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恂提醒道“大阿爷,这定州城只怕是不好攻,若是绕道直取汴梁,或许好些,再有就是这王知事,不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现在契丹军虽已被赶回幽州以南,但这次若攻打定州,难免不会引起反扑,避重就轻也该先取洛阳。
李嗣源闻言笑到“这王知事也曾和你父亲一起出生入死,还曾救过你二哥的性命,算是你们家的恩人。”
这是第一次听说,那应该王都和郭威是旧相识,为何这一路上两人表现的并不熟稔,李继恂思索着。
李嗣源拉李继恂坐下“七郎,听闻你轻功了得,我们有件事想与你相商!”李继恂点头“大阿爷但说无妨,这里都是继恂叔伯,继恂能做到的一定尽力。”李继恂明白,虽自己处在江湖但早已和这群人的性命捆绑在了一起。
“七郎,后梁自朱温开创,到朱友贞已历二十余载,当年你爷爷便有未了之心愿,就是消灭后梁,现朱友贞越发的昏庸无道,覆灭在顷刻之间。但是传国玉玺一直扑朔迷离,咱们也确定不了传国玉玺在哪个都城,听说朱友贞已经立有遗诏若是他死,谁帮他报仇谁得传国玉玺。这让我们一时不敢轻举妄动。所以我想让你去打探一下传国玉玺的下落,到时候好逼朱友贞禅位。”他并没有说禅位给谁,但李继恂明白,只怕他们已经说动了李存勖,让李存勖夺位。
乾化二年六月,郢王朱友珪在西都洛阳发动政变,弑杀朱温。他矫造遗诏,命供奉官丁昭溥赶赴东京汴州,密令朱友贞杀死博王朱友文。不久,朱友珪称帝。朱友贞被任命为检校司徒、东京留守,并代理开封府尹。
当时,朱友珪通过政变弑父而登位,有亏忠孝,因而未能得到功臣宿将的拥戴。朱友贞与姐夫赵岩、表兄袁象先密谋政变,伺机推翻朱友珪。他还遣使赴魏州,取得魏博节度使杨师厚的支持。次年二月,朱友贞用计策反屯驻东京的禁军龙骧军,派人到洛阳催促赵岩、袁象先起事。袁象先率禁军冲入宫城,诛杀朱友珪,控制了洛阳。
赵岩则携带传国玺前往东京,请朱友贞赴洛阳即位。但朱友贞却坚持要在东京称帝。是月,朱友贞即皇帝位,追废朱友珪为庶人。
朱友贞继位后,对于大厦将倾的后梁,也是无能为力,杨师厚被李嗣昭所杀,后梁开国大将所剩无几,于是他愈发昏聩起来。
这些都是李嗣昭同生共死的兄弟,李继恂应下。
李嗣源见他应下,更不好意思起来“我儿是嗣昭唯一子嗣,本不该让我儿以身犯险,可嗣昭是被杨师厚所杀,也是被后梁所杀,早日灭了后梁也是替你阿爷报仇。”李继恂明白这个道理。
让几位叔伯不必忧心,他去探得朱友贞传国玉玺究竟是在何处,以防万一,虽后梁皇宫有自己的人可是没有一位是江湖侠客,这些人做事和江湖中人相去甚远,不敢为用。他会在那里监视朱友贞的一举一动。
李嗣源等人见李继恂如此沉稳,不由得更加放心。这才堪大用的孩子倒是比李嗣昭还英伟了几分。李嗣源看着自己侄子,觉得脸上甚是有光。
李存勖命人拿来酒,请李继恂吃酒,李继恂推辞不过,便和叔伯饮起酒来。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十三太保更加兴奋,一边说着李存孝带兵到突厥,绕了个道,把蜀国打了个落花流水,只怕蜀国也归晋王所有了。
大家饮酒作乐,说起军国大事,李继恂知道十三太保李存孝作战最为刚毅勇猛。小时候听父亲说,叔父李存孝,十岁便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可谓勇力过人。凭着天生神力,再加上出色的武技,李存孝南征北战,天下无敌。得封天下第一勇士。不过将军和游侠总是不同的。四隐门这一派传承功夫都是以剑为主,巧劲儿取胜。而选拔士兵是要练习胆气、号令、技艺、营阵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二者并不能同日而语。
这也显得李继恂和众人有些格格不入,虽然这些都是阿爷的手足,但从本心来说,李继恂并不想居庙堂之高,更想处江湖之远。
听着各位叔伯想以后对他委以重任,李继恂毫不犹豫的便拒绝了,他的志不在此,还请各位叔伯海涵。
李存勖喝了很多酒语无伦次起来,“七郎,你没有打过仗,我和你阿爷我们一起戎马半生,可以说半辈子都是从马背上度过的,在马背上的时间比在陆地上的时间还要久,打过仗才知道权利有多重要。”
李继恂恍然,原来这个叔父只怕早就已经对王位动心了,只怕是因为没有传国玉玺,名不正言不顺,故此才一直未下定决心去自立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