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阿炳,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是罹患梅毒一生潦倒的可怜虫
还是被旧社会欺压,柔弱无助,又一腔悲愤的小老百姓
可是这些刻板的印象又何尝是那个真实的阿炳?
清光绪19年一轮满月,照耀着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
一声微弱的婴啼划破夜空,这是一个道士与佣妇私通诞下的私生子
后来别人都叫他阿炳
他或许本不该来到这个世界
佣妇带着这个私生子生活了四年,在那个礼教盛行的拘谨年代,这或许是滔天的罪孽
四年后拥护选择以自尽报复这个时代。私生子失去了母亲的庇护,被迫寄人篱下,又在四年后才再次回到道馆,随父亲做小道士
在那个年代,道教法法事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
阿炳随父亲学习起了道教音乐。
这孩子极为刻苦。学吹笛子,他迎着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秤砣以增强腕力。学二胡,他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
这孩子用自己的努力,为日后的一代传奇埋下了伏笔。
四年后,华家有子初长成。他开始跟随父亲参加各种水陆道场。
小伙子长的很帅,又有一副好嗓子,一表人才的样子,被人们誉为小天师。
小天师上有父亲庇佑,下有本事傍身,大约会一生平坦,前途似锦,安安心心做他的道士吧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
阿炳21岁时,父亲去世,他成为雷尊殿当家大道士
失去了长期以来对他严加看管的严师和严父,阿炳一下子空了,崩了,放纵了
他因交友不慎,开始逛窑子,吸大烟,吃喝嫖赌
荒唐的生活带来荒唐的结果。梅毒害他瞎了眼,丧失对道观的控制。昔日的小天师沦为一个大烟鬼,被赶出道观,流落街头
族人见他可怜,挑了个江阴的寡妇照顾他,没叫他饿死
阿炳在痛苦和绝望中痛思己过。这是一个倔强的孩子,并不会轻易地被人生所压垮
他没有破罐子破摔,而是换了一碗饭吃
曾经那个风华绝代的小天师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走街串巷,说唱时事的瞎子艺人
人们称阿炳是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不怕权势);人穷嘴不穷(不吃白食);人穷名不穷(正直)。
他不讨饭,不骂街,不怨天尤人。他靠着自己的一杆二胡哥颂心中的义
他编唱《十九路军在上海英勇抗击敌寇》的新闻,并用家传的红木胡琴演奏《义勇军进行曲》。一时间传唱甚广
日军侵占无锡后,阿炳和催弟一同到双方老家避难。这时他创作的《听松》,是一首气魄豪迈、情感充沛的二胡独奏曲,倾吐着不愿当亡国奴的爱国主义热情。
民国28年重返锡城,再操旧业。他每天上午去茶馆搜集各种新闻,回来构思创作,下午在崇安寺茶馆门前演唱;夜间在街上拉着二胡,演奏他创作的《寒春风曲》。
他的琴艺十分高超,可将琵琶放置在头顶上弹奏,还可以用二胡模仿男女老少说话、叹息、欢笑以及鸡鸣狗叫的声音。
关于那首最著名的二泉映月,则有着更多的趣闻与传言,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1950年9月2日,这位传奇艺人终于在贫病交加中溘然长逝
阿炳这一辈子很难被定义
他也嫖也赌也放纵,但他始终是那个正直善良的老艺人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悲喜交加
正如她他的音乐,哀而不伤,穿插着对命运的无数感悟
他的一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他说,老子不可怜,老子不讨饭,老子刚正不阿。老子这一生过的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