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外漂泊太久,不免会心生孤独,变得脆弱。人生不如意之事也十有八九,职场竞争的压力时时让人喘不过气,每次内心委屈时真希望找个知己倾诉、发泄,甚至抱头痛哭。可是细想之下,似乎总找不到那么合适的对象。
都说“他乡遇故知”是人生的一大喜事,很多人就感叹:这儿时的朋友就是知心一点,毕业后就难找到真心的朋友了。进入社会,大家都在为生存打拼,开始有了现实的观念,有了利益的链接,关系自然也就不那么单纯了。你的职业和身份决定着你朋友的多少和层次,你想多交朋友,交好朋友还得先掂量自己的价值。
话虽是这样说,可人毕竟是群居的动物,几千年来都脱离不了这种社会关系。到今天经济如此发达的地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显得更为密切。不建立自己的人脉关系网,就无法更好地开展工作,更别谈什么发展了。各大企业的招聘启示上也明明白白地写着:要有高度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职场,冷漠自闭是大忌,脱离了团队,一个人无法完成一个项目。即使你的能力再强,也要依赖他人的帮助解决你能力之外的问题。孤高自恃的人是不会受欢迎的,想要做好工作,就得跟同事处好关系。
对同事要热情平和,但自己的内心要有一个底线。俗话说:“一种米养百种人。”这个社会,人人各有心思,有君子也有小人。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工作交情不适于推心置腹,言行举止要保持不疏不密。
小方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远离家乡去了大城市打工。人生地不熟,他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份工作。刚入职那会,人事部给他简单介绍了一下各部门,认识了一下部门负责人,就算是入职了。
第一天报到,部门老大把他安排给下属的一个分管主管,主管又把他安排给了一个老业务当“学徒”开始实习熟悉业务。这个老业务是一个40来岁的中年男子,体态臃肿,一看就是很精明的人,小方对他没有几分好感。可是一想到这工作来之不易,何况自己还是来跟人家学本事的,公司也不喜欢员工搞内部矛盾,他就尽量让自己谦恭一点。
从上班起,小方对这位“师父”很是尊重。每日到办公室都会帮他把办公桌擦干净,收拾一下。这“师父”也毫不见外,似乎也挺好相处,平时有什么文件、小事,他都会安排小方去做,还会指点他有不对的地方。渐渐地,小方对“师父”也建立了好感,他觉得自己当初的想法太片面了。
因为人生地不熟,小方没有人脉关系,业务自然也很难有进展。这位“师父”倒是很好,总是劝他慢慢来,先熟悉业务的基本流程和一些要求。一段时间后,“师父”就开始带小方拜访部分客户,平时有什么应酬也会尽量带他去。虽然小方免不了要吃亏做点体力活,但他还是很感谢“师父”。
渐渐地,小方和“师父”的关系更亲近了,偶尔也会聊点生活的事,就如朋友一样。小方似乎把“师父”当成了兄长,而“师父”也是很关心他。一个多月以后,通过师父的引荐和小方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和一个客户达成了合作意向。虽然单子有点小,但毕竟是他的“开门生意”,小方很是兴奋。
为了感谢“师父”教导有方,也为给自己庆功,小方在签订合同的前夕请“师父”大吃了一顿。两人聊得甚是开心,喝了很多酒,一直到深夜才入睡。第二天,小方近中午才起来,“师父”已经回家了。
于是他满心欢喜地准备好材料去签合同。临走前,小方给客户打了个电话确定客户是否有时间,让他惊奇的是,他所谓善解人意的“好师父”居然抢在他之前就把合同已经给签了。小方如同遭了“晴天霹雳”,一时间都不敢相信。
挂掉电话后,他匆匆赶到公司,看到“师父”已经在办公室整理合同资料了。小方狠狠地看着这位虚情假意的“师父”,“师父”却似乎并没有觉察他的不快,一见他还很关心地问他昨天有没有休息好,并且主动提起合同的事情已经办完了要他不用担心,后续的事情基本也处理得差不多了。
小方终于知道什么叫人心叵测,事到如今,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了。可是为了继续生存,他也不好多说什么,就算捅到部门老大那里,搞不好还得给他来个斤斤计较、搬弄是非的罪名。怪只怪自己缺乏社会经验,太轻信于人。
像小方这样的遭遇并不足为奇,在职场,尔虞我诈的事时有发生,关键就在于大家互相之间存在了利益的争夺关系。正直的人会依靠真本事去取得利益,而小人则会用尽心计手段。我们不能因为有不择手段的人存在就不交朋友,但是也要防小人而慎交朋友。
对朋友一定要说真话,但不一定要实话。言行之中要注意分寸,重要的东西切不可毫不忌讳,倘若被别有用心之人传出去,很可能就成了替罪羊,或是做了无用功。没事时聊聊家长、新闻见识也可,尽量不要涉及有关工作的资料,更不要随便评论公司或是他人,要知道祸从口出。
为人处事,大度一点,是点小亏是福。不要斤斤计较,更不要贪图便宜。为了一点小事,得罪了小人,你的小麻烦就会不断。只要不涉及利益关系,就装得傻一点好了。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不管一个人对你表现得再好,都要有防备之心。做人不够真诚,自然交不到好的朋友,但是太过真诚难免就会变成了天真。在职场,信人七分就够,防人三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