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登基之后,为了进一步增加自己摄政的合理性,董卓特意奏请刘协为陈蕃、窦武等人平反,并且提拔他们的子孙做官。同时,为了彻底解决何氏外戚的问题,董卓又以何太后谋害董太皇太后为由,将其罢免,之后派人将何太后毒杀,而且要求朝廷百官不得进行吊唁。于是,风云一时的何太后也就这样告别了人世,不知道当初她派人毒杀董太皇太后和王美人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自己也会有这么一天。
之后,董卓恢复了相国的制度,并且自拜相国。这个相国其实和丞相是两个官职,而且相国的地位要比丞相更高,通常情况下,丞相是相国的副手。董卓自拜相国又没有设置丞相,可谓是标准的权倾朝野。
转年之后,董卓给这个新开始的一年换了一个新的年号,初平(公元190年)。同时,将去年使用过的光熹、昭宁、永汉这三个年号全部废除,只留下中平这个年号。在这个新的一年里,董卓希望眼前的种种纷争可以得到平息,而自己也能够在相国的位子上大展宏图一番。
然而,理想就是理想,现实就是现实。董卓相国的位子还没有坐稳,关东诸侯就联合了起来,要讨伐他。并且预谋重新立弘农王刘辩为帝,对抗董卓。对于关东联军这样的预谋,董卓自然非常清楚,于是他毫不犹豫的就把废帝刘辩给毒杀了,以绝后患。然而董卓为了避免关东联军尊奉刘辩就将其诛杀的行为,可以算是董卓自掘坟墓所干的第一件事情,因为董卓身为大臣竟然谋杀了前任皇帝,这种行为在那个年代简直就是天理不容。董卓行废立之事,其仿效的对象是西汉时期的权臣霍光,然而即使是霍光,在将刘贺废除之后,也没有对其进行加害,依然封其爵位,让他继续享受富贵的生活,而董卓却以臣弑君,实在是大逆不道。
而且杀死刘辩之后,董卓没有得到丝毫的安宁,可以说他所面临的种种困难才刚刚开始。除了关东联军对董卓虎视眈眈以外,黄巾军的余党白波军数万人也在此时进入河东郡地界,眼看就要踏入河南尹的地界。
这个白波军,也是东汉末年响应黄巾起义的一支农民武装力量,这支农民起义军的主要活动范围在并州一带,其主要领导人物有郭太、杨奉、韩暹、李乐、胡才等,而这些人也对后来的政局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面对此种危局,董卓马上派遣自己的女婿牛辅,率领三万军队去讨伐严重威胁到自己的白波军。然而前面也提到了,董卓的部队其实是由禁军、凉州、并州三方军阀共同组成,而此时其内部已经产生了许多分歧,在这种人心不和的情况下,董卓这一仗是大败而归。
就这样,东有关东联军,北有黄巾余党,董卓这下更加坐立不安了。为了避免朝廷中的士族们和关东诸侯里应外合,董卓开始诛杀所有和关东诸侯有牵连的士族成员,包括太傅袁隗在内的大量士族集团成员被董卓诛杀。同时,为了解决粮草问题,稳定军心,董卓又大肆的放纵士兵,在雒阳城内烧杀抢掠,为军队补充给养和兵员。而且董卓这个人性情野蛮,为了增强威慑力,他杀人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什么车裂、烹杀、剥皮统统都用到敢于反抗自己的人身上。
董卓的这样一系列操作,可谓是彻底让他身败名裂,让他在自掘坟墓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董卓的标签除了弑君、谋逆,又新增了残忍、暴虐、荒淫等等。随着董卓和他的部队在雒阳城不断的倒行逆施,他们的形象开始在整个汉朝人的心目中变得越来越邪恶,越来越黑暗。与此同时,关东联军的形象则在董卓方面的衬托下开始变得越来越正义,越来越光明,其势力也逐步增强,不断有新的诸侯带领着自己的部队加入到关东联军中来,而这其中两个最为重要的人物,就是曹操和孙坚。
与演义和小说中不同,历史上的曹操,并不是关东联军的发起人,而且在董卓霸占雒阳之后,曹操也并没有第一时间逃出雒阳,而是继续在雒阳担任骁骑校尉的职务,观望局势。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政治敏锐的曹操意识到董卓迟早要完蛋,于是就找了个机会,逃出雒阳,回到了谯县老家,此时他的父亲曹嵩正在老家养老,于是曹操便建议父亲资助他钱财,招募兵丁,反抗董卓。曹嵩一开始并不答应,后来在曹操的反复劝说下,终于拿出一部分钱财,助曹操举事。于是,曹操便利用父亲资助他的钱财,招募了五千兵丁,伙同自己家族的兄弟们,投靠到了陈留太守张邈的麾下,正式成为了讨董联军中的一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曹操其实算是张邈手下的一个将领。
相比曹操,长沙太守孙坚算的上是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将了。孙坚自从为朝廷效命以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军旅中度过。先是跟随朱儁参加讨伐黄巾军的战斗,屡立战功。后来又在车骑将军张温的麾下,讨伐西凉的边章、韩遂等人,而在西凉作战的时候,董卓正是和孙坚一同作战的战友。不过比较遗憾的是,董卓和孙坚虽然是战友,然而他们的关系却非常紧张,孙坚曾今劝说张温以违抗军令的名义杀掉董卓,然而张温认为这样不妥,没有执行他的建议。但是董卓和孙坚却因此结下了仇怨。此次,董卓祸乱京师,关东联军起兵对其进行讨伐,孙坚自然是立马投靠到了关东联军一边,避免董卓势大之后来找自己寻仇。
除了孙坚以外,关东联军的两个主要领导者袁绍和袁术,此时也已经和董卓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在得知他们的叔父袁隗以及其他雒阳城中的袁氏族人被董卓满门诛杀之后,为了报国仇家恨,袁绍和袁术率先向董卓发起了进攻。
其实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袁氏兄弟和董卓交战,按照史书上的记载,袁氏兄弟似乎对于袁家被董卓灭门这样的事情无动于衷,依然是在观望,仿佛董卓杀的人和他们两兄弟完全没有关系,反而是曹操、孙坚两个人由于无法忍受董卓的胡作非为,主动带着部队去攻打董卓。
史书上的这种记载,就很不符合逻辑,而这恰恰再一次证明,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因为只有胜利者,才会成为英雄,曹操是胜利者,孙坚也是,因此只有他们两个人在这个危难的时刻,扛起了拯救苍生的大旗,义无反顾的冲向了董卓的部队。而作为失败者的袁绍、袁术,就只能扮演躲在后方,观望局势的配角。
史实当然不是这样的。要搞清楚关东联军和董卓发生的几次正面冲突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还是要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推理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