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轻松的少宏,瞧着在街上忙活的人。
忍不住心生“自己原来这么幸福的感觉。”
可惜这种短暂的“兴奋”,维持不了多长的时间。
人们终究会在,开心--空虚中来回切换,感情线呈波形图反复震荡。
有点空虚的少宏,需要一些新事物来冲击一下自己苦闷的内心。
期间,少宏去一些装修挺好的店铺,金银铺、西装铺、琳琅满目的奢侈品店、车店。
高级的店铺似乎有恒古不变的特点,就是特别好看。
区别于其他店面的干净、巧妙颜色搭配、各种结构,给人带来较大的视觉冲击。
奢侈品,西装店铺。
一走进来,里面有空调的运作,带来微微的高贵凉爽。
干净明亮的玻璃展柜、井条有序摆放的端庄西装看得少宏一顿热血澎湃。
厚脸皮的少宏忍不住有点不习惯,和不自然。
特别是服务员的一道忍不住透露出来的不屑眼神,盯的少宏更不自在了。
人们爱漂亮的东西,自古英雄爱美女。
物质达到满足的人们开始追求,更新鲜、更舒服的东西。
珠宝、玉石、时尚奢侈品、香水。
珠宝:象征着财富,好的方面:带上去好看,或许没人不会喜欢闪亮夺目的东西吧!,工作一天疲惫回到家的自己,打开灯,满屋子都是珠宝,看得舒服,人生就该如此。单纯的爱美之心,单纯的喜欢收藏,寄托着对美好的向往。
“坏“的方面:财富的象征,带在身上陪有面子,世上又有多少女人抵得过一条价值连城的极度奢华、炫目多彩的臻华珠宝的诱惑。
玉石,好的方面:传闻有滋润身体,长年带在身上,能够潜移默化的有益自己身上的磁场。
皮肤变得好,身体各器官也变得年轻起来。
而且大夏天的,带在身上,凉润皮肤,为什么不爱呢?
而且玉石还被历史赋予了传奇的意义:和氏璧,传说产自一块被凤凰栖息过的石头。
现实点的方面:好看,财富的象征。
知名奢侈品,除了本身的做工精细、材料优良、制造时间长的原因外,其本身的销售商,在广告方面可是用足了功夫。
在如今网络日益多文化的渲染下,更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
奢侈品:带在身上,倍感有面子(部分人需要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自信,当然,也有很多人,不卑不亢、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时候,都几乎有过为了买到一样挺贵的东西,费劲心思哭闹过。
:长大后,普通家庭,乖巧的人,通过节约、打兼职,一点点的凑钱,最后买到了一份漂亮、做工精细的奢侈品(潮流鞋子、名牌衣服、潮牌饰品)
:不大乖巧的人,为了买到这个奢侈品而为此和家人发脾气(当年,外国有部知名的手机,众人为之疯狂,为之痴迷,为之割肾)
:买到了奢侈品快乐一整天,梦想是有一屋子的奢侈品。
:也曾幻想着,自己身穿一身的奢侈品,然后牵着女朋友去吃喝玩乐,然后在她的后面提着非常漂亮包装着奢侈品的袋子。
这或许,是有些人为此奋斗一生的追求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奢侈品被赋予的意义将更加不凡。
或许简单的来说,粗俗的笼统说一句。
奢侈品,是财富的象征,是面子、能给人带来舒服的视觉、触觉的宝贝。
而在如今信息发达、各种文化碰撞、亮点放大、炒作、追求时尚的高速发展时代,大长腿、靓丽风景线接憧而至、应接不暇的时代中。
更把奢侈品抬到了非常重要的一个位置。
看到奢侈品,第一印象不是只有漂亮。
而是。
:上次我看过的那个明星穿的就是它,用的就是它,我崇拜这个明星,这个明星,能够把我一整天工作带来的疲倦、辛苦、郁闷给冲散,我想买它。--奢侈品被赋予了对某物的追求,崇拜。
:上次我看过这个奢侈品,历史悠久,某设计师亲自设计,单纯最简单的材料还需要多达百道的流程加工,它是一个优秀人+文化传承+奢华的结晶。
我想得到它--奢侈品赋予了不一般的价值。
:宿舍人都有,我不买,不好吧!--奢侈品被赋予了生命。
奢侈品,在本身的价值,以及“我不承认这仅仅是代表财富象征”和“我承认这是代表财富象征”的赋予下,被披上了一层神秘具有诱惑性的象征。
许多人为此奋斗一生。
小部分人,不屑于此。
小部分人,仇视。
小部分人无关紧要。
在少宏看来。
一方面是商人的“操控”手段,只有这样子,才能让自己的商品更具有价值。
另一方面是,人性,最突出的一点是,人们对美,一切漂亮事物的追求。
不突出的几点。
奢侈品,愈发具有意义,神秘色彩。
大部分人,并不是无辜的。
服务员带着社会孕育下的“不屑眼神”--使得顾客留下“不自信”的感觉--在种种的压力下,似乎只有我要买它,才能弥补身上缺失应有的自信。
生活本就艰难的人类,面对能够给人带来幸福的奢侈品,具有购买力的富人,在物质都满足的基础下,开始追求不一样的刺激,潜移默化,奢侈品沾上了“神秘”。
得不到的普通人,脑补,使得奢侈品,同样沾上了“神秘”。
有人说,奢侈品,是商家炒作的“玩意”,以及挣钱的手段。
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人们自愿接受的结果。
现实的现象。
就好像,技术人才和劳动工人。
为什么工资不一样?
其实在少宏看来,大家都挺辛苦的,劳动工人有的时候往往更加辛苦?
但,为什么得到的资金,与付出的心血不成比例呢?
劳动百姓,用一双伤痕累累、斑驳的双手得到应有的工资。
技术人才,是脑力输出工人,也得到了应有的工资?
其实,技术人才的工资高,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寒窗读书十余年,坚持渡过了大学,总算是找到了一份对口的专业。
读书要钱,他们是由一个家庭辛苦供出来的。
所以工资比一般的单纯劳动力要高,这是合情合理的。
说句不厚道的,少宏听政治老师说:大专出来的基本工资是3000
本科出来的基本工资是4500
研究生出来的基本工资是6000块。
少宏也曾想过,假如工资都一样的话。
社会会该怎么样呢?
会不会出现没人读书的现象了?
其实读书不辛苦,毕竟,出来工作后的人都会感慨还是读书好呀!
可能是人性吧!
毕竟从部落时代开始,某某人发明了一样可以造福人类、帮助部落的东西,大家都会忍不住对他表示尊敬和崇拜。
认为,他能够享受比别人更多的优待,这是理所当然的。
时间跨越到现在。
技术人才,发明了某样东西出来,这种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造福人类。
扣除了成本(各种费用:广告、材料、人工)之后,其应得的利润实际上有所虚高了。
不过,换而言之,难道每件产品我只赚一块钱吗?
难道要我怎么辛苦的谈合作,搞开发,扣去,成本、铺租、人工、广告、,只为了一个月能赚三千块。
确实,这乌托邦的生活,让人匪夷所思。
但,难道没人想过“黄金城”的生活吗?
大部分的物品被生产出来,是为了让社会更好的发展,造福人类?
虽然,社会本是人性的投影产物。
但,似乎我们只有适应它,才能更好的生活下去。
毕竟,少宏也想买一屋子的奢侈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