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静心想过,你所有的不快、愤怒与痛苦都与过于追求理想化有关。我们习惯于把事情按照我们心中理想的样子来想象,但结果却总是有所出入。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想的总是要比实际理想、比实际完美,所以当真实的景象出现后,差别就显现了出来,随之我们的失望与不满也浮现了出来。我们有完美的理想,但现实中却没有完美之物,完美之事。这怎么办呢?顺其自然,尽自己的努力,就算有一些不完美之处,也不必苛求。生活不是因为完美而有意义的,而是因为存有缺憾而有意义的。
所谓完美,其实是"怕自己不够好"的另类意义,而完美主义者,则常常是源于缺乏安全感,想赢得别人赞美而做出的一种努力。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位未婚的男士来到一家婚姻介绍所,进入大门后,迎面见到两扇门。一扇门上写着:美丽的,另一扇门上写着:不太美丽的。他推开了"美丽的"门,又见到两扇门:年轻的和不太年轻的。他推开了"年轻的"门。迎面又见到两扇门:"善良温柔"的和"不太善良温柔的"。他推开了"善良温柔的"门,又见到"有钱的和不太有钱的"。
就这样他陆续推开了有钱的、温柔的、忠诚的、勤劳的、高学历的、健康的、具有幽默感的九道门。
当他推开最后一道门时,只见门上写着一行字:您追求得过于完美,这里已经没有再完美的了,请您到大街上去找吧。原来他已经走到了婚介所的出口。
这个幽默故事讲的不仅仅是婚姻,它也在讲人的追求。云想衣裳花想容,人人都向往潇洒完美的人生。然而我们应该知道,十全十美的事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就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一样,所谓的"完美"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幻想,一个目标罢了。不求完美,不把完美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完美,才是摆脱苦恼的根源。
还有这样一位朋友,单身半辈子,快五十岁。突然结了婚,新娘跟他的年龄差不多,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只是知道的朋友都在背后窃窃私语:"那女人以前是个演员,嫁了两任丈夫,都离了婚,现在不红了,由他捡了个剩的。"不知道这些话有没有传到他耳里,他有没有生气?
一天,他跟我出去,一边开车、一边笑道:"我这个人,年轻的时候就盼着开奔驰车,没钱,买不起。现在呀,还是买不起,买了辆三手车。"他开的确实是辆老奔驰,但是这辆车看来很好,马力也足。
他继续笑着说:"旧车有什么不好?就好像我太太,前面嫁个四川人,又嫁个上海人,还在演艺圈二十多年,大大小小的场面见多了。现在老了、收了心,没了以前的娇气、浮华气,却做得一手四川菜、上海菜,又懂得布置家。讲句实在话,她真正最完美的时候,反而都被我遇上了。"不完美,正是一种完美!当我们老了、锈了、千疮百孔了,隔一阵子就得去看医生,来修补我们残破的身躯,我们又何必要求自己拥有的人、事物,都完美无瑕,没有缺点呢?看得惯残破,也是历练、是豁达、是成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允许自己不完美,接受别人的小瑕疵,是进入真爱的必需心情,人生有些事,不一定要求其完美,换个角度看,或许不完美其实也是一种美。
比如家,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处放纵自我的温馨、甜蜜、幸福、闲适的自由自在的空间,如果因自己的追求完美,而对家人增加了许多的限制,这不准那不行,令家人不开心,也会使自己不愉快;本来大家在外面一天言谈举止都受到多方面的限制,自己也会为了保持个人形象尽力做到最好,回到家再受到限制,当然都会不开心的。所以力求完美,也要看时间、地点、场所,过分要求完美反倒不完美了。
再比如,许多交往中的男女双方,都极力表现得完美,呈现出经过伪装的面貌,各自隐抑住一些不完美和小瑕疵,并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彼此,因达成的美感而步入婚姻。而一旦成为夫妻后,渐渐地发现,彼此不再是初识的那个人,于是在相互的失望中对爱情、对婚姻、对人性、对所谓完美都失去了信心。其实呢,王子也好、公主也罢,都还是婚前的那个人,不同的是他们恢复了真正的自我,那些令我们陌生的发现,其实决非突然出现,只是以前没看到或看不到而已。
生活毕竟是烦琐的,适度地放松实在比事事力求完美更重要,否则把自己和周围的人都弄得紧张兮兮的,就太不完美了。
不完美就让它不完美吧!既然无法达到完美,一味地追求完美岂不是给自己增添许多烦恼?所以,学会"接受残缺",一如接受完美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