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假期我都郁郁寡欢,老希望不经意有个奇迹出现,打破这种毫无生机的日子。虽然这期间我去过那个经济腾飞起来的鹏城,可惜那里灯红酒绿,股票,生意经总让我带着局外人的不屑和诗人般的感伤。也曾有过到湖南西部去逛一圈的冲动,特别是那里将又有“漂流节”,光冲“漂流”二字都可以让人产生“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的浪漫,可惜我形单影只,无论如何也找不上一个同行者。尽管我反反复复地游说此地是第四纪冰川对地球万物噬后的劫后余生,那种漂流较之于黄河长江更富于惊险与传奇,可是我还是找不上一个同行者。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乐山不乐水只是因为怕太阳喜欢空调与冰镇西瓜,由此我似乎愈发曲高和寡遗世独立,从而郁郁寡欢。
终于有一天,我怀着我的孤独,离开我那间沉闷的小屋,一头钻进炎炎赤日之下,向郊外的那座小山走去,我想我再不走出来,我就要闷死了。
这的确是一座小山,小到可以让人忽略它。但虽说小,树木却郁郁葱葱一点不失山的本色。小山离城中心有50分钟的自行车程,城市与森林就在这样的距离中展现本来的面目。登上这座山,几乎也谈不上登,应该是走,漫步,只需三四分钟的光景就到了山顶。当然站在山顶既不能远眺城池,也不能感受雾气氤氲,连把酒临风其喜洋洋的豪情都不会产生,唯一的就是诱惑你躺下去,像一个宁静柔顺的女人胸膛一样,诱惑你躺下去。
阳光透过树枝洒下斑斑驳驳的日影,满地上都是闪着金色光泽的松毛,躺在那上面听鸟鸣蝉嘶,听远处车音辘辘,听暑气在山外吱吱地燃烧,竟让自己有了一棵树、一片山的从容,六根清净的感觉也就荡漾开去。
名是什么,利是什么,爱是什么,恨是什么。朦朦胧胧之间,仿佛是在孩提,因为失手打碎一个碗,或因为解馋偷了隔壁一根甘蔗,而害怕母亲责骂,就躲在屋后的山林里,并且用树枝藤条在树杈之间做个鸟巢形状的东西,让身体躺在那个窝里,闻着树叶的清香,听着鸟儿的啁啾,一动不动地透过树叶缝隙望蓝天,遥想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想到最后,肚子咕咕叫了,就幻想像鸟那样长出翅膀,飞到母亲身边,看她息怒与否。薄暮时分,母亲一声声带着焦急与感伤的呼唤响起,我如小鸟般地扑腾而出,母亲也因此忘记了惩罚我的小竹枝子。
看来,自幼山就是我的保护神,是我能躲避烦忧之所在,如若不是走出山外,自然在山间长大,然后成一个山姑,嫁一个山民,自然就拥有了那份像山一样踏实的日子,哪里会有如许的孤独与压抑,生命竟是这样,一切的复杂均属己之所为。
想到这里,竟不自禁地想张开喉咙大叫几声“啊”,像昔日回答母亲的呼唤似的,那远山的回响是一种山的承诺,它能接受你的一切,包括接纳城市人的那份压抑,于是我叫了。或许是因为山太小,那声音只是在树丛间打了个旋儿就消失了,这使我有几分怅惘,但是审视自己竟然还能这么放肆无所顾忌地大叫,自己的声音竟然还如此洪亮而富于生命的力度,竟觉得心里边宽阔起来。
干燥的松毛呈一种阳光与泥土混合的香味,让人想起冬天里的温暖,春天里的生机,想起儿时的自己用竹耙子扒松毛,扒成一堆一堆的,常有一个叫毛头的男孩子和我在一块儿扒,毛头很能干,砍几根藤条就把那一堆堆的松毛捆成了几捆,或背回家去烧,或背到集市上卖。烧时火极旺,“哗”地一下子就燃起来了。煮的饭、烧的菜也就喷香,让人怎么也吃不厌,背到集镇上去卖,往往能换回一些自己向往的东西:一面小圆镜,一支花杆铅笔,最令人难忘的是竟换回了一本《岳母刺字》的连环画,一路走一路看,回到家,竟撩起衬衫,要母亲也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现在想起来,这是一种点化,点化自己无论如何都不会做一个避世山野之人,终将要在现实与理想的纠葛中无始无终。毛头当时买的是《张飞大战长坂坡》,现在的毛头是村里的治保委员,曾当过四年陆军。
既然注定不能做一个山野之人,那就只能承受山外的那么多的烦恼;既然那么钟情于山野而又不可能归于山野,那么山野就只能成为忧伤与烦恼时的一种发泄的所在,其实,这实际上昭示出假深沉时的附庸风雅—现代文化人或许永远走不出的风雅。曾记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大气与诚笃哪里去了。现代文化人,一种可怕的尴尬!
但山永远都耸立于此,遗忘它也好,推崇它也好,但总是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以生命的原色静静地为这个世界担待着。“死去元知万事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有什么意义?“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人终得走进山林,与山为一体。假如尘世的我们多走进几次山林,与山对话,与树共舞,少走进夜总会,卡拉OK厅和没有春夏秋冬没有阳光与星星的屋子,人应该会纯粹得多呵。
就在这样的对话中,我沉沉地睡过去了,醒来时已是薄暮时分。骑着自行车返回,竟然是洗涤过的轻松,城市的音响在播放时下热播的“追梦人”:让青春吹动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不知不觉这城市的历史已记取了你的笑容……我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了:红红的心中蓝蓝的天是个生命的开始,春雨不言隔夜的你曾空独言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