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过来的李晚榆立刻拉着在床前哭的不能自己的二妹,轻声说(也是想大声也没劲那种):“二妹,我知道,你是晚桑,是我的最可爱的妹妹。别哭了,大姐跟你开个玩笑呢!”
“真的吗?大姐是真的吗?你是跟我开玩笑呢吗?你睡了好久,院里的爷奶叔伯都说你会死呢!“
“不会的,大姐怎么能舍得你们呢!”李晚榆话音一落。
“今天的猪草你俩打了吗?打不够今天别吃饭了。”就斜地里横出一个苍老的声音。
李晚榆仔细回想了一下这是奶奶李石氏的声音,李石氏一个心眼偏到胳肢窝的老太太,在这个普遍吃不饱的年代,自家奶奶确是个有些丰满的精明老太太。在这个男尊女卑,奉行女子无才就是德的落后世界里,奶奶却是一个写得一手好字,画了一手好画,绣的了一副好花,织的了一匹好布的全能型女人,没人知道这位奶奶的来历,只知道她是爷爷李青山在战场上救下来的女人。这个女人的来历被村里的大多老人津津乐道。
奶奶李石氏育有五个儿女,大女儿李群英,嫁进了隔壁刘家村的大田户刘家,这刘家只有一子,说是刘家老太太生下长子的时侯坏了身子,这么多年除了长子之外无所出,因着两家隔的村子并不远,加上自家爷爷李青山却与这刘家老爷子是靶兄弟,俩人曾一起上过战场的,感情自是不必多说。
大女儿李群英虽是姑娘,却因着是老太太的第一个孩子而娇养的格外憨实(地方话:憨厚又老实)嫁过去却一连给老刘家生了两个赔钱货,在婆家过的日子也是相当辛苦,离着自家娘家不到十里路,确是一年也回不来一次,奶奶心疼女儿,各种贴补,到处为女儿求生子偏方,黄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大姑家十四年前生下了大堂哥——刘家宝。因着前面生了两个女儿在婆家站不住脚,生了儿子后站稳脚跟的大姑,却把这位大堂哥给宠上了天,十四岁的男娃晚上睡觉还得和爹娘一起睡,基本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稍有不如意就满院打滚儿。李晚榆对这位大姑没什么太大的印象,只是后来听说她与那位精明的大姑丈一起去镇里开了一家小饭馆,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红火的日子背后更是不能常回娘家,每年也只有在初三拜年的这天才能见到这位,称不上漂亮却总是眼睛里盛满笑意的大姑,大姑忙碌的日子两位堂姐就会暂住到外家过一阵子。只是两位堂姐回来的时候身边总是带着这位不讨喜的大堂哥。
爹爹李长生是奶奶李石氏的长子,一个木讷不爱多言的老实汉子,大姑婚嫁刘家富裕聘礼极多,爷奶都是爱面子的人,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为了匹配刘家的聘礼掏空了家底,这个与大姑只差一年汉子也到了婚娶的年龄,媒婆们却因着自家还有尚在读书的弟弟,两个未出阁的妹妹迟迟不敢为这个汉子保媒。
李晚榆出生的这个地方是大河镇李家村,这个村里十有八九都是李氏族亲,偶有几户是外来的,母亲李王氏的娘家也在这李家村,就是这几家外来户其中一家,虽是外来人家,一家老小的日子却是过的十分惬意的,安置李家村先后置产二十余亩上好水田又几亩土田,又置了一座三进的院子,算是富足。王家二老为人和善,勤快持家,也是生有三女两子。幼子过继给了在州府发达的大哥家里。并不和家里有什么往来,只有年节会来做亲近亲戚走动。剩下一子三女相继成人,媒婆几乎是把门槛踏破。王家长子——王大富去了东临村孙村长的女儿。剩下三女是各个聪明能干,次长女王樱馨嫁给了镇上蒋家的教书先生——蒋靖安。蒋家是镇上的外来户,却因为有个秀才,日子过得也算富足。唯有二女王樱雅嫁给了原主这不靠谱的爹,为了这个王家二老眼泪哭干,没办法想象闺女嫁过去会有多辛苦。家徒四壁还有一大家子等吃等喝,小姑们没外嫁,家里还有幼弟上学。幺女王樱黎就嫁给了县里仉瓦匠。别看瓦匠,这个年代的瓦匠可都是不传外人的手艺,是以家里最为富足。
李家老三是二姑李秀芬,这是这个年代标准的肤白貌美的漂亮姑娘,继承了奶奶石氏的精明,那通身的气派就像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小姐似的,怎么都晒不黑的皮肤,真真是羡煞一村老老少少的女人们。这样一个漂亮的女人,嫁给了王窑村王家族长家幼子王喜财。可是李晚榆的印象里这位姑姑极好美的,每每回娘家都要带着各种胭脂水粉,家里的大姑娘们都爱缠她。
李家老四幼子李冬生,一个连考了几次秀才都没考中的童生,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酸腐,满口之乎者也,娶了临镇边张湾村村长的女儿李张氏,个不高,精巧的丹凤眼里时时闪过算计,单薄的嘴唇说着讨喜的话,不高兴的时候直线紧抿的唇就稍显的有些刻薄。
李家最小的就是小姑李秀香,待字闺阁未嫁,是家中最受宠的女儿。
李晚榆脑海里过完这一大家子人以后,就感觉人生无望,傻憨憨爹爹挣得银钱都交给了便宜奶奶,便宜奶奶把家里的银子都贴补给了便宜叔叔,偏生我这便宜的娘亲又只生这四个丫头。奶奶生的女儿千娇万贵,娘亲生的女儿就都是赔钱货。这都什么跟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