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八月下旬,我接受一个年轻人的盛意,到承德住了两三天。吾从众,重点是看避暑山庄和外八庙,连带还有棒锤山、蛤蟆石等。车到承德,住在宾馆,看就成为任务。这有如欠债,以早清为是。幸而带个望远镜,那个天然怪物石棒锤,可以远观,几秒钟了事。至于庄和庙,就要入门,步行,上上下下,委曲宛转。我老而不佚,又少游山玩水的兴致,已经多年没有自己买票入门看什么。这次入一次庄门,多次庙门,才知道门票如物价,也早已扶摇直上。而且不只此也,大门之内还有不少门,有些门,想进去看看,还要买票。这样票票票,比如山庄,我们老中幼共六人,侵晨进去,中午出来,我是客,不好问主人花了多少钱,总当不少于二百元吧。花钱,是来看皇家的遗存。
收钱呢?我忽然如禅师之顿悟,确认这正如昔日旗下人之至时领老米,仍在吃皇粮。顿悟之后,老眼昏花立即变为火眼金睛,看到吃皇粮,又不只卖门票一种形式。比如我们游须弥福寿之庙,在一个殿后看殿顶上有几条金龙,感到诧异,自言自语,说“这是怎么回事?”旁边一个卖冰棍的妇女热情回答,有如背书,说乾隆如何如何,终于九条不成,成为八条云云。背书毕,收导游费三元,此亦吃皇粮也。又如庄门庙门之前之内,卖纪念品的多于过江之鲫,同游的买了一件胸前印避暑山庄四个字的背心,货未必佳而价未必贱,这也是吃皇粮。再如我们在山庄门前吃早点,豆腐脑明显比北京贵,贵何以还有人吃?曰,有人吃皇粮也。显然,如果火眼金睛高抬远看,吃皇粮的又不只承德一处,限于清朝,由沈阳到北京,总不少于十几处吧?
这吃皇粮现象使我想到一些问题,不是来自皇粮该吃不该吃(不违法败德而赚钱总是可以的),而是来自宣统皇帝逊位近百年之后,何以有些人还能够吃皇粮。只是不少人喜欢凭吊历史遗迹,或兼欣赏园林、建筑等的技艺吗?我看是还有另外的原因,那是对皇家的生活还感兴趣,甚至还有好感。因为有好感,就乐得趋前细看看,也就舍得花钱。
是深文周纳吗?有多种宣扬皇帝的电视剧可以为证。据说,编电视剧并进而演之也是赚钱的一条大路,演,要有人看,也就是要有人肯花钱买。说起来,这也是言行难得一致的一种表现,言是厚古薄今不好,行呢,你演样板人物如何积极为人民服务,硬是很少人看,看的人哪里去了?是开另一个频道,看李三郎抱着曾是儿妇的杨玉环,卿卿我我去了。语云,有买的就有卖的,于是唐明皇之不足,又编造了康熙、雍正、乾隆等等,仍不足,还要来点女的,于是又编造或正在编造西太后和武则天。不错,武则天、唐明皇直到西太后老佛爷都是有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历史者,已然之事实也,我们可以知道,或说应该知道,所以我们就读前四史,直到《资治通鉴》等等。
读,是想:一、多了解些过去;二、“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鉴者,镜子也,照见什么?限于唐明皇、乾隆之流,也可以照见无限之多。只说两种我认为必不当忽略的,是:一、皇帝是手里拿着统治权的人物,他(或她)的权大到除去他自己,谁都可以杀;二、他产生并存在于一种极端不平等也就极端不合理的制度之中,他的所有活动(包括享用)都是这极端不平等、极端不合理的具体表现。事实是这样,宝座之下的人怎么看呢?两千年前的刘邦之流是,“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我们生在两千年后,学过或听说过概率论,应该知道,能如此的大丈夫,机会不过一个,而几乎等于必然,只能在大丈夫的宝座之下,任其宰割。所以,且不说凭良心、信理性,单靠小算盘,对于皇帝统辖的制度及其一切活动,我们都应该斩钉截铁地说,不要。
可是看这类电视剧,我的印象,编、演,都兴高采烈,其意显然是要,而不是不要。看客呢,很多人牢记节目单,至时不放过,当然也是很感兴趣。我,就算做杞人忧天吧,总觉得这里边隐藏着不少说大就大的问题。其一,编演这些,至少事实上是在颂扬皇权,借用环保的术语,会污染看客的思想意识。其二,演,看,有兴趣,轻则表明未能明辨是非,重则表明还没有厌弃专制制度。其三,其结果,平等而民主的思想、制度以及生活方式的树立,至少是就不那么明朗了吧?
所以,我不隐瞒观点,我不赞成编演这类宣扬皇权的电视剧,也不愿意看这类一人为所欲为、大量甘心为奴的人在宝座之下山呼万岁的丑态。但是正如孟德斯鸠所说,“帝力之大,如吾力之为微”,宣扬皇权,有人愿意看,能赚钱,就会有人编,有人演,有荧屏播放,也就会有许多人看,不赞成又能奈时风何!无已,只好听孟老夫子的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我未达,连老伴喜欢看“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也管不了,只好拼命写文章,卖稿,攒钱,以期终于有一日,能够买个国产黑白而且尺寸小的,以实现自己任意选频道的小自由,而有了这小自由之后,如果荧屏上出现唐明皇、西太后之类,我就改个频道,看赵忠祥解说的《动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