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横还是陈宇时就知道: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早期楼与阁有所区别,楼指重屋,多狭而修曲,在建筑群中处于次要位置;阁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平面呈方形,两层,有平坐,在建筑群中居主要位置。后来楼与阁互通,无严格区分。楼阁多为木结构,构架形式有井傒式、重屋式、平坐式、通柱式等。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修建的佛塔即为楼阁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楼与阁在早期是有区别的。楼是指重屋,阁是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阁一般平面近方形,两层,有平坐,在建筑组群中可居主要位置,如佛寺中有以阁为主体的,独乐寺观音阁即为一例。楼则多狭而修曲,在建筑组群中常居于次要位置,如佛寺中的藏经楼,王府中的后楼、厢楼等,处于建筑组群的最后一列或左右厢位置。后世楼阁二字互通,无严格区分,不过在建筑组群中给建筑物命名仍有保持这种区分原则的。如清代皇家的几处大戏园,主体舞台建筑平面近方形的均称阁,观戏扮戏的狭长形重屋均称楼。
古代楼阁有多种建筑形式和用途。城楼在战国时期即已出现。汉代城楼已高达三层。阙楼、市楼、望楼等都是汉代应用较多的楼阁形式。汉代皇帝崇信神仙方术之说,认为建造高峻楼阁可以会仙人。武帝时建造的井干楼高达“五十丈”。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修建的佛塔建筑也是一种楼阁。北魏洛阳永宁寺木塔,高“四十余丈”,百里之外,即可遥见。建于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高六十多米,仍是中国现存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历史上有些用于庋藏的建筑物也称为阁,但不一定是高大的建筑,如石渠阁、天一阁等。可以登高望远的风景游览建筑往往也用楼阁为名,如黄鹤楼、滕王阁等。
中国古代楼阁多为木结构,有多种构架形式。以方木相交叠垒成井栏形状所构成的高楼,称井干式;将单层建筑逐层重叠而构成整座建筑的,称重屋式。唐宋以来,在层间增设平台结构层,其内檐形成暗层和楼面,其外檐挑出成为挑台,这种形式宋代称为平坐。各层上下柱之间不相通,构造交接方式较复杂。明清以来的楼阁构架,将各层木柱相续成为通长的柱材,与梁枋交搭成为整体框架,称之为通柱式。此外,尚有其他变异的楼阁构架形式。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县府,都喜欢修建楼阁。中国古代的楼阁,或用来纪念大事、或用来宣扬政绩、或用来镇妖伏魔、或用来求神拜佛,其中又以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最为出名,并称“中国三大名楼”。
中国古代多在临水之地建楼,取凭高远眺,极目无穷之妙。达官显贵墨客骚人登楼一游,或际会四方之客,或酬唱应和之曲,放悲声,抒情怀,低吟浅唱,壮怀激烈,皆可乘兴而来,尽兴而去。故中国历代名楼皆有名诗佳作千古传唱。三大名楼能够享誉海内外,是和文人墨客、迁客骚人的文化活动分不开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序”、崔颢的“黄鹤楼”在成为千古绝唱的同时,三大文化名楼的盛名也就随之而来了。
除了赫赫有名的“三大文化名楼”外,中国的名楼还有:位于山东烟台的“蓬莱阁”、广西容县境内的“真武阁”、安徽马鞍山的“太白楼”、浙江嘉兴的“烟雨楼”、广州越秀山上的“镇海楼”、贵州贵阳的“甲秀楼”、四川成克都的“望江楼”、云南昆明的“大观楼”、山西永济的“鹳雀楼”等等。
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始建于唐开元四年。宋庆历五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格言,更使岳阳楼名闻天下。该楼高十九米,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的纯木结构。楼顶承托在玲珑剔透的如意斗拱上,曲线流畅,陡而复翘,宛如古代武士的头盔,为我国现存古建筑中所罕见。登岳阳楼可浏览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永宁寺塔:永宁寺始建于孝明帝熙平元年,由笃信佛法的灵太后胡氏主持修建,规模之宏大为洛阳千寺之冠。神龟二年,永宁寺塔建成。
永宁寺塔为木质结构,关于它的高度,史料记载不一,有说塔高九层,一百丈,百里外都可看见,也有说塔高四十九丈或四十余丈,合今约一百三十多米,加上塔刹通高约为一百四十多米,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佛塔。
孝武帝永熙三年二月,雷电击中永宁寺塔引发大火,可叹木塔从建成到被焚毁,仅仅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