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每个人都要面临很多选择,很多时候,难的不是绝处逢生,因为绝处逢生,是只有一条路,必须往前走,难的是,当你有很多选择的时候,该如何取舍。选择什么,舍弃什么,是一门学问。正确的舍弃,则是真正把握住了机遇。
很多时候,舍弃就是获得。人们常将“舍”与“得”合说成“舍得”,就是因为“舍”之东隅,“得”之桑榆。
如何取舍,才能让内心得到满足,才能最大限度感受到幸福?很多人一生犹犹豫豫,把选择权交给父母、交给恋人,甚至交给宿命,于是迷迷糊糊走上一条他人指定的人生轨迹,直到失去改变生活的梦想和勇气才恍然大悟,但一切都已经来不及,唯有遗憾。只有把取舍的权力留给自己,让自己去思考、去抉择,无论结果如何,才都可以勇敢地去负责。
人的一生本就短暂,刹那芳华,取孰舍孰?如果不懂取舍,胡乱迈出一步,也许将来就要后悔。
真正不计较的人,在幸福满怀的时候,他懂得要舍弃一些给予他人,而用全部的精力去牢牢抓住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这样的心你有没有?这样的沉静姿态你有没有?让我们学会做个不计较的人,把握良好心态,在我们的温馨世界里,把爱分给大家,把美好撒播出去,也许,你给予他人的对你而言不重要的东西,却是他人生命里的美丽水晶球。
提起潘石屹和他的“现代城”、“长城脚下的公社”,大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潘石屹的成功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1981年,潘石屹从北京培黎学校毕业,并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石油学院录取。1984年,潘石屹毕业后被分派到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工作。在那里,他的聪明和对数字天生的敏感博得了领导的赏识,并被确定为“第三梯队”。
有一次,办公室新分配来一位女大学生,对分配给自己的桌椅十分挑剔。当潘石屹劝她凑合着用时,对方非常认真地说:“小潘,你知道吗,这套桌椅可能要陪我一辈子的。”就是这不经意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潘石屹:难道我这一生将与这套桌椅共同度过?正在思变的时候,他遇见了远在刚刚开放的深圳创业的一位老师。他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
1987年,潘石屹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家当,毅然辞职,揣着80元钱去广东打工,后来去了海南,与朋友开公司,自己做老板,开始了经商生涯,凭借着个人的努力,潘石屹迅速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
1993年,潘石屹在北京注册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任法人代表兼总经理,开始了在北京房地产界的创新与创业,最终成了北京地产业的一颗新星。
潘石屹就是典型的懂取舍之人,所以他成功了,走出了自己的人生,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如果他当年没有舍弃稳定的“饭碗”,如今的他也许还在研究所里过着清贫朴素的日子,北京也会少了一座“现代城”。
懂得取舍的人,往往是拥有强大内心的人,他们不依赖外界的力量,不受制于出身与宿命,他们勇敢地为自己做抉择,理智分析,果断地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
也许你要说,你不是潘石屹,稳定的工作未必不比辛苦做生意好。诚然,潘石屹只是一个典型,他说明的不是职业的高低贵贱,而是一种懂得选择的智慧与魄力。你要懂得沉静,沉静下来,叩问自己的内心,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究竟什么是自己最大的追求,最不可缺失的梦想?想清楚了,就勇敢地去做,勇敢地去舍弃绊脚石,勇敢地去选择真正属于自己的未来与人生。调整自己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舍旁枝,取主干,只有这样,才不留遗憾。
也许前路坎坷,也许你选择了之后,会有比原先艰难许多的波折,甚至让你后悔做了这个决定,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这个时候,请相信自己,当你考虑清楚并痛下决心的那一刻,必然是已经预料到了未来的艰险,并愿意为之付出,为之努力。
不计较的人,脸上总是充满阳光般暖暖的笑意,他们对生活没有抱怨,没有哀叹,他们举重若轻,不多奢求一分,也不委屈自己。
取舍的不计较在于取舍之际,要跟随个人的理想,不要随波逐流,不要人云亦云,找到自己的平衡点,自己的临界点。
世间万物都有一个平衡点,事物之间也有平衡点,或称临界点。临界点之左之右都不是恰到好处,你能找到那个最佳的临界点吗?取舍之间就有这样的临界点。有时候取舍只在一念之间,悲喜也只在一念之间。
大部分的人容易陷入一个怪圈:这山望着那山高。其实你认为最好的东西是否一定适合你呢?你找到那个最适合你最能平衡你生活的临界点了吗?做个不计较的人,从现在开始,每天对着镜子,告诉自己,身边的爱人是你今生最完美的理想伴侣,目前已经选择的工作是你最喜欢的工作吧。只有放下那山的风景,内心才能平衡,心灵才能宁静,心情才能舒畅,也才能真正感受到这山的关爱,感受到坦然与洒脱。
取舍问的智慧,全在一个“悟”字。佛家常常说一个人有“悟性”,说的便是一个人懂得取舍的智慧,知道何为可取之物,知道何为必舍之事,取舍之间,如蜻蜒点水,却恰到好处。一念之间,却把世事想透,不多取一分,也不胡乱舍弃。聪慧如此,必然幸福满怀,于是就常听人们说某某人好福气,却忘了自己其实也可以有“福气”,只是曾几何时,没有掌握好取舍间的尺度与智慧,于是最终只能艳羡他人。
如今尘世中的人们,大多“终朝只恨聚无多”,做什么都想赢,做什么都不肯舍弃一分一毫。纵观社会,横看人生,既有饿死、穷死的,也有撑死、富死的;有人因祸得福,有人因福得祸……不胜枚举。何时该取。何时该舍?这个平衡点真是很难掌握,而天下也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我们能做的,就是根据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去综合权衡利弊得失。只要分析出利大于弊,即可做出取舍;而妄求只有利益,没有弊处,就永远选不对,心里永远不平衡。欲求太多的人,最不懂取舍问不计较的智慧。
一天,有一个人在沙漠里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酷暑难熬。就在快坚持不住的时候,他发现了一幢废弃的小屋,屋里居然还有一台抽水机。
他兴奋地急忙上前取水,可不管怎么做也抽不出半滴水来。这时,他看见抽水机旁,有个装满了水的瓶子,瓶子上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水装满!
这可怎么办啊?能抽出水来固然好,要是水浪费掉了而抽不出水来怎么办?自己不是有可能会死在这里吗?假如将瓶中的水喝了,还能暂时解决饥渴,为此,这个人犹豫不决。
思来想去,他还是将水倒进了抽水机,不一会儿,就抽出了清冽的泉水,他不仅喝了个够,还带足了水,最终走出了沙漠。
在临走之前,他把瓶子装满水,然后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先舍弃瓶中的水,才能得到更多的水!
取舍间的不计较就在于此,发现平衡点,果断地抉择,然后在这个平衡点之上去把握,去轻松地感受取舍之后的快乐与美好。
当然,也总有一些人,他们永不满足,将快乐建立在与人不断的搏斗争取之中,将目标不断地往远处推移。这种人快乐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其实,是苦是乐全在个人,每个人的渴求不同,每个人的快乐源泉也不同,了解自己,取舍亦符合自己的内心满足,这便能快乐,也便拥有了取舍间的不计较。正如不爱珠宝的人,即使置身虚荣浮华之境,也无伤自尊;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对股票或钻石并没多大兴趣;满足于田园生活的清雅之人,从不羡慕任何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爱好即方向,兴趣即资本,性情即命运。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一颗不计较之心。睁开眼睛,仔细地去观察,你会发现,每一个聪明的人,都有一颗不计较之心,慧质兰心,只轻悠悠舀一瓢自己心底最爱喝的那口茶。
人要懂得取舍,因为选择的机会随时会出现,大到选择求学、就业、谈婚论嫁,小到一日三餐。常听到有人说:“哎呀,我们老得太快,如果当初有现在的觉悟和聪慧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