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 年,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了“蝴蝶效应”:误差会以指数级增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微小的误差随着不断推移将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后果。他认定其为“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即“混沌”,又称“蝴蝶效应”,南美洲蝴蝶拍拍翅膀,将使北美洲几个月后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
这个理论被提出的时候,在科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认为这纯属无稽之谈,甚至有不少科学杂志拒绝刊登这篇论文。但此后,该理论得到科学论证,也逐渐被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人们将其归纳为: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即细节能够影响全局。
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现代人已经不缺乏表现自我的机会,成功人士比比皆是。于是很多人每天都开始寻找机会,有人希望通过找一个好工作来体现个人价值,也有人希望通过创业来实现其社会价值。然而多数人是失败的,为什么?是智商、背景还是运气的差别?
有句说: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想这不仅仅是用来自我安慰的借口,也是真理。世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见成功与职业无关,每一种职业都有成功的机会。比尔盖茨可以创业成为世界首富,唐骏打工也能成“皇帝”。
但是机会不会摆在大街上等你去捡,茫茫人海中获得成功的人寥寥无几,足以见得机遇总在不起眼的地方。从蝴蝶效应引申出来的道理,我们能看到,细节可以影响成败。
天天坐在家里幻想做大事,即便真的悟出了什么门道,不去一步步实施也是空谈。宏图伟略不能带来直接的成功果实,还需要有细节的执行策略。任何一个计划进行之前,我们都需要把它细分到每个步骤,关注到每个细节,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改善才能成功。
在上海,出租车司机的月收入平均在三千多元,高一点的也不过四、五千,而臧勤能够月入八千被人称为最牛的哥。这个最牛的称号不是因为他的收入比别人高一倍,而是他这个小小的出租司机,能给微软的高管上课,他的事迹成为很多企业学习的教案。
在当初,臧勤说到自己的收入时,根本没人相信,甚至有人到出租车公司查询了他的记录后才确信此事。可是这个业绩不是靠运气得来的,是臧勤从事多年出租司机工作从细节中通过不断观察和实践悟出来的。
开出租六年后,臧勤对路况完全熟悉了,技能也有很大提高,努力工作却无法换来收入的增长,于是他开始观察和研究开出租的技巧。一般的的哥核算成本时,都会算跑了多少公里耗了多少油,但细心的臧勤发现,时间成本比油钱更重要。他细算了一下,在上海每辆出租车每天交给公司378元,油钱190元。378元占了成本的70%,细化到每个小时就是34元,每分钟0.57元,而这个378元和日工作时间都是固定不变的,这就意味着时间成本不变,重要的是在同等时间内创造更多的收入。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核算,他提出“宁可走高架桥(绕点路),以油钱换时间”的理论。比如,走桥下,到某一地点要20元钱,一路红绿灯,走下来可能需要25分钟;走高架桥,可能多走两公里,但只要15分钟,他也只收20元钱。两公里油钱八毛钱,他用八毛钱从乘客手中买回了10分钟时间,利用这10分钟,他又可以拉一个起步价(上海出租车起步价11元)。这样算下来,他多花八毛油钱,却多赚了11元钱。
臧勤除了开出租,争分夺秒算时间成本,还很善于观察行人,从细节判断他们要去的地方远近,以选择最赚钱的路线。一天在人民广场,3人在前面招手。一个年轻女子,拿着小包,刚买完东西。还有一对青年男女,一看就是逛街的。第三个是个里面穿绒衬衫的,外面羽绒服的男子,拿着笔记本包。他毫不犹豫地停在第3个男子面前。
这个男的上车后就忍不住问,为什么臧勤抛开前面两位顾客直接开到他的面前。
臧勤回答说,中午的时候,还有十几分钟就1点了。那个女孩子是中午溜出来买东西的,估计公司很近;那对男女是游客,没拿什么东西,不会去很远;你是出去办事的,拿着笔记本包,一看就是公务。
那个男的立刻回答,你说对了,去宝山。
很多的哥总认为他运气比较好,事实上,他把乘客的生活规律、工作规律、消费规律,当成了自己的工作规律,而不是靠运气。比如,下午5点半到6点半,正是堵车高峰,他利用这段时间吃饭休息。再比如,上午9点半,大多数公司都开始上班,只有贸易公司的人才会出去会客户,所以,这时他就去贸易公司门口候着。而晚上9点半,正是审计公司、广告公司的加班时间,他有跑去这些地方守株待兔。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往往是从细节折射出来的,但是细节导致成功绝对不是幸运的眷顾,这只是一种看似偶然的必然性。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能把平凡的事做好就已经不平凡了,关注细微之处,总能发现成功的亮点。
成功人士对于机遇总是有着高度的嗅觉能力,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观察到被人忽略的关键。解决问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收集最及时的情报,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略的细微处,也许就是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