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猪野泽
大禹治水功劳盖世。黄河穿流宁夏800里,在宁夏陆地留下大禹治水踪迹的,在《夏书·禹贡》中仅有 “至于猪野”四字。据说大禹治水,到猪野泽大功告成。猪野泽传统认为在武威。
猪野泽《史记·夏本纪》写作都野。都野、猪野系一音之转,都野就是猪野。猪野泽是《尚书·禹贡》记载的11个大湖之一。有学者说,猪野泽是一个面积至少在1.6万平方公里,最大水深超过60米的巨大淡水湖泊。《尚书·禹贡》《水经注》称猪野泽碧波万顷,水天一色。这里湖光波影,水草丛生,鱼游鸟飞,先民环湖而居。
1987年,我在大麦地看草场、看岩画时,不经意在地面上捡到了两块化石,一块大点,一块小点,凸显的纹路像细竹子,非常好看。拿回来摆在书架上,我想弄清它是什么化石。随后,找地质专家鉴定,他们说是石炭纪的海百合化石,距今约3.3亿年。据地史资料说,海百合是一种古老的无脊椎动物,属棘皮动物门,始见于石炭纪,生活在海里,身体呈花状,长得像植物,海洋里到处都是它们的身影。我高兴极了,原来我看岩画的大麦地,几亿年前竟是汪洋大海!大海消退了,山川出来了。陆地隆升了,黄河形成了。河西地区通往黄河的许多沟谷,地质时代都是黄河的源流,如中卫长流水旧石器遗址所在的西东流向的长流水沟,大麦地岩画所在的北南流向的大山水沟等。低洼地区的海水、洪水潴留在陆地上,行成了湖泊,这就是猪野泽。先民们生活在河边、湖畔,常受洪涝灾害,于是,大禹治水来了。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常在腾格里沙漠中转悠,沙丘中间的锅底坑中,风吹沙走,原始地层暴露。在这样的地方,我经常捡拾到先民的生活遗物,最多的是旧石器至新石器时代的各种石器工具、各色陶片。历史时期各朝代的瓷片多见,钱币也能碰上。有一次,我老伴捡到一个网坠,我愣住了,这里沙丘连片,沙漠中怎么能有打鱼的网坠?突然自拍脑袋,我怎么傻了,这里原本就是湖泊,先民捕鱼时留下了捕鱼网坠,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猪野泽(都野泽)的地理方位,史家考证在今甘肃武威。《汉书·地理志》武威郡条说:“武威,休屠泽在东北,古文以为猪野泽。”其后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南北朝史学家裴駰都依据《汉书·地理志》说:“《地理志》:都野在武威,名曰休屠泽。”遗憾的是他们省略了《汉书·地理志》关于休屠泽“古文以为猪野泽”、在武威“东北”的记载,割断了休屠泽与猪野泽的历史联系,使休屠泽(猪野泽)的方位由具体变为模糊。
猪野泽地理方位的详细考察,首推南北朝时期的郦道元。《水经注·卷四十》载:““经文”都野泽在武威县东北。“注箋”县在姑臧城北三百里,东北即休屠泽也。古文以(为猪野也。《禹贡》原隰底绩至于猪野。其水上承)姑臧武始泽,泽水二源,东北(流为一水),姑臧县故城西,东北流,水侧有灵源池(宋本作灵渊池)……泽水又东北流,迳马城东,城,即休屠县之故城也,本匈奴休屠王都,谓之马城。河又东北与横水合,水出姑臧城下武威郡,凉洲治。……其水侧城北流,注马城河。河水又东(北,清涧水入焉,俗)亦谓之为五涧水也。……河水又与长泉水合……(又东)北迳宣威县故城南,又(东北迳平泽、晏然二亭东,又东北迳武威县故城东,汉武帝太初四年),匈奴浑(昆)邪王杀休屠王,以其(众置武威)县,武威郡,王莽更名张掖,《地理志》曰:谷(水出)姑臧南山,北至武威入海,届此水流两分,一水北入休屠泽,俗谓之西海,一水又东迳一百五十里,入猪野,世谓之东海,通谓之都野矣。”
从郦道元考察所见,猪野泽位于武威县东北,泽水在武威县故城东(今民勤县东北约50公里处)分流为两条水:第一条水北入休屠泽,俗谓之西海,即今民勤青土湖、白亭海;第二条水又东迳一百五十里,入猪野泽(都野泽),世谓之东海,即今武威以东至卫宁北山的腾格里沙漠湖泊。
西海与民勤盐碱盆地
关于西海的位置所在。郦道元《水经注》引“《地理志》曰:谷(水出)姑臧南山,北至武威入海,届此水流两分,一水北入休屠泽,俗谓之西海。”从郦道元考察所见,泽水分叉的“第一条水北入休屠泽,俗谓之西海”,即今民勤青土湖、白亭海。
《夏书·禹贡》中的猪野泽(都野泽)水即今河西走廊东部的石羊河水。石羊河水古名谷水,发源于祁连山脉东段北麓的大雪山,全水系自东南而西北流经甘肃武威、民勤地区,终端注入民勤以北的东居延海。唐朝以后称百亭海、青土湖。
石羊河水系主要支流有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等,均源出祁连山东段北麓,从古到今哺育着河西走廊东部的武威、民勤绿洲。当地民谣说:“谷水流,流到潴野头”。
古代,白亭海、青土湖是河西走廊东部最大的湖泊,是鱼类等水生动植物的乐园。历史上,白亭海又称鱼海子,湖水湛蓝,鱼虾满湖。现在沙漠湿地中还能见到的芦苇、贝壳及河、湖沉积物,说明这里曾经是水乡泽国,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
现在,走在河西走廊北部,昔日的湖泊湿地已随历史而去,现已干涸为盐碱盆地,满眼尽是无边无际的沙漠和盐碱地。因为极度缺水,农民只好到处打井,地下水日益枯竭,终将耗乾,造成地下埋水急剧下降,土壤盐碱化面积加速扩大。如果湖泊时代的白亭海、青土湖还在,沙漠的东进南下能畅行无阻吗?
东海与中卫沙漠湖泊
东居延海古称猪野泽、休屠泽。湖水收缩后曾称“东海”“西海”。西北地区与“东海”“西海”“南海”“北海”“西北海”“西南海”关联的许多史迹传闻,大多指《禹贡》时代前后散布在这一带荒漠草原中的湖泊沼泽。
猪野泽,南北朝时期谓之东海。从现今腾格里沙漠中400多个湖泊的分布范围看,古代猪野泽西起今甘肃武威、民勤,东到贺兰山西麓,北达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南至今宁夏中卫,这一地域内的湖泊湿地,都是古代猪野泽(都野泽)的遗迹。所以,古代猪野泽世谓之东海名不虚矣!
关于东海的位置所在。《水经注》记载,第二条水从武威县故城东,即从今民勤县东北约50公里处向东流“一百五十里”即入猪野泽(都野泽)。以地图线段比例尺估测猪野泽(都野泽)的范围,第二条水东流“一百五十里”就到了在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察汗池毗邻地带。察汗池位于腾格里沙漠腹地。腾格里沙漠地下水位埋深一般1~3米,现有马三湖、头道湖、二道湖、三道湖等湖泊400多个。察汗池南面仅中卫营盘水、长流水至卫宁北山一线,现有小湖、笈笈湖、碱碱湖、荒草湖、白盐湖、马场湖、龙宫湖、高墩湖等湖泊10多个。以上湖泊都是古代猪野泽(都野泽)干缩后的残余部分。
大禹治水盛传不衰,可谓家喻户晓。望着中卫沙漠戈壁上俗传的“钓鱼台”,有人讥笑这是钓“沙鱼”。我想,这里曾经是碧波荡漾的猪野泽,大禹时代在此钓鱼绝无问题,流传 “钓鱼台”是对大禹治水时代地质地理的记忆,亦在情理之中。
大禹足迹所至之猪野泽,今已沧海桑田。多留些湖泊湿地,也是大禹治水的见证,子孙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