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家权威调查机构调查显示:调查全世界22个国家人们的快乐水平,其中美国人的快乐水平最高,有46%的美国人认为自己生活快乐。其次是印度,37%的印度人感到生活快乐。而只有9%的中国人觉得自己活得快乐,中国人的快乐水平是最低的。
人们有时候总是生活在过去痛苦的回忆之中,而看不到现在的快乐的日子。这种不断涌现的痛苦回忆,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可以说,没有一个人能随时感到百分之百的快乐。正如萧伯纳所讽刺的那样,如果我们觉得不幸,可能会永远不幸。我们可以利用大部分时间想一些愉快的事,应付日常生活中使我们不痛快的琐碎小事和环境,从而使我们得到快乐。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习惯了小的烦恼、挫折、牢骚、不满、懊悔和不安,既然这样,我们也可以选择习惯快乐啊。
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要学会如何从生活中寻找乐趣。所以应该抓住今天,主动地尝试和体验现在的生活,培养出快乐的性格。
下面就介绍一项加强人们现实观的心理训练:
用十分钟的时间,造一些有关“此时此刻”的句子。句子要用“现在”“此刻”“今天”“这会儿”等开头。例如:
此刻我感到很高兴。
此时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这会儿我正在做心理训练。
今天我要抓紧。
现在我的精神振奋。
如果我们想要引导自己摆脱过去的痛苦和对未来的幻想,就要培养自己的现实观。像刚才那样用“现在”“今天”“此刻”这些词来造句,这样时时来提醒自己,并融入到你的意识和潜意识之中。
倘若你中途就停止了心理训练,那么就得问自己是什么原因让你终止了练习?为什么你没能坚持到底?你感觉疲劳了吗?你是因为造不出这样的句子才停下来,还是自己没有意识到怎样停止的呢?
认真思考完这些问题后,继续练习造句并补上不足的时间。
一定要态度虔诚地做此项训练,不要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也不要自搞一套,随意添减内容。
做这项心理训练的目的是要培养和增强“你现在是怎样做这事情”和“你正在做什么事情”的感觉,以此来培养你关注现在而不是沉湎于过去的习惯,使你能重新把握住全部现实的生活,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
如果可以每天都坚持做此项训练,这样日复一日后,必能做到不再回忆过去的痛苦和空想将来,只会立足于现在。
另一个培养快乐的有效办法:让人们看到自身的实力所在。具体方法是:在一个特殊的调查问卷中找出自己最突出的五个能力。在其后一周的每一天里,运用自己突出能力中的一项或多项。这些能力包括幽默感、积极性、美感、好奇心和求知欲等方面。经过这种训练,可以利用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去完成可以带来自我满足的事情,从而产生快乐。
其实,快乐是一种心理习惯,是一种个性化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健康的性格。习惯是由于重复练习从而巩固下来的一种行为方式,快乐既然也是一种习惯的话,就说明它是也可以通过练习而产生的。就比如刚开始进行体育锻炼可能还不太舒服,一旦成为习惯,不活动就会觉得难受,因为它已变成生活的相应的部分,固定在人的行为中了。培养自己快乐的习惯,改变积习,练习体验,你就会发现忧虑、罪恶、敌意会慢慢消失,而快乐和自信会慢慢增加。
只有时时处处都寻找快乐、发现快乐,才能使快乐变成一种心理习惯。不顺心的时候,在遇到悲哀的情景和无法避免的困难的时候,如果我们能以愉快的心情来对待它,那么,它很可能就变得微不足道,变得有益且鼓舞人。养成快乐的习惯,含着微笑生活,那么,我们就会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使情绪不受外界情况的所左右。请大家记住,快乐其实是可以练习的,只要练习出快乐的性格,一切坏情绪都别想干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