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美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让人受听的话能起多大的作用了。所以佛说:一句善言即是行善布施,即是止一恶念,断一恶行。
人与人接触、联系、交往,离不开语言。在日常的生活中离不开语言,更离不开善言、善语。语言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调节人们的行为,激发美的情绪。
每天下班,覃女士都要坐公交车回家,几天前在一辆中巴车上的经历使她感触颇深。
那天晚上,覃女士和丈夫从朋友家出来,上了一辆中巴车。年轻的女售票员说话、办事热情干脆,一看就是个机灵爽快的人。车到某站,上来一位年轻女子,投币后说要去另一个地方。司机一听,从口袋里拿出两元钱又还给了那女子,告诉她:"这趟车不去那个地方,你过两站再下吧,这站下去也没车了。"看到这种情景,覃女士和先生都感到意外,这在其他中巴车上是极少发生的!覃女士相信其他乘客和她的感受是相同的:这个司机不错!
这件事虽然极小,但对覃女士的触动很深。在中巴车上经常会遇到搭错车的人,都无一例外地被司机或售票员要求先买票后下
佛家的四善,是谓:
善言不离口,善事不离手'
善念不离心’
善眼不离面。
善言置于首位’
意在善言善语是——大修行。
车。如果乘客提出异议,往往会遭到抢白:"一上车就必须买票,谁让你坐错!"所以不论是谁遇到那天的司机,即使坐错了车心里也暖呼呼的。无论是谁,无论是哪个行业,都需要亲情友情,而这些往往只要一句话,一句听起来比较温暖的话,乘客就会十分开心了!
良言一句三冬暖,请相信,有时候你的一件善行,脱口而出的一句善言,都可能对别人产生你所意想不到的影响。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去试试吧。
佛家强调四"善"待人,是谓:善言不离口,善事不离手,善念不离心,善眼不离面。善言被排在了首位。可见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善言善语就是一种修行。
就佛法观点言,八正道中之"正语"是修道法门之一。所谓"正语"即是通过自己好的语言,来使得自己和他人达到善的目的。如佛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度尽无数众生,为迷途众生点一盏无尽明灯,照亮婆娑世界的黑暗。所以,要说就要说好话,说正语、善言,既是说法布施,又能圆满周遭事物,广结善缘。
每一个人的进步,自我努力固然是第一要素,但外界因素也不可小觑,套用一位伟人的话说,可谓"鼓励使人进步,打击使人落后"。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都把由衷的夸奖和鼓励看做是人类心灵的甘泉。心理学研究证明,获得别人的肯定和夸奖是人类共同的心理需要。一个人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鼓励他积极上进的原动力。事实也是这样,一个人只要获得信心,心里一高兴、干劲一来,就可以发挥出超乎平常的能力。反过来说,一个人的努力和成绩不能得到应有的肯定,也就是说,当"报酬"不存在时,就激不起努力的兴趣,也就不可能爆发出超凡的能力。这是人类心理的一面,也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战争年代,许多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之所以能克服非人所克服的困难,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出一个个奇迹,靠的就是上级对他完成任务的信心和鼓励。
还是在公共汽车上,一个急刹车,全车的人都猛地晃动起来。
一个打扮入时的女青年,狠狠瞪着那个撞到她身上的中年男子:
"瞧这德行!"中年男子站稳身子,扶正了眼镜,回答她说:"这不是德行,是惯性。"全车的人都哄笑起来。那个被撞的时髦女子,也跟着大伙儿笑个不停。当时,我挺佩服这位男士,一句幽默话就化干戈为玉帛了。可见,语言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是非常有效的工具。
良言一句三冬暖,用恰到好处的语言,会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寓言大师伊索说过,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舌头,因为一切道理,赞美,祝愿都是靠舌头传播的;世界上最坏的东西也是舌头,因为诽谤,流言,口角也是舌头挑起的。俗话说,一句话,可以叫人笑,也可以叫人跳,就看你怎么去说这句话了。
有人说,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当然决定语言效果的主要东西是语言中的诚意,良言必须以爱为基石,应是真情的流露。
尊重是自己给的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有这样的经历,一句不经意的赞美,一个小小的鼓励,总会使人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道理很简单,从中人们感到自己受到了别人的尊重,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受到别人的尊重是每个人的愿望,可谓是人之常情。如何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呢?其前提条件首先应当尊重他人。只有当你尊重了别人,你才可能从别人那里得到应有的尊重,对人尊敬,就是在尊重你自己。换句话说,就是要得尊重就得从自己做起。
现在,人们大都对商店售货员的服务态度感到不满,认为这些售货员不是冷淡,就是粗暴。可有一位老太太却说:"我不抱怨那些可怜的售货员,他们有时也碰到很糟的顾客。可是,我总能得到很好的服务,他们对我都很友好,不过我是有意使他们这样做的。"接着,她谈到了自己的方法:"我走到一位售货员面前,微笑着说:‘您能帮助我吗?’从来没有人拒绝过我。"她脸上闪出顽皮的微笑。
她接着解释自己的第二步骤:"接着我马上说我对要买的商品一窍不通,我很需要售货员的帮助。无论我买一只纽扣还是一台冰箱我都这样说。每个售货员都很乐于帮助我,并且我挑多久都没关系。"只想让自己得到尊重而又不必尊重他人到底能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呢?当然是不行的。俗话说得好:得人一尺,敬人一丈。人都是情感动物,你对他好,他自然也会好好待你,而光求索取,不求付出是不现实的,也是不会被人接受的。换句话说,你不尊重人家,又怎能期盼人家尊重你呢?古语道:"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试想你自己没有得到别人尊重时的心情,同样,如果你怠慢于人,他人又怎能快乐的起来呢?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唯一不必尊重他人而又能得到他人的尊重的方法是用武力和威胁迫使他人对自己表示尊重,这在过去,统治者可以通过强制来实现,而在现在这样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时代已经不再可能,因为在社会上你没有高人一等的特权。而且,即使是在过去的岁月,统治者得到的表面上的尊重也是虚假的,在人们心中对这些特权阶层和压迫者是没有尊重可言的。唯有以诚待人,将心比心才能真正赢得别人的尊重,所谓"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观念是行不通的,更是有害的。
尊重他人,说到底是一种爱心的付出,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与互动。爱是基础,尊重是表现形式。如果没有广博而真诚的爱作为基础。也就不会对他人表现为尊重;而如果没有对他人的尊敬,这种人间友爱也就无从谈起。我们只有尊重他人,对他人奉献出真诚的爱心,才会得到他人爱心的回报。相信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有一个小孩儿,不知道回声是什么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道:"喂!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大叫:"你是谁?"回声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蠢材!’’立刻又从山上传来"蠢材"的回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孩子回到家后对母亲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啊,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它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可不是吗!敬人者,人恒敬之。
这与照镜子的原理相似,若是你对他笑,镜子里的人也会对你笑,你对他做鬼脸,他也对你做鬼脸。同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人,敬重他人,爱戴他人,自己也会被尊敬、被关爱。整个社会没有争吵,没有战争,人们都相互爱戴,亲如一家,那么这个世界该多么美好。
尊敬他人,爱戴他人,你就可以从你的付出中得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