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屠格涅夫
1.宽容是在给人机会进步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一个人拥有健全人格的必要素质。只有学会了宽容,孩子才能够懂得如何去理解和尊重他人;只有学会了宽容,男孩子才会有爱心,才会有容人之量,将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顾大局、识大体的人。
宽容作为一个静态的词汇是指宽大有气量,不计较与不追究。一位哲人曾对宽容作了很生动的诠释: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这种高尚品质是需要人的一生慢慢积累、慢慢练就的,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的长期熏陶、影响、引导和培养的结果。我们不仅要珍视这种结果,更需要重视这种品质的形成过程。
宽容豁达是一个人人格魅力的体现,它不仅是一种美好的个性,也是一种冷静的处事智慧。只有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包容、去忍耐,才能换回一份人生的豁达。父母应该从小培养男孩的宽容,让孩子从小自然建立起一种“人格优势”。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天晚上,他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没有声张,他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过了不一会儿,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小和尚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们可以想象听到老禅师的话后,徒弟的心情,在这种宽容、委婉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
虽然一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脚跟上,这就是宽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缺点和不足是人性的必然。宽容别人的错误,谅解别人,多原谅一次多理解一次,就等于多给了别人一次机会,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人格魅力,使自己在个性完善的道路上再往前迈进一步。当然,宽容并不是退缩,也不是懦弱,而是明辨是非之后对他人做出的让步。
多带孩子去见识一些新鲜事物,让他喜欢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承受事物所发生的意想不到的变化。然后告诉孩子,宽容不仅要体现在对“人”的态度上,还要表现在对“事”和“物”的态度上。当孩子习惯于接受新事物,并能根据情形应变的时候,也就具备了宽容之心。
2.男孩要有容人之量
学会宽容,首先要学会“心理换位”,当双方产生矛盾的时候,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现在家庭中对孩子的娇生惯养很容易让孩子形成一种盛气凌人、唯我独尊的坏毛病,许多孩子只习惯于从自己的立场、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习惯于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如果能做到“心理换位”的话,就能更容易理解对方的意愿,从而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父母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这种思考方式,让孩子对别人多一点关爱、多一点大度。
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宽容,有心的家长会给孩子制定一张《自我表现记录》,让孩子如实把每天的表现记录下来,如每次与他人吵架,发生矛盾后,自己哪些地方表现得宽容有度,哪些地方处理得比较过激,让孩子对自己进行总结评价,家长在一旁引导,时间久了就会养成待人宽容有礼的好习惯。
父母自己也应当加强品德教育,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事为实例。如韩信胯下受辱、宰相肚里能撑船等,让孩子明白忍让、宽容的重要意义。同时以身作则,在家庭中做好孩子的榜样,这样不仅让孩子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也从行动上找到楷模。
同时,对孩子的“作业”表现,要定期进行总结评比,选出优秀的事例给予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孩子的自信和热情。
宽容待人、大度处事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做人的处事之本,更是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孩子道德素质的基本工程,让我们共同携手,用真心、真情、真爱去浇灌这些含苞欲放的和谐小花,让他们开得更加艳丽、更加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