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方世界很快就安静了下来。
除了那温和灵气在不断盘旋,围绕黄轩和凌云的身旁。
反观袁小光,万中无一的修武废才,周边灵气似乎压根儿就没有。全部主动跑到两位徒弟身边去了。而他这里,那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像个守望远方的老人,枯石一般,风霜划过,留下几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振动频率。风仿佛都在感叹小光难以踏入武道修行的遗憾。
只有当事人自己,怡然自得。
那股表情在外人看来,除了欠揍还是欠揍。
到底是什么原因给我了他这样的自信,没什么实力,却坐拥诸天不求愁。
谁又能懂小光内心深处那种常人无法理解的孤寂呢?
经过一番脑海大乱斗,小光觉得自己已经措词完毕。就等发挥了。
只需要拟订一个大纲就好了。
其余的随机应变,要是连这都做不好,谈什么传授大道,徒是惹人笑话。
黄轩和凌云自然静心修炼感悟的时候,自然也收到了自家师尊的传音,准备给他们解惑。
对于这个,黄轩是最有发言权的。许多的理论都站在了时代的最前沿,甚至机缘优厚的人可以因此突破心境关卡,对以后的求武之路事半功倍。
获得常人难以想象的优势。
当然,作为首席大师兄,黄轩早就将这些告诉了紫凌云。
在袁小光这种天命主角面前,所有的家人和朋友以及他的弟子一脉,都是由袁小光和系统静心挑选的,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因此他们师兄弟之间自然不会产生类似互相攀比,结交势力以阴谋算计对方的事情,在天命主角仁义道德的光环笼罩之下,即使他们心里深处藏有有着这种思想,也会随着时间的更迭,慢慢的被融解消化。
因此同门相残,家族反目这一类的可笑的事情,断然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
那都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虽然跟了小光,这辈子怕是没什么困难了,但还是要提一下。毕竟这句话从古至今都是连在一起使用的。
紫凌云细心感悟了一番紫灵心经,对师尊的神秘强大感慨连连。对于即将到来的传道,他自然是要认真听讲的。
虽然他在圣界也是从小受到紫羌的循循教导,仁义礼智信那是随时被紫羌挂在口中,他都听腻了。久而久之,就无感了。
紫羌那样做也有他的私心,他怕自己的儿子万一是什么恶人转世而来,毕竟这一切太出乎意料。因此他觉得应该在凌云还小,未觉醒前世记忆之前,从小用父亲这个身份教导予他。即使将来真的如他所料,乃是恶人转世,也可以在其心境之上筑起一道藩篱,绝对可以起到影响作用。
作为家族之主,紫羌必须这样做。即使对象是他亲生儿子。
随着紫凌云成长到十二岁之时,紫羌才确信了,自家儿子不是大能转世,这其中原因很难解释。姑且论做是父子亲缘联系的暗示。
这才开始逐步放手凌云教导任务。
知识德灌输总归要自己理解才行。别人的始终是别人的。即使他作为父亲,也不能再度强行干涉了。
所以凌云便有些抵触这些所谓大道至理。
从书籍之中他都了解了。所以凌云觉得没必要去听了。嗯,可以理解为叛逆期。
不过现在,他经过了一番重大的思想变革,眼界开阔了许多。
冥冥之中感应到,大道至理着累有些鸡肋的附加品,很有可能是飞升的重要条件。
不然师尊不会如此强调于他。而且还说传道不易,第一次听讲很重要之类的。
这在凌云理解来说便是,大道感悟乃是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所以第一次的感悟尤为重要。至于很少传道,这个更好理解,这就是个师尊设立的考验,这都无法自行感悟,也不配做他的弟子。
天资盖世之人都可以得到青睐,但对于不同级别的大能,青睐程度都是不同的。
他想,对于师尊这类顶级大能,可能不管什么天骄都是一个态度吧。
只有自己能悟出一条道路,那才够资格再度得到袁小光的传道。
果然,接下来袁小光的传话,更加坚定了他的猜测。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小轩最近表现不错,与你师弟一同听讲吧”小光平平淡淡的传道。
这句话没有传音,两位弟子都已经结束了修炼,所以没必要一直传音。而且小光嫌麻烦,直接说出来多好。
不得不说,天骄之间的那种感应真的是没得说,或者是大能之辈的影响力太深?
黄轩和凌云都喜欢各种脑补。而且这些脑补你还找不出破绽。人家分析的有条有理,逻辑思维清新可辨。
比如凌云的这一番猜想,要是被小光知道了,小光绝对会大赞一声:“不愧是为师的好徒儿!”
其实小光打算传道给凌云,那是因为他要树立自己在弟子心目中的威信啊,这一步很关键。以后她做出不符合修武之人的举动,凌云自然不会产生疑惑,而是会觉得自己高深莫测,常人难以揣摩罢了。
毕竟大能之辈谋划诸天,以众生为棋子,苍生为局,谁又能真正的看清呢。
而叫上黄轩嘛,那个理由更是让人苦笑不得,小光就是觉得都是同门师兄弟嘛。多一个不多,谁听都是听。而且在黄轩这里加深对师尊的伟岸印象也可以啊。
估计就算是城主正好在这里,小广也不会拒绝。毕竟人家走上走下帮了这么多。他回个礼总该可以吧。
礼尚往来嘛。传统美德得药发扬光大才是。
这一方世界以武立法,以武犯禁。弱小就是蝼蚁,弱小就是原罪。他虽然觉得这是常态,不便干扰,但他自己还是要守住本心的。
毕竟也没谁能阻挡他守住本心。一个强有力的眼神杀便可以笑傲诸天了。
见两位弟子已经正对着他盘膝而坐。
他便升到半空之中,盘膝漂浮。开始了师徒三人的论道大会。
本场大会,黄轩是路人甲,全程旁听即可,而凌云则要负责回答问题,然后被小光无情纠正,灌输自己的想法,这才是一个流程。
“凌云,苍生为何物?”小光直接进入主体,开口就是苍生,逼格贼高,不论辩法如何,他已经站在了至高点。
“回师尊,弟子心中,苍生是为一个大家,为万物有序有则有理之物”凌云答道。
“虽有大错,但也有几分粘题。为师认为苍生不为何物,苍生既万物,一树一草一木,凡世存在皆为苍生!”小光深谙辩论之道,那肯定是要这样说的。显得格局够高。
小光答复之时,还故意露出一种遗憾却又不失信心的眼神。证明凌云还有得救。这事高深的表达。懂得自然可以懂。
显然,凌云懂了。
于是凌云仔细一想,恍然大悟。这么多年存在于紫家,一直都是少家主的尊贵身份,所得之理论皆是来源于圣界的古籍。而圣界本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虽然有着天道的束缚,却仍旧难以维护。
导致苍生这一理念在凌云看来,那就是一种对苍生的解释而已。要从法则方面进入。凌云却疏忽了苍生中的“生”字,“生”既“生灵”的略解。他终究难逃这一疏漏。
这第一战,小光稳赢。在凌云心中种下了大道道果啊。
当然,他自己尚且不知道而已。
“回禀师尊,弟子领悟了”
“凌云,一方皇朝可以统御万民,那么以武御民与以法御民,此二者孰优孰劣?”
这一点,凌云觉得自己这一次一定可以得到师尊赞同的目光。
“回师尊,以武御民,符合修武大道,这世间修武者太多。皇朝若强调以法度理人,不免有些空话,试问没有那份实力保障法度的实施,何来法度的盛行。以法御民可以管小家,却无法管理皇朝内的大能之辈,而许多宗门往往不理皇朝,皇朝常常依附。皇朝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朝了。所以弟子一位,皇朝应该将二者结合。可以顺利的管控万民太平!”凌云长篇大论的分析了一波。
闻言,小光没有向上一条一样,回答迅速。露出深思的模样。
而在凌云看来,这一番自己应该是扣题了。所以师尊在思考自己的答案而已。至少不会错吧。
但这可是小光,怎么会让弟子得意起来。以后或许可以,但现在乃是“立威大会”,轻易不能输的!
果然,接下来小光的回答表示,凌云还是想多了。
“又错。此番虽然看似有理有据,你却没有逃出那份固执。民即苍生,苍生自有其生灭顺序,为何需要皇朝的统御?为师设下这一题,便是为了告诫你,苍生有其自由,不应遭受任何的束缚。所谓皇朝,宗门终究难以长久,一朝由一朝,唯有苍生永存!”小光本来推算凌云不论回答以武御民还是以法御民,他都可以辩解另一个论更加适合,因为这两点都符合这一方世界的生存规则。
但没想到凌云会将二者结合。因为一开始他就强调了必须选一个嘛。看来凌云过分聪明了。所以他在心目中措了措词,所以才耽搁了一会儿。
“回师尊,弟子悟了”凌云自行脑补,也懂了。
师尊是在教导自己要跳出规则之外。不要受其束缚。不过这样一想,他便又在心中确信了几分自己乃是大佬手中的棋子。看来师尊是在帮他。
不过不能干预的太明显。毕竟大佬之间也不是一直相安无事的。所以通过论道大会暗示他。
一定是这样。