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是历史中平淡而又普通的一年。对于清帝国来说,却是生死存亡的一年。1895年,距1912年清帝国的灭亡只有7年时间,在1900年至1912年间,清朝始终没有有效解决国家的生存矛盾问题。《马关条约》签署后,消息传到北京后,对于一些受过教育的公众来说,它的刺激在比以前所有对外战争的失败都要巨大,曾经的小国日本,一代人之后,就无情地击倒清帝国,这一事件彻底冲垮了中国人信念上的任何优越感,并直接导致清帝国的灭亡。在这种信念的落差中,中国的儒家文化也被认为是失败的文化。
犹太人乔治·马嘎尔尼是英国著名政治家、皇家大臣,马嘎尔尼在两百多年前曾这样评价中国:“中华帝国就是一艘破旧而疯狂的军舰。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幸而接连有几位能干而谨慎的船长,才能使它继续漂浮在水面上。她仅凭巨大的外观就足以震慑邻国。但是,只要碰巧由一位不称职的人来掌舵,这艘船的纪律和安全就将荡然无存。她可能不会马上沉没。她可能会像一艘失事船那样在海上漂浮一段时间,然后冲向海岸,撞得粉身碎骨。她绝不可能在原来的基础上被重建。”
《马关条约》签订后,脸上缠着绷带回国的李鸿章并未受到迎接,李鸿章发现,他已成了举国的“公敌”和“国贼”。朝廷骂他办事不力,同僚说他丧权辱国,百姓传闻他拿了日本人的银子,文人们更是铺天盖地地指骂。要求处死李鸿章的奏折堆满了光绪皇帝的案头,李鸿章也因此而从“坐镇北洋,遥执朝廷”的位置上掉下来,赋闲在北京东安门外的贤良寺中,每每“中夜以思,愧悚交集”。
《条约》签订后,李鸿章立即游走欧洲各国公使馆,表示如果各国政府肯出兵威慑帮助清帝国收回辽东半岛,军费由清帝国方面负责。各国列强没有理由再冻结清帝国的军火,于是纷纷命各自海关放行,搭载着大量武器装备和弹药的军火船迅速驶离各国海关踏上回国之路。其中购自美国和法国的军火速度最快,分别从马尼拉和法属越南出发,很快便运抵至天津大沽口。同时,全国各地勤王部队陆续进抵山海关、锦州、奉天一线,对外宣传是整编全国陆军,进行陆军改革。德国、法国、俄国三国已经正式抱团照会日本,公开提出辽东主权问题。俄国公使库曼已经先后照会英、法、美、德、意、奥、比、葡、荷等国,就辽东半岛割让问题影响清帝国首都安全,进而影响各国在华利益为由发出抗议。
???由于俄国拉拢了法国和德国,三国抱团后其强大的力量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抗衡他们。英国虽然拒绝,但是选择了中立,因为英国实在不敢同时得罪三国。
??这样一来,俄国取得了国际列强们的支持和默许,联合法国和德国一起向日本外务省提出备忘录。意思是日本如不归还辽东半岛,即三国将于其开战。德国公使海靖还在宣读备忘录后,又发表了一段威胁性的谈话,说“同三国开战,对日本国乃是毫无希望之事。故认为贵国对此事件并非不能让步。”法国公使则称“日本海军覆灭,法国远东舰队和俄国舰队可轻易在东京湾登陆。顾日本国没有拒绝让步的能力!”
????最后,三国要求日本归还辽东予中国,并限定十五日之内答复,无疑是最后通牒。
同时,俄国命令停泊在日本各港口过冬的军舰,在二十四小时内做好随时起锚的准备。其远东舰队在东海黄海和日本海游弋示威;同时俄国调东西伯利亚的两万兵力集中海参崴待命,并实行“临时地区戒严令”。法国和德国的部分军舰也到朝鲜海峡附近。德国、法国、俄国三国对日本剑拔弩张,大有战争一触即发之势。
????这一行动给了日本政府很大震动,它试图求援于英国,组织成联盟,但英国见德国、法国、俄国三国势力强大,因此不敢应战,所以不予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看到自己也无力再战,军事上又绝非三国再加上清王朝对手。如不接受“劝告”,就有可能落得辽东半岛既不能保,日本占领朝鲜一事也将泡汤,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1895年10月19日,日本与三国达成协议:日本保留朝鲜归还辽东予中国,而清廷要付出三千万两白银作为赔偿。11月16日,清廷赎回了辽东。
日本是刚刚崛起的新帝国,却遭到如此屈辱。街头民众开始狂热地战争叫嚣,他们只知道自己是天皇子民,国家胜利了,自己也胜利了,哪怕所得赔款又重新投入战争、发展战争。由此,日本根本无视对别国的伤害。这种自私、狭隘、不分是非的民族主义,纵容了日本走上战争掠夺之路。
1904年,日本重整旗鼓,偷袭俄国在旅顺的海军,引发日俄战争。
大连旅顺口,独特的依山傍海的自然地理。其地岬分开黄海与东海从而尽收地缘之利,旅顺又是天然的良港,与胶东半岛与朝鲜半岛及俄罗斯远东咫尺之遥,如果环旅顺游历半圈,印象最深的,除了大海,可能就是大炮了,各种口径的炮停放在渤海湾的岸边,作为一种警示。一百年多前在这里发生的日俄战争是近代亚洲历史上一个重要事件,日本由此跨进列强国家行业,在亚洲居于支配地位,并使其国内的战争势力更加猖獗。
俄罗斯,溯源至700年前,还为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汗以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为都建金帐汗国统治,称莫斯科公国,崛起之初面积不过数百平方公里。蒙古人的长期统治也给俄罗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欧洲国家至今还称俄罗斯人是“成吉思汗的子孙”。欧洲有句俗语即“剥开一个俄罗斯人,就会看见一个鞑靼蒙古人”。俄罗斯人剽悍尚武的民风就是深受蒙古的影响,直到19世纪西方国家还畏惧地将俄罗斯称为“白色蒙古”。蒙古人对于俄罗斯民族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以至于形成了这样的观点:俄罗斯人是西方的东方人,是东方的西方人。最终成吉思汗的很多子民也被俄罗斯消化了,俄罗斯却因游牧民族的“输血”因之更强悍。
在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所划分的21个成熟的文明单元中,俄罗斯文明类型非常特殊。从地缘角度考虑,俄罗斯是地跨欧亚两洲,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的文化形态。其次,俄罗斯东正教虽然源自拜占庭,但是拜占庭东正教与俄罗斯东正教是独立分开的,也就说明了俄罗斯东正教的特殊性。
俄罗斯至彼得一世登基之时,还是一个农奴制国家,实力远落后于清王朝。是什么让它在几百年的时间内,发展成为“欧洲的宪兵”,世界最稳定的帝国,而清王朝却最终落后的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俄罗斯不惜代价实行改革,进行“欧化”,向西方列强学习,并且还向列强挑战,即掂着刀向别人学习,奠定了俄罗斯文化的基础。彼得大帝曾微服去欧洲学习一年,在欧洲的一个钢铁厂甚至像普通工人一样做工,用挣来的八块钱买了一双新鞋子。“欧化”改革触犯一些守旧的上层人物的利益,受到皇太子阿列克塞等贵族的阻挠,彼得大帝实施血腥镇压,将其儿子及大批贵族处死,马克思指出,“他用野蛮制服了俄罗斯的野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