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1991年,这年林栋六岁了,从小生活在穷苦的家庭林栋也比常人的孩子懂事的多。六岁的林栋就会帮助母亲和奶奶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王霞和林华看着孩子日渐懂事能够帮助爷爷奶奶做一些简单的事他们感到非常欣慰,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去深圳打工的决定。
1991年五月一日,林华和王霞收拾好行李,为家里准备了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后,告别了林栋的爷爷奶奶去往县城和林华的同学一起坐上了去往深圳的火车。离开前林华对林栋说:“孩子,你长大了,爸爸妈妈要去外地打工了,等爸爸妈妈赚了钱回来给你盖大房子取媳妇。”林栋虽然长大了但是他毕竟还是一个孩子,听不懂父亲临别前的这句话,但是他把这句话牢牢的记在心里。殊不知这句话是林华最后一次和林栋说的话,以后的日子里这句最真实最简单的话一直激励着林栋。
林华和王霞到了深圳以后和林华的同学以及同学的妻子一起来到了同学之前所在的工地。刚刚来到深圳的林华和王霞看着这座迅速发展的城市感叹着,这是一种新奇一种向往,更是一种对生活的希望。林华她们来到的工地是一座正在施工的写字楼,林华的同学和林华介绍了工地的一些细节后便带着他们来到了工头所在的工棚。工头打量了林华一行人问了问一些具体的细节就拿出了几张单子让林华一行人填写基础资料,填完资料后几人商讨了工资后林华和王霞都震惊了,工资一个月将近100元,两个人加起来一年有2000多的收入。这是林华和王霞不敢想象的。(这里解释一下,1990年深圳建筑工人平均工资150元一月,这个工资收入已经非常高了,当时成年人一月生活费用20元足够温饱。穷苦山村收入一年也达不到100元。当时城镇盖一栋房子用不上2000元。改革开放时期的深圳建筑工人基本都不回家过年。)
就这样,林华和王霞两人在工地上正式开始了他们的打工生涯。与此同时在家中的林栋开始在爷爷的辅导下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林栋的爷爷是外来人,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当时的山村孩子上学时间比较晚,山村的孩子一般都直接上小学。)林栋每天帮助爷爷一起务农,但是林栋每天傍晚的时候都会到村口唯一的土路旁静静地等待五分钟,他期待着远在深圳打工的父母能够早点回来。
就这样日复一日,转眼间两年的时间匆匆而过。1993年春节前夕,林栋收到了来自远在深圳的父母寄回来的一个书包,和2500元钱。林栋的奶奶激动的打开邮局的包裹,看看儿子和儿媳两年来第一次寄回来的东西中有没有信件。毕竟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林栋的爷爷奶奶也没有收到来自林华和王霞的一丁点信息。可惜的是包裹中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对林栋和爷爷奶奶说的“我们很好,书包是给孩子上学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