左丞拜黄门侍郎、同平章事,逾月罢职。后复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为尚书左丞相。性谨重,历官皆以清慎恪敏得名,为相十年,为人处世,宽平敦厚,故鲜咎悔。封安阳郡公。王晙: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因讨突厥有功,迁朔方行军大总管,封清源公。累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充朔方军节度大使。宇文融:万年(今陕西临潼东北)人。开元中为监察御史。因献计策使天下游户羡田以助军需,擢为核田劝农使,客户与田地均获利。累官同平章事,后被弹劾。裴光庭:字连城,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玄宗采纳其策,使边塞安定。累拜侍中兼吏部尚书,迁弘文馆学士。封正平县男。萧嵩:开元中以兵部尚书领朔方节度使。吐蕃陷瓜州,迁河西节度使,派副将前与吐蕃战,大败。授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中书令,以尚书右丞相罢归,后复拜太子太师。封徐国公。牛仙客:见前《张九龄作牛公碑》注。由萧嵩荐,迁太仆少卿。开元末为朔方总管,务事节俭,仓库积攒充实,迁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累封豳国公,加左相。以上两《唐书》均有传。
③杜暹:濮阳(今河南滑县东北)人。开元中以监察御史复屯碛西。拜安西副都护,守边四年,为众所服。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终礼部尚书。李元纮:字大纲,滑州(今河南滑县)人。开元间累擢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清水县男。以上两《唐书》均有传。
【点评】
洪迈一气列举出汉唐两朝八位有名宰相的故事,意在说明汉代君主尚具有伯乐眼光,能识贤良,重人材,相比之下,唐代君主比不上,尤其是唐明皇,虽起用姚崇和宋璟,却不善重用、发挥其才能,“释骐骥而不乘,焉皇皇而更索”,就是针对此事发感慨。实在说这种放着良马不骑,反而到处去物色别的,历代都不乏其例。好像社会越发展,这种令人可惜的事越层出不穷,到了元代作家刘时中的笔下,竟大声疾呼地为马叫冤了。为什么不呢?放着千里马不用,竟牵起毛驴当千里马使,而毛驴也以为自己真的就是千里马了,目睹这种颠倒乾坤的事,能不代为诉冤吗?可悲的是,世上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识千里马的伯乐太少了。
洪迈还为人心不古而感慨。当年萧何将死之时,能推荐曹参做宰相;魏相、丙吉身居高位,能同心协力执掌朝政;房玄龄议论政事时总要说自己不如杜如晦善谋划;姚崇去相位时,能推荐宋璟代替自己,这种正直厚道、贤人荐贤人的美事,可叹如今越来越少,难怪洪迈读史多有感慨,而如今像这样多感慨的人似乎也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