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 年,组织行为学权威、美国圣迭戈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斯蒂芬·罗宾斯首次提出了“团队”的概念: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在随后的十年里,“团队合作”的理念开始风靡全球。
再能干的员工也只有两只手,单打独斗不是长久之计。能力再强也不能一人撑起一片天,完成一个大项目,恃才傲物的人不仅会遭同事的疏离,还会让老板嫌恶。大大小小的企业逐渐奉行“团队合作”至上,并将此作为考评人才的重要条件。
个人的优势并不能代表团队的优势。如今社会的分工越来越明细,对于每个环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一个人无法精通到方方面面。要做好一件事,绝大部分时候依靠的都是团队的力量。
浩子在一家小公司做业务,刚进那会,公司规模小,业务量也不大。他所在的市区业务组总共5、6个业务员,做的都是市里生意,每个人都按固定的线路划分了负责的区域。浩子做业务特别能吃苦,也很有责任心,风雨无阻地跑单,所以他的业绩一直是组里最好的。
两年后,因为公司发展需要,区域的业务量加大,且拓展了新的渠道,区域就需要配置更多的人员。浩子既是老业务又业绩突出,很自然地被提升为片区的主管。这样一来,他手下多了3个业务,平时的工作也有人帮他分担了,轻松了不少。
让人不解的是,以往那么优秀的浩子却开始一筹莫展,不但丝毫没有轻松,业务的发展也不如当初预料的那么好。首先,他团队的流动率是最高,一年之类,3个业务换了三轮,似乎个个对他颇有微词。其次,他团队的业绩是最差的,增长率最低。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他居然比其他任何一个主管都忙,每天头疼的事情不断,跟救火队员似的到处解决麻烦。
销售经理为此很头疼,浩子确实是一个优秀的业务,这是几年来有目共睹的,但现在的情况又实在很不乐观。话谈了不少,他感觉浩子自己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只怕问题更严重。
无奈之下,销售经理找到人事经理专门商讨了他的问题。人事经理说,其实他也早就做了一些调查。他和所有的离职者都谈过话,他发现浩子团队中离职的人员都提到这样一个问题:浩子有着优秀的业务能力,他有很强的执行力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解决问题也得心应手。但恰恰是因为这样,他不太相信其他人,特别是新来的下属。浩子害怕他们出错,很多事情宁可自己辛苦也要亲力亲为。即使下属自己主动去问他,他也不耐烦,与其花这么多时间给别人解释,自己早就处理掉了。更何况他害怕如果他们哪个地方没听清楚,在细节上出了问题会给他带来更多的麻烦。
因为这样的心思,浩子总是派一些简单的事情给他们,比如已经谈好的生意让他们跑腿取个单什么的。浩子因为不相信团队,在业务进程中都是亲自去跟进,导致下属对业务进程一无所知,最终无处下手。时间久了,下属觉得跟着他学不到任何有用的东西,也没办法发挥自己的才能;而浩子又觉得,招来的人都太不中用,一点不得力,还要天天担心他们出错给他带来麻烦。
可是业务量的加大让事情越来越多,中间的麻烦也越来越多,浩子开始应接不暇。由于他对团队的不信任,大家又无处帮工,只有一伙人看着他一个人忙。这些觉得浪费时间的人纷纷离职而去,浩子也开始力不从心。浩子自恃过高和对团队的不信任,最终让他陷入了恶性循环的困境。
我们必须承认,任何人都不是万能的,团队永远是成功不可缺的必要因素。一个再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执行团队。团队的力量不可估量,唯有相信它,才能获得成功。
团队协作可以带来比众多个人能力简单相加更强大的力量,这是一个1 1>;2的不等式。关键之处在于必须首先获得每一个成员统一的认可,这就好比很多人拉一辆车,认可了一个目标往一个方向使劲才能加速。老板的指令通常都是以团队利益为目标的,团队成员认可并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团队利益又是每一个成员利益的基础,团队是让个人展现自己的平台,依赖团队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智。这就像地基和高楼的关系,没有坚实的地基,高楼就无法稳固地矗立。如果因为自己的目中无人被团队所遗弃,就会因小失大,毁掉了自己的根基。
进入团队并不代表个人的能力和作用会被缩小、被忽略,不要害怕被埋没而孤芳自赏,远离团队。没有一个团队会只用一种人才,在团队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人分担着不同的部分。你可以不是一个通才,但你一定要有一技之长。在某些领域的能力突显,同样会提升你在团队中的重要性,让老板刮目相看,即使有人想要抢功也无计可施。
这个世界离了谁都会照样转,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不可或缺的那一个。随时保持谦卑的心态,虚心向他人学习,与战友同盟能让你受益匪浅。融入团队,你才能更加了解团队,伺机为自己找到合适的机会来发挥自己的长处。团队的成长可以带动个人的发展和提高。想要适应团队的发展,也必须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
团队需要个体差异的存在,个体也需要依靠团队达成统一,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我们需要重视团队的力量,协作不仅可以让队友帮你分担问题和风险,更可以一起喝彩共同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