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过工作的人都知道,在面试官前面抱怨前公司是大忌。有些人对此不理解,因为他们觉得部分人确实曾对公司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而公司又不近人情没有给到他们应有的回报,如果因此心怀不满又有什么错?我想告诉他们的是,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哪个面试官都没有时间也不会去求证你说的情况是否属实,但是他们可以肯定的是,一个对前公司满腹抱怨的人,是很难怀有感恩之心的。
很多老板都很反感自己的员工没有半点感恩之心,而是整天数落公司的种种不是,工作仅仅是为了那点工资,即便是跳槽,也是带着眼泪和怨气走的。有人甚至指出,现在的员工实在太没有人情味,太不知好歹,这样的人永远成不了大器。
都说做事容易做人难,有才无德的人再怎么能耐都不受欢迎。专业知识可以学,做人的言行却是由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决定的。无“德”的人,目光永远只在自私自利的基础上,不会尽心工作,也看不到更长远的方向。
现实的压力让职场人越来越缺失职业道德感,人们为“钱途”工作,说到底都是为了自己。但是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我想知恩图报的人永远都不会被遗忘。
有一个年轻人,来到某大城市打工。为了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他每天奔波在各人才市场,不停地浏览各大招聘网站,处处投递简历。可是时间过了一两个月,简历也投了几百上千份,始终是石沉大海,没有音讯。
有一日,年轻人终于收到了一家公司的回信,然而信的内容并不是关于聘用的事宜,而是斥责他在没有搞清楚招聘状况,并未仔细阅读该公司的招聘信息的情况下乱投简历。信中还用极为讽刺刻薄的言辞羞辱了他,并告诫他根本就不值得公司聘请。
年轻人收到信后,并没有先想到发怒,而是仔细看了内容后,以尊敬地语气给对方回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向对方表示道歉,并诚恳地接受对方提出的这些意见,也很谢谢该公司给他写的这封回信。几周后,年轻人被录用了,聘用他的正是写这封回信的公司。
多数人的眼光总爱停留在个人的不幸,于是怨声载道,感叹世态炎凉。当他们获取的时候,又好大喜功,把一切成果归咎于自己的高能力,而忘却了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不懂得感恩和回馈。这样的人多半是目光短浅,即使获得短暂的成功,也难有大的发展。
感恩是一种良好的心态,也是一个人内在涵养的体现。有“德”之人总是抱怨少,努力多,时刻不忘自己得到的。有付出,有回报,用自己所得的去回馈企业和社会,才能有更大的回报,这是一个巨大的良性循环圈。
蒙牛集团总裁牛根生,当年以洗瓶工的身份进入呼市回民奶食品总厂(伊利的前身),用尽了10年的时间,他从一名洗瓶工坐到了副总经理的位置。牛根生为伊利这个品牌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却因为与郑怀俊的恩恩怨怨被迫离开了伊利。
当年和牛根生一起离开的若干人等,不但成不了伊利的功臣,还被伊利扣发了1998年的工资。几年的奔走,苦于没有证据,工资最终泡汤了。即使是这样,牛根生也从未恨过郑怀俊和伊利。2002 年,他拿出了自己在蒙牛的年薪和奖金补发了这些人的工资。郑怀俊落难后,他仍然慷慨解囊,帮助郑怀俊和他的家人。
到现在,牛根生依然表示:感谢郑怀俊的知遇之恩,感谢伊利为他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他说:“我在伊利干了16年,在蒙牛才干了5年。我最好的年华献给了伊利,在这里流过的泪、淌过的汗、洒过的血,比在蒙牛多的多!所以要说感情,我对伊利的感情,实际上不比对蒙牛的少。”
无论企业怎样,老板怎样,我们一定要知道,起码他们为自己提供了一个工作机会,一个表现的舞台。没有这个舞台,你想要的一切成就都是空谈。企业是一个盈利的机构,需要养活成千上万的人,老板不是圣人,有私心也是在所难免。如果有些时候,企业或者老板为了大的利益牺牲了个人,请先不要想着怨恨,多想想你在此得到的一切。
每个人从一出生就在索取,小时候是父母的,长大了是企业的、社会的,索取只是为了更好地回报。个人光有索取回报,企业无法生存,社会无法发展,个人也没有将来。
接受任何一份工作时,我们首先应该问问自己,企业给了我们一个舞台,在这里,我们又能做些什么?而不是在工作开始前,就想我能得到什么?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付出肯定就没有回报,付出永远都是摆在最前方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但这并不是我们拒绝付出、感恩和回馈的借口。从根本上来说,索取本就不是出发点。工作不仅仅是为了钱,人活在世上,需要有价值,工作是实现自我价值最好的方式之一。付出没有回报,很可能因为付出的方式不对,没有效果。
工资待遇都要谈,亏本的交易谁都不愿意做。但是物质和金钱的回报,只是对我们付出的劳动的一种认可,不是最终的目的和手段。社会就像一个游乐场,任何一个游戏都有其内在的规则,生活也好,工作也罢,不可以违背其自然的规则。人只有在金钱和道德之间寻找一种平衡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个人的心里,如果被怨恨和不满充斥着,就再难装下其他的东西。这些魔障,总能迷惑人的内心,让我们偏离自己的方向。丢了“德”,也丢掉了自己内心的勇敢和坚定,没有良好的心态和信念,又如何坚持奋斗。懂得感恩和回报的员工,总能让老板高看一眼,德才兼备的人才才算得上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