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1.自立是生存之本
自立是生存之本,总是依附于别人的施舍和帮助生存的人,很难成长。教育孩子学会自立自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依赖别人,用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学得本领,得以生存。
挪威戏剧家、诗人易卜生先生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坚强的人就是独立的人。”培养一个坚强自立的男孩就是送给孩子最大的一笔财富。自立是一种生活能力,它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从不同的角度影响着男孩的成长和发展。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好汉。”这些无疑说明了人要学会自立,更要懂得自立。因为总有一天孩子会长大,许多事情都要自己解决、自己面对。作为家长不能事事都谦让,因为不懂得自立的人终究会被社会所淘汰。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温室。但是,孩子们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和温室中,终究要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所以必须要他们学会自立,学会适应自然和社会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生存。
有这样一则报道:一位母亲由于过分溺爱孩子,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极大的不利。有一次她的儿子上街迷了路,这位母亲很着急地四处寻找,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了。为了让孩子不再丢失,她就对儿子说:“孩子,妈再也不让你出门了。”从此以后,她的儿子不能上学,就连吃饭、洗脸也只能在床上,所有的事都不让儿子干。现在她的儿子有30多岁了,但是智力还相当于7岁的孩子,根本无法自立。
这则报道无疑说明了一个问题,父母爱孩子要爱之有度,爱之有法,娇生惯养只能毁了孩子。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是在给他的未来加分。父母要从平时的点滴小事做起,锻炼孩子,使他养成自立自强的品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会自尊,增强自信,提高法律意识,逐步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往,并和谐相处,这些潜在品质会帮助他以后积极地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人。
2.科学地培养孩子自立
自立是一个人融入社会的根本,父母从小加以正确引导,才会逐渐培养孩子的自立。有的父母因为工作繁忙而疏忽了对孩子品质的培养,单单在意孩子的在校成绩及课业表现,也有的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剥夺了孩子的自由,这两种父母的做法虽说截然相反,但他们都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对孩子“自立自强”的培养。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呢?
首先,孩子的课业表现或学业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不要盲目地给予严厉的指责或惩罚,这往往容易给孩子增添莫名的罪恶感,进而摧毁他的自信心,造成孩子的成绩日益低落,对学习缺乏兴趣。这样的方式不但不能提高孩子的成绩,反而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凡事要相信孩子“一定能行”,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小小进步,多加赞赏,不要寸步不离地“看着孩子”,这会让他有种莫名的被监视的感觉,影响孩子天性的发挥。那些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人,总是很自信的人,所以父母不能忽视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要放手让孩子大胆地尝试,并及时赞赏,不要醉心于呵护孩子。否则,孩子就会养成依赖别人、无法自立的习性。
其次,家长要多与孩子牵手合作,鼓励孩子持之以恒地锻炼。培养孩子自立能力,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心血。小男孩好奇心很强,但是他转移注意力的速度也很快,家长要不断地为孩子打气,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当孩子第一次独立完成任务后,家长要及时鼓励:“你真棒!”“你能自己做,我好高兴!”强化孩子的独立意识,让孩子靠自己的力量来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培养孩子自立能力。教会孩子劳动,让孩子把劳动当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和其他孩子一起去做,而不要把劳动当做对孩子的一种惩罚措施。
孩子独立做完一些家务之后,家长要赞许和表扬他,但是最好不要承诺钱财等物质奖励,这样不容易形成孩子自觉劳动的意识,而容易把劳动仅作为获取某种物质需要的手段。让孩子参加劳动要有针对性,也就是劳动要有明确的目标,劳动的强度和量都要适当的把控。
发明大王爱迪生说过:“你知道我是怎样迷上发明的吗?告诉你,我是从小用泥块捏成城堡起步的。成功欢喜地告诉我,我可以创造一切。”家长要松开双手,多给孩子展示的机会。但由“扶”到“放”尚需一段时间的磨炼,要努力给孩子提供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家长既要有蹲下身子倾听的温柔,又要有放手让孩子飞行的勇气。当孩子已能独立睡上一个夜晚时,别忘了让孩子坚持天天自己睡,经过“被迫——自觉——习惯”这样的实践过程,孩子就形成了一种独立生活的意识。当孩子可以独立完成某件事情时,家长必须退到幕后,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让孩子在困难和挫折中磨砺意志,增长见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家长在引导孩子自立的过程中,要经常激励孩子,不要吝啬你的嘉奖,比如多说一些“你是最棒的”“你真行”“干得真出色”等话语,这些看似无足轻重,却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泄气时,给予适当的关心,要让孩子知道他周围的人很在意他,家人会时时刻刻支持他,让他有安全感和自我价值。当孩子遇到挫折缺乏信心时,家长应给予建设性的建议,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有时候孩子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做事没有找到方法而失去信心,找到了方法,信心自然就有了。
最后,家长对孩子的管放要合理适度,不要万事操办,要让孩子学会一些基本自理能力。多带男孩子接触一些问题,也可以为他制造一些障碍,让孩子到社会中去,接受现实生活的考验,让他体会到饥饿与寒冷、耐劳与吃苦、困难与挫折。
家长还要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孩子树立新的生活目标。教会孩子树立自信时,切忌过分自大。在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要引导孩子正确分析自己的情况,不断地提出新的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千万不能让孩子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骄傲自大起来,这样会制约其发展。这同样是孩子能自立自理应具备的调节能力。总之,在生活中,要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对自己说“我能行”。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