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庸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作为领导者,心中要有一个用人的标准,不能看到人才,就将其随意任用,应该用其所长,以发挥其最大的能量。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奇女子,她生活的朝代是一个大气磅礴的王朝,她也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她怎么能够在一个千百年来都由男人统治的世界里成为一代女皇?她是历史,也是传奇。从如何选人用人一事,就可见武则天的非同寻常处。
武则天的时代前承“贞观之治”,后启“开元盛世”,处于唐王朝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垂帘听政之前到登基以后,她为了排除朝廷内外的严重阻碍,曾杀掉、放逐了一些当朝的大臣,镇压了徐敬业等人发动的武装叛乱,并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皇太子李弘和李贤。称帝后,她清醒地意识到豪门贵族中的反对派还大有人在。为了彻底压制住这些反对者,不让他们有抬头喘息的机会,武则天扶植胡元礼、周兴、来俊臣等一班酷吏,授予他们大权,利用他们来对付所谓“谋反”的人。武则天手中握着酷吏这把刀子,随时可能会对大臣的生命造成威胁,迫使他们服服帖帖,不敢有丝毫不敬的行为。
武则天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打击政敌、巩固地位、改善政治。但是她在打击政敌的时候也注意对酷吏这把刀的用而有度,该信的信,不该信的不信,并不完全听信他们。有一次,酷吏来俊臣诬告大臣狄仁杰等人,想置他们于死地。武则天了解到这些人并没有谋反,就下诏把他们释放了。虽然来俊臣等还要坚持自己的主张,武则天却始终置之不理。
在任用酷吏的同时,武则天还用着另外一批为人正直、秉公执法的廉吏,如徐有功、杜景俭、李日知等。他们拥护武则天,但是不陷害好人,不制造冤案,并且能坚持公道,抵制酷吏的胡作非为。酷吏们制造了冤案,徐有功等便多方设法给予平反,救活了许多人。
有一次,酷吏胡元礼想判处一名囚犯死刑,大臣李日知坚决不同意,两人反复争论。胡元礼说:“只要我胡元礼不离开刑曹(审判案件的官署),这个犯人就别想活命!”李日知针锋相对地回答:“只要我李日知不离开刑曹,就不能让这个犯人死去!”两人的争执最后交武则天来决断,武则天最终采纳了李日知的意见,赦免了那个犯人的死刑。
酷吏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兴风作浪。这一天,周兴又在武则天面前诬告徐有功私放逆臣,请求斩徐。武则天在没有弄清事实真相之前不肯判徐有功死罪,只是免了他的官职。过了不久,经调查证明徐有功无罪,武则天就又任命他为侍御史。
孔子说,仁、智、勇是三大德,能有这些品德的就是君子。武则天一朝有三人就分别具备了这三大德。前面说到的徐有功是大勇之人,同时娄师德有仁,狄仁杰有智,这些都是不折不扣的君子,为大唐的发展作出了很多贡献。正因为武则天用了很多杰出的人才,所以她的统治时期社会有了很大的进步。武则天对此三人善待有加,他们可说生荣死哀。相反,周兴、来俊臣这样的酷吏武则天则是用在一时。
这就是武则天用人的原则,利用小人而信任君子。虽然因为改朝换代而不得不利用酷吏杀人立威,但朝廷高层始终有一批优秀官员主持朝政。
唐朝政论家陆贽评价武则天说:“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唐朝另一名相李绛也说:“天后朝命官猥多,当时有车载斗量之语。及开元中,在朝赫赫有名望事绩者,多是天后所进之人。”正是武则天的知人之明、识人之智和容人之量,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储备了人才。
成大事“三十六计”
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刘邦择将,三人而已。这就是领导的奥妙。“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可谓人人皆知,但不见得人人都能用。管理学家德鲁克说过:“人的长处,才是一种真正的机会。”大凡高明的领导者无不深明此意:要以人的长处运用为机会,善于识察人的长处,并能用得恰到好处,这样就能不失时机地赢得事业的成功。这也正是管理者由古至今一直在学习、汲取并不断实践的用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