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观天色,可推知阴晴雨雪,携带雨具,免受日晒雨淋;看脸色,便可知其情绪好坏,免得不受人待见。学会察颜观色,实在是不可忽视的为人处世之道。知情绪,便能善相处;善相处,便能心相通;心相通,便能达到一致。
曹雪芹的传世之作《红楼梦》中曾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各种笑的情形与姿态: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暖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的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曹雪芹在这一段文字中,生动描绘了人在笑时的各种体态表现。
学会察颜观色,留意对方的表情,有利于互谅互让,和谐相处。当对方不高兴时,该治则治,该躲则躲,当止即止,就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纠纷,求得和睦相处,“琴瑟和鸣”。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察颜观色,及时地改变先前的决定,及时地退或进,及时地把自己的言行组合或分解,及时地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那么,人际交往一定会更加和谐。当然,那种阿谀奉承,吹牛拍马,惟上司命是从,为了个人利益,专看脸色行事的“小人”,理应受到的是鄙弃。因为察颜观色不是为了投人所好,而是与他人站在同一水平面上,旋转或是龟跃。
在世界的知识中,最需要学习的就是如何洞察他人。可以说,每一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每一个善于驾驭人的人都是善于察颜观色、善于察觉别人体态语言并做出有效反应的。
察言观色是一切人情往来中操纵自如的基本技术。不会察言观色,等于不知风向便去转动舵柄,世事国事无从谈起,弄不好还会在小风浪中翻了船。如果我们真能在交际中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解读对方的心思,也是一种本领。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王先生,在大学时,是一个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的学生。因此养成了骄傲的性格,王先生原本以为自己在公司里会一帆风顺,步步高升,但让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却处处碰钉子。公司里包括老板、同事、客户,几乎每个人都在给他脸色看,令他难堪。
有一次,刘小姐满脸不快地从老板办公室里走出来,看起来像是被老板骂了,王先生不知死活,立即走过去表示关心:“刘小姐,你是不是又被老板骂了,没事儿!别放在心上。”刘小姐很是不自在地冷眼看了他一下,硬生生地说了句:“没有的事,你别胡说八道!”说完,扭头就走了,把尴尬的王先生丢在了办公室的门口。
还有一次,王先生的一个朋友从国外回来,过来看看他,他想请半天假,可话刚说出口就被上司训了一顿:“没看到公司最近一段时间业绩不理想吗?还请假!不卖力工作想饿死啊!”碰了一鼻子灰的王先生,事后才从同事那里得知,这位上司刚被他的老板叫去谈过话。
通过这件事,我们不难看出王先生遭人白眼的真正原因。用俗语来说,王先生就是一点“眼力”都没有,明明知道同事被骂,心情本来就不好,他还非要去问一句。这样做的后果,无疑是在人家的伤口上撒盐,只能让人更痛。无异于火上浇油一般,刘小姐岂有不愤之理。像王先生这种没有眼色的人,谁都不会喜欢。
由此可见,在职场中与人交往,需要敏锐观察对方的“言色”,懂得“看脸色”,从而了解别人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出令人满意的举动,也只有这样才能进退自如,达成既定的目标。
所以,如果你我看不懂他人的脸色,就甭想读得出对方的心声,而在职场的人际互动过程中,这个懂得“看脸色”的能力就更为重要,不论是跟上司要求加薪,或是与客户谈判价钱,你都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来解读对方心意,才能知所进退,而圆满达成任务,如何才能读透对方情绪?
一、先看脸色
心理学家发现,人类至少有六种与生俱来的原始面部表情:喜悦、悲伤、厌恶、愤怒,惊讶,恐惧,通常在两岁之前,我们就已经能够用相同的脸部表情来表达这些原始情绪(即使一个小孩又盲又哑,仍旧会有这些情绪表情),而你我“看脸色”的功力也是自幼就养成的,在四、五岁时,我们就能辨认一半的面部表情,而到了六岁左右,看脸色的正确度就达到了75%,很神奇吧?!
至于辨认表情的诀窍,则在于分析脸部的几个重要线条:嘴角(上扬或下垂),嘴型(张开或紧闭),眉毛(上扬或下垂),眼角(上扬或下垮),眼睛(睁大或微眯),以及额头(眉毛上扬到额间有横纹,眉头紧簇则眉间有直纹),而我们之所以能区别这些情绪,是因为我们知道,某些脸部区域对辨认某些情绪特别重要。例如,以悲伤与恐惧而言,眉毛及额头就特别重要;而厌恶与喜悦的情绪则以嘴巴的表情最有意义,如高兴时嘴角后伸、上唇提升、两眼闪光,即笑容满面;而愁苦时则眉毛紧皱、眼睑下垂、头部低垂,呼吸缓慢微弱并不时发出叹息声。
二、肢体语言
真正说起来,我们在职场察颜观色的工作,通常不是有顺序的细部扫描,而是一眼成形的套装工程,而一个人自头至尾的肢体线索如此之多,要在瞬间解析实在不太容易,所以就出现了人体动作学来专门研究肢体语言,1970年Julius Fast写的《Body Language》问市后,人们就开始了“当对方交叉双臂就代表他反对;而眼神不敢直视就是撒谎”的铁口直段做法,导致大家开始有着错误的想法,寄望靠着几招几式就能破解对方心思,而事实上,作者Fast也一直强调,请别做梦了,要认定肢体语言绝非如此简单的!
要能正确地解读肢体语言,需先了解几个原则:
(1)肢体语言反映的,通常是一种生理状态(例如背痛)或一时的心智状况(例如沮丧),而不是更常态性的人格特征,因此用肢体语言来判断一个刚见面的人的性格,其实风险很高(他蜷着上身究竟是因为今天胃痛,还是他很没自信)?
(2)不同的情绪,往往可能会经由类似的行为来宣泄,例如眼神接触不佳可能代表不诚实、无聊、紧张、生气或傲慢,所以,千万别死记每个单独动作的意涵,而是要看整体的套装行为来做判断。
(3)“一致性”是解读肢体语言的关键,美国FBI 在训练调查员时,强调要看的不只是“他做了什么”,更是“他改变了什么”,如果对方一直低着头状似沮丧,此时突然因某个问题而激动抬头,那这个改变就值得大大解读。
(4)先清楚要找到的特质,就能确定解读信息的方向,先确定自己想看的是“诚实与否”,或“抗压能耐”的特质之后,再来收集蛛丝马迹,绝对比漫无目的的分析有效果得多。
在聊过了肢体语言的解读基础后,最后就让我们来做个测验,验收你的察言观色功力吧,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